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增强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1134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政治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必修1 经济生活2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2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2
基础知识3
商品3
货币3
纸币4
信用工具5
外汇5
重点难点6
区分商品、其他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6
全面理解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6
怎样全面理解货币及其职能6
正确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规律7
全面认识货币政策的类型8
关于汇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8
正确理解人民币升值的影响10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12
基础知识13
供求影响价格13
价值决定价格13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4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5
重点难点15
全面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15
正确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15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货币升值贬值的计算题15
综合分析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17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20
基础知识21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21
消费类型21
消费结构21
消费心理22
做理智的消费者22
重点难点23
怎样全面把握促进消费的措施23
注意全面把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3
正确区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3
掌握如何判断消费方式的基本方法24
正确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24
正确理解适度消费24
全面理解绿色消费24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27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27
基础知识28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8
大力发展生产力28
生产资料公有制29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2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0
重点难点30
怎样全面理解扩大内需30
如何全面把握社会再生产31
正确区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2
正确区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32
如何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32
全面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33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36
基础知识37
企业37
公司的类型37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38
企业兼并与破产39
劳动和就业39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40
重点难点41
全面认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41
如何全面把握企业应树立的意识41
正确区分公司与独资企业42
全面把握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42
如何全面认识创业问题42
判断就业观念的技巧43
正确评析各种不正确的就业观43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45
基础知识46
储蓄存款46
商业银行46
股票47
债券47
商业保险47
理性投资47
重点难点48
全面把握利率变动的影响48
关于存贷款利息的计算49
全面把握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49
对比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49
正确区分股票和债券50
正确区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50
全面把握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50
正确把握融资50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53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53
基础知识54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54
按劳分配为主体54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54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55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55
重点难点56
如何区分各种分配方式的技巧56
克服关于分配方式的各种误区56
正确理解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56
正确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57
全面认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57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57
全面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58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61
基础知识62
财政的含义与实现62
财政的作用62
财政收入62
财政支出63
财政收支对比关系63
税收及其种类6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4
重点难点65
全面认识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65
怎样正确认识财政赤字66
全面认识财政政策的类型66
正确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66
正确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67
关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67
正确区分纳税人、负税人和征税对象67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0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0
基础知识71
市场调节71
市场秩序71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7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72
加强宏观调控72
重点难点74
正确区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74
全面把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74
把握市场、计划、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74
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75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78
基础知识79
总体小康79
全面小康7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79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0
重点难点81
比较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81
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建设81
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分析81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分析82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85
基础知识86
经济全球化86
世界贸易组织87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87
重点难点88
全面理解贸易保护主义88
我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88
正确认识外贸摩擦的利与弊89
我国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89
全面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89
全面认识贸易逆差的影响90
必修2 政治生活93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93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93
基础知识94
国家与国家性质94
人民民主专政94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95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95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95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95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96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96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97
重点难点97
正确把握民主的本质含义97
全面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98
全面分析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具体表现99
全面认识选举权99
全面理解公民监督权的具体内容99
正确认识自由与法律的关系99
克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错误认识100
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00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03
基础知识104
民主选举104
民主决策104
民主管理105
民主监督106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106
重点难点107
正确区分公民的选举权与民主选举107
正确认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107
判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各种方式的技巧107
正确理解村民(居民)委员会107
正确区分民主决策中的“立法听证会”与民主监督中的“监督听证会”108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11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11
基础知识112
我国政府的性质112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112
如何理解政府职能的有限性113
我国政府的作用113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113
求助有门投诉有道113
重点难点114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114
区分履行职能的各类主体114
全面认识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114
正确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114
全面理解我国政府的职能114
理解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115
回答政府做某事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15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18
基础知识119
依法行政的原因119
依法行政的措施119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119
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力119
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120
政府实施“阳光工程”120
政府权威120
重点难点121
全面理解政府科学民主决策121
正确认识行政问责制121
正确区分各类行政监督主体122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5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5
基础知识126
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126
人民代表大会126
人大代表127
政体1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7
重点难点128
正确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128
全面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128
注意区分立法机关和拥有立法权的机关130
回答人大代表做某事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30
全面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30
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民的政治权利130
区分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1
区分我国的各种制度131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133
基础知识134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3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13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13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35
重点难点136
区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136
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的关系137
区别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137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认识137
评价党的活动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37
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38
判断和区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139
正确认识我国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主体139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政协之间的关系139
区别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公民监督140
区分政治生活中的各类监督问题140
正确认识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区别140
区分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141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44
基础知识14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45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4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6
我国的宗教政策146
弘扬科学精神147
重点难点148
全面理解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148
区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政策148
正确比较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148
