图书介绍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
  • 何永,丁克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4101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36页
  • 主题词:中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综合辅导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007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2007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

中医综合考点的基本规律、题型介绍与答题思路 2

中医综合复习备考的经验和方法 5

如何使用本书进行复习 8

(一)中医学的概念12

知识要点精讲 12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12

第一章 绪论 12

新大纲考查范围 12

本章知识结构图 12

复习提示 12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3

(三)历代经典或医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和贡献 13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13

题型训练 14

命题预测 14

考题分析 14

复习提示 17

本章知识结构图 17

第二章 阴阳五行 17

新大纲考查范围 17

(一)阴阳学说18

知识要点精讲 18

(二)五行学说19

题型训练 21

命题预测 21

考题分析 21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5

知识要点精讲 25

第三章 藏象 25

新大纲考查范围 25

本章知识结构图 25

复习提示 25

(二)五脏 26

(三)六腑的生理功能29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31

(四)奇恒之腑31

题型训练 32

命题预测 32

考题分析 32

(一)精 40

知识要点精讲 40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神 40

新大纲考查范围 40

本章知识结构图 40

复习提示 40

(二)气41

(三)血42

(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3

(五)神 43

(四)津液43

题型训练 44

命题预测 44

考题分析 44

(一)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49

知识要点精讲 49

第五章 经络 49

新大纲考查范围 49

本章知识结构图 49

复习提示 49

(四)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50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50

(二)十二经脉走向交接分布规律50

(六)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51

(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51

题型训练 52

命题预测 52

考题分析 52

复习提示 56

本章知识结构图 56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56

新大纲考查范围 56

(一)病因57

知识要点精讲 57

命题预测 60

考题分析 60

(二)发病机理 60

题型训练 61

新大纲考查范围 65

第八章 病机 65

(二)邪正盛衰病机 66

(一)病机的概念 66

本章知识结构图 66

复习提示 66

知识要点精讲 66

(三)阴阳失调67

(四)气血失常68

(六)内生“五邪”69

(五)津液代谢失常69

(八)脏腑失调病机70

(七)经络病机 70

命题预测 73

考题分析 73

题型训练 74

本章知识结构图 80

新大纲考查范围 80

第九章 防治原则 80

(二)治则81

(一)预防81

复习提示 81

知识要点精讲 81

考题分析 82

题型训练 83

命题预测 83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88

知识要点精讲 88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88

第一章 绪论 88

新大纲考查范围 88

本章知识结构图 88

复习提示 88

考题分析 89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89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89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89

题型训练 90

命题预测 90

新大纲考查范围 92

第二章 望诊 92

(二)望神93

(一)望诊93

本章知识结构图 93

复习提示 93

知识要点精讲 93

(四)望形体94

(三)望色94

(六)望头面五官95

(五)望姿态95

(七)望肢体96

(九)望皮肤97

(八)望二阴97

(十)望小儿食指络脉98

(十)望排出物98

(十三)望舌体99

(十二)舌诊原理99

(十五)舌象分析要点100

(十四)望舌苔 100

题型训练 101

命题预测 101

考题分析 101

(一)听声音107

知识要点精讲 107

第三章 闻诊 107

新大纲考查范围 107

本章知识结构图 107

复习提示 107

考题分析 109

(二)嗅气味109

题型训练 110

命题预测 110

新大纲考查范围 112

第四章 问诊 112

(一)问诊的一般内容 113

知识要点精讲 113

本章知识结构图 113

复习提示 113

(二)问现在症状 114

题型训练 117

命题预测 117

考题分析 117

复习提示 120

本章知识结构图 120

第五章 切诊 120

新大纲考查范围 120

(四)二十八脉的脉象及其主病121

(三)正常脉象121

知识要点精讲 121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121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121

(五)相似脉的鉴别比较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规律122

(七)按胸胁、脘腹、肌肤、手足、腧穴124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124

题型训练 125

命题预测 125

考题分析 125

新大纲考查范围 129

第六章 八纲辨证 129

(一)阴阳130

知识要点精讲 130

本章知识结构图 130

复习提示 130

(三)寒热131

(二)表里131

考题分析 132

(四)虚实132

题型训练 133

命题预测 133

(二)风证、寒证、暑证、湿证、燥证与火证136

(一)病因辨证136

第七章 病因辨证 136

新大纲考查范围 136

本章知识结构图 136

复习提示 136

知识要点精讲 136

(四)劳伤、食积辨证137

(三)七情内伤辨证 137

题型训练 138

命题预测 138

考题分析 138

(一)气血津液辨证 141

知识要点精讲 141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141

新大纲考查范围 141

本章知识结构图 141

复习提示 141

(四)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142

(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 142

(二)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证142

考题分析 143

(八)痰证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143

(五)津液不足证143

(六)阳水、阴水143

(七)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143

题型训练 144

命题预测 144

新大纲考查范围 146

第九章 脏腑辨证 146

(一)脏腑辨证147

知识要点精讲 147

本章知识结构图 147

复习提示 147

(三)肺与大肠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8

(二)心与小肠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8

(四)脾与胃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49

(五)肝与胆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50

(六)肾与膀胱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151

(七)脏腑兼病的普遍性和一般规律及常见兼证152

命题预测 153

考题分析 153

题型训练 154

(一)六经辨证158

知识要点精讲 158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 158

新大纲考查范围 158

本章知识结构图 158

复习提示 158

(二)卫气营血辨证 159

(四)经络辨证 160

(三)三焦辨证 160

题型训练 161

命题预测 161

考题分析 161

本章知识结构图 166

新大纲考查范围 166

第三部分 中药学166

第一章 绪论 166

知识要点精讲 167

复习提示 167

题型训练 170

命题预测 170

考题分析 170

(一)概述173

知识要点精讲 173

第二章 解表药 173

新大纲考查范围 173

本章知识结构图 173

复习提示 173

(二)药物174

题型训练 178

命题预测 178

考题分析 178

复习提示 181

本章知识结构图 181

第三章 清热药 181

新大纲考查范围 181

(二)药物182

(一)概述182

知识要点精讲 182

考题分析 189

题型训练 190

命题预测 190

(一)概述193

知识要点精讲 193

第四章 泻下药 193

新大纲考查范围 193

本章知识结构图 193

复习提示 193

(二)药物194

题型训练 196

命题预测 196

考题分析 196

(一)概述198

知识要点精讲 198

第五章 祛风湿药 198

新大纲考查范围 198

本章知识结构图 198

复习提示 198

(二)药物199

命题预测 201

考题分析 201

题型训练 202

(一)概述 204

知识要点精讲 204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204

新大纲考查范围 204

本章知识结构图 204

复习提示 204

(二)药物205

题型训练 206

命题预测 206

考题分析 206

(一)概述 208

知识要点精讲 208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208

新大纲考查范围 208

本章知识结构图 208

复习提示 208

(二)药物209

考题分析 211

题型训练 212

命题预测 212

(二)药物214

(一)概述 214

第八章 温里药 214

新大纲考查范围 214

本章知识结构图 214

复习提示 214

知识要点精讲 214

考题分析 216

题型训练 217

命题预测 217

(一)概述 219

知识要点精讲 219

第九章 理气药 219

新大纲考查范围 219

本章知识结构图 219

复习提示 219

(二)药物 220

题型训练 223

命题预测 223

考题分析 223

(二)药物226

(一)概述226

第十章 消食药 226

新大纲考查范围 226

本章知识结构图 226

复习提示 226

知识要点精讲 226

考题分析 227

题型训练 228

命题预测 228

(二)药物 230

(一)概述 230

第十一章 驱虫药 230

新大纲考查范围 230

本章知识结构图 230

复习提示 230

知识要点精讲 230

考题分析 231

题型训练 232

命题预测 232

(一)概述 234

知识要点精讲 234

第十二章 止血药 234

新大纲考查范围 234

本章知识结构图 234

复习提示 234

(二)药物 235

题型训练 238

命题预测 238

考题分析 238

(一)概述240

知识要点精讲 240

第十三章 活血祛瘀药 240

新大纲考查范围 240

本章知识结构图 240

复习提示 240

(二)药物241

考题分析 245

题型训练 246

命题预测 246

(一)概述 248

知识要点精讲 248

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48

新大纲考查范围 248

本章知识结构图 248

复习提示 248

(二)药物249

题型训练 254

命题预测 254

考题分析 254

知识要点精讲 257

(一)概述 257

第十五章 安神药 257

新大纲考查范围 257

本章知识结构图 257

复习提示 257

(二)药物258

命题预测 259

考题分析 259

题型训练 260

(一)概述 261

知识要点精讲 261

第十六章 平肝息风药 261

新大纲考查范围 261

本章知识结构图 261

复习提示 261

(二)药物262

题型训练 264

命题预测 264

考题分析 264

(一)概述267

知识要点精讲 267

第十七章 开窍药 267

新大纲考查范围 267

本章知识结构图 267

复习提示 267

命题预测 268

考题分析 268

(二)药物268

题型训练 269

复习提示 270

本章知识结构图 270

第十八章 补虚药 270

新大纲考查范围 270

(二)药物271

(一)概述 271

知识要点精讲 271

题型训练 279

命题预测 279

考题分析 279

(一)概述 282

知识要点精讲 282

第十九章 收涩药 282

新大纲考查范围 282

本章知识结构图 282

复习提示 282

(二)药物283

命题预测 285

考题分析 285

题型训练 286

知识要点精讲 288

复习提示 288

第二十章 涌吐药 288

新大纲考查范围 288

本章知识结构图 288

题型训练289

(一)概述290

知识要点精讲 290

第二十一章 外用药及其他 290

新大纲考查范围 290

本章知识结构图 290

复习提示 290

(二)药物291

考题分析 292

题型训练 293

命题预测 293

本章知识结构图 296

新大纲考查范围 296

第四部分 方剂学296

第一章 绪论与总论 296

知识要点精讲 297

复习提示 297

命题预测 299

考题分析 299

题型训练 300

(一)辛温解表302

知识要点精讲 302

第二章 解表剂 302

新大纲考查范围 302

本章知识结构图 302

复习提示 302

(二)辛凉解表 303

(三)扶正解表304

题型训练 305

命题预测 305

考题分析 305

(一)寒下308

知识要点精讲 308

第三章 泻下剂 308

新大纲考查范围 308

本章知识结构图 308

复习提示 308

(四)逐水309

(三)润下309

(二)温下 309

考题分析 310

(五)攻补兼施310

题型训练 311

命题预测 311

(一)和解少阳313

知识要点精讲 313

第四章 和解剂 313

新大纲考查范围 313

本章知识结构图 313

复习提示 313

考题分析 314

(三)调和肠胃314

(二)调和肝脾 314

题型训练 315

命题预测 315

复习提示 318

本章知识结构图 318

第五章 清热剂 318

新大纲考查范围 318

(三)清热解毒 319

(二)清营凉血 319

知识要点精讲 319

(一)清气分热 319

(五)清脏腑热 321

(四)气血两清 321

(六)清虚热322

题型训练 323

命题预测 323

考题分析 323

(二)祛暑解表 328

(一)祛暑清热 328

第六章 祛暑剂 328

新大纲考查范围 328

本章知识结构图 328

复习提示 328

知识要点精讲 328

考题分析 329

(四)清暑益气 329

(三)祛暑利湿 329

题型训练 330

命题预测 330

(一)温中祛寒 331

知识要点精讲 331

第七章 温里剂 331

新大纲考查范围 331

本章知识结构图 331

复习提示 331

(三)温经散寒 332

(二)回阳救逆332

命题预测 333

考题分析 333

题型训练 334

(一)解表攻里336

知识要点精讲 336

第八章 表里双解剂 336

新大纲考查范围 336

本章知识结构图 336

复习提示 336

命题预测 337

考题分析 337

(二)解表清里 337

(三)解表温里 337

题型训练 338

(一)补气 339

知识要点精讲 339

第九章 补益剂 339

新大纲考查范围 339

本章知识结构图 339

复习提示339

(二)补血340

(三)气血双补 341

(四)补阴342

考题分析 343

(五)补阳343

题型训练 344

命题预测 344

(一)重镇安神 347

知识要点精讲 347

第十章 安神剂 347

新大纲考查范围 347

本章知识结构图 347

复习提示 347

命题预测 348

考题分析 348

(二)滋养安神 348

题型训练 349

(二)温开 350

(一)凉开350

第十一章 开窍剂 350

新大纲考查范围 350

本章知识结构图 350

复习提示 350

知识要点精讲 350

题型训练 351

命题预测 351

考题分析 351

(一)固表止汗 352

知识要点精讲 352

第十二章 固涩剂 352

新大纲考查范围 352

本章知识结构图 352

复习提示 352

(五)固崩止带353

(四)涩精止遗 353

(二)敛肺止咳 353

(三)涩肠固脱 353

题型训练 354

命题预测 354

考题分析 354

(一)行气 355

知识要点精讲 355

第十三章 理气剂 355

新大纲考查范围 355

本章知识结构图 355

复习提示 355

(二)降气 356

题型训练 357

命题预测 357

考题分析 357

(一)活血祛瘀 360

知识要点精讲 360

第十四章 理血剂 360

新大纲考查范围 360

本章知识结构图 360

复习提示 360

(二)止血 362

题型训练 363

命题预测 363

考题分析 363

(一)疏散外风367

知识要点精讲 367

第十五章 治风剂 367

新大纲考查范围 367

本章知识结构图 367

复习提示 367

(二)平息内风 368

题型训练 369

命题预测 369

考题分析 369

(一)轻宣润燥 371

知识要点精讲 371

第十六章 治燥剂 371

新大纲考查范围 371

本章知识结构图 371

复习提示 371

考题分析 372

(二)滋阴润燥 372

题型训练 373

命题预测 373

(一)燥湿和胃375

知识要点精讲 375

第十七章 祛湿剂 375

新大纲考查范围 375

本章知识结构图 375

复习提示 375

(二)清热祛湿376

(四)温化水湿377

(三)利水渗湿377

题型训练 378

命题预测 378

(五)祛风胜湿 378

考题分析 378

(一)燥湿化痰 381

知识要点精讲 381

第十八章 祛痰剂 381

新大纲考查范围 381

本章知识结构图 381

复习提示 381

(五)治风化痰 382

(四)温化寒痰 382

(二)清热化痰 382

(三)润燥化痰 382

题型训练 383

命题预测 383

考题分析 383

(一)消食导滞 385

知识要点精讲 385

第十九章 消导化积剂 385

新大纲考查范围 385

本章知识结构图 385

复习提示 385

题型训练386

命题预测 386

(二)消痞化积 386

考题分析 386

知识要点精讲 388

复习提示 388

第二十章 驱虫剂 388

新大纲考查范围 388

本章知识结构图 388

题型训练 389

命题预测 389

题型训练390

命题预测 390

第二十一章 其他 390

新大纲考查范围 390

复习提示 390

知识要点精讲 390

本章知识结构图 394

新大纲考查范围 394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394

第一章 肺系病证 394

复习提示 395

(一)感冒396

知识要点精讲 396

(二)咳嗽 397

(三)哮证398

(五)肺痈 399

(四)喘证399

(六)肺痨 400

(七)肺胀401

(九)小总结 402

(八)肺痿 402

题型训练 403

命题预测 403

考题分析 403

本章知识结构图 409

新大纲考查范围 409

第二章 心系病证 409

(一)心悸410

知识要点精讲 410

复习提示 410

(二)胸痹 411

(三)不寐412

(四)癫狂413

(五)痫病414

(六)厥证415

命题预测 416

考题分析 416

(七)小总结 416

题型训练 417

本章知识结构图 422

新大纲考查范围 422

第三章 脾胃病证 422

(一)胃痛424

知识要点精讲 424

复习提示 424

(二)呕吐425

(三)噎膈426

(四)呃逆427

(五)腹痛428

(六)泄泻429

(七)痢疾430

(九)便秘431

(八)霍乱431

(十一)小总结 432

(十)虫证 432

题型训练 433

命题预测 433

考题分析 433

本章知识结构图 441

新大纲考查范围 441

第四章 肝胆病证 441

(二)黄疸 443

(一)胁痛 443

复习提示443

知识要点精讲 443

(三)积聚444

(四)鼓胀445

(五)头痛446

(六)眩晕447

(七)中风448

(八)瘿病 449

考题分析 450

(十)小总结450

(九)疟疾450

题型训练 451

命题预测 451

本章知识结构图 457

新大纲考查范围 457

第五章 肾系病证与肢体经络病证 457

(一)水肿 458

知识要点精讲 458

(二)淋证 459

(三)癃闭460

(四)遗精461

(六)痹证 462

(五)耳鸣、耳聋462

(七)痉证 463

(九)腰痛464

(八)痿证464

考题分析 465

题型训练 466

命题预测 466

本章知识结构图 472

新大纲考查范围 472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472

(一)郁证 474

知识要点精讲 474

复习提示 474

(二)血证475

(三)痰饮476

(四)消渴477

(五)自汗、盗汗478

(六)内伤发热 479

(七)虚劳480

题型训练 481

命题预测 481

(八)小总结481

考题分析 481

复习提示 488

本章知识结构图 488

第六部分 针灸学488

第一章 腧穴总论 488

新大纲考查范围 488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489

(一)腧穴的概念及其分类489

知识要点精讲 489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490

考题分析 491

题型训练 492

命题预测 492

新大纲考查范围 494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494

(一)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概要495

知识要点精讲 495

本章知识结构图 495

复习提示 495

(二)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498

(三)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511

考题分析 512

命题预测 513

题型训练 513

第三章 刺灸法 520

新大纲考查范围 520

本章知识结构图 521

复习提示 522

知识要点精讲 522

(一)毫针刺法 522

(二)灸法524

(三)拔罐法526

(四)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526

命题预测 527

(五)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527

考题分析 527

题型训练 528

第四章 治疗 532

新大纲考查范围 532

本章知识结构图 533

知识要点精讲 534

(一)治疗总论 534

复习提示 534

(二)治疗各论 539

考题分析 545

命题预测 546

题型训练 546

第七部分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及历年考试真题554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一)554

参考答案 567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二)569

参考答案 582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三)584

参考答案 597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599

参考答案 607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609

参考答案 6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