全面认识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举措149
关于民族问题怎么办问题的答题模板149
正确认识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149
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149
正确理解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150
正确区分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151
综合分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1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154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154
基础知识155
主权国家155
国际组织155
联合国155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156
重点难点157
全面理解国家主权157
综合分析加强国际合作问题157
正确区分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157
评价“弱国无外交”的观点158
全面掌握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58
克服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认识误区158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61
基础知识162
当今时代的主题162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62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63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163
我国的外交政策163
我国的外交成就164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165
重点难点165
对两个“问题”与两个“主题”关系的正确认识165
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关系165
克服关于“国际形势”问题的认识误区166
阐述中国如何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166
回答我国对外关系原因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66
回答我国外交活动做法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66
必修3 文化生活171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71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71
基础知识172
文化的内涵172
文化的特点172
文化的形式172
文化的产生172
文化的社会作用17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7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73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173
重点难点174
区分经济、政治、文化现象174
正确比较文化与文明174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174
全面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174
全面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75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78
基础知识179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179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79
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179
重点难点180
辨别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180
回答文化创建活动问题的答题模板180
正确认识文化塑造人生两个方面的关系180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83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83
基础知识184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184
透视文化多样性184
尊重文化多样性185
文化传播186
文化交流186
重点难点187
全面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87
正确理解文化多样性187
全面理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88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90
基础知识191
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特点及作用19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9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92
重点难点193
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193
区分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193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93
比较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194
正确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194
第五课 文化创新196
基础知识197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97
文化创新的意义197
文化创新的主体197
文化创新的途径197
建设“学习型社会”198
重点难点199
全面认识进行文化创新的原因199
正确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199
综合分析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199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2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02
基础知识203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4
中华文化的作用204
重点难点204
全面比较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204
正确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205
区分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205
正确比较中华文化两大特征的异同206
综合分析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6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6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09
基础知识210
中华民族之魂210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10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210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21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211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12
重点难点212
全面认识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212
区分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213
综合分析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213
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213
综合分析民族精神的作用213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6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216
基础知识217
文化生活的新特点217
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217
发展大众文化的需求217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1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8
重点难点219
正确应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商业化219
全面分析如何净化文化环境219
正确理解大众文化219
区分各种文化形态220
正确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不同主体220
全面分析文化的作用221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24
基础知识225
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22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25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22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26
重点难点227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227
综合分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27
注意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228
综合分析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229
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之间的关系229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231
基础知识23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32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233
重点难点234
全面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234
如何理解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34
综合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234
必修4 生活与哲学238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238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238
基础知识239
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39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39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239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39
重点难点240
图示哲学与实践的关系240
哲学与实践、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240
克服有关哲学与生活、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关系的认识误区240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243
基础知识244
哲学的基本问题244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44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245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245
重点难点246
克服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误区246
克服关于哲学“两个对子”的认识误区246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248
基础知识249
哲学与时代精神24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特征、意义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4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功能250
重点难点251
全面把握哲学与文化、政治、经济的关系251
正确比较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51
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251
克服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误区251
克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误区252
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252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54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54
基础知识255
世界的物质性255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55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56
物质运动的规律256
重点难点257
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257
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257
全面理解物质的属性258
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258
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258
克服关于规律问题的认识误区259
克服关于物质、运动和规律的认识误区259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262
基础知识263
意识的本质263
意识的作用26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6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64
重点难点264
区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264
区分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264
克服关于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的误区265
克服关于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认识误区265
全面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265
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265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266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68
基础知识269
实践的含义269
实践的特点26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69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270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70
重点难点271
怎样全面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71
全面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71
为什么说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271
全面认识真理的客观性272
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72
区分意识、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27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273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76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76
基础知识277
联系的普遍性277
联系的客观性277
联系的多样性277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77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278
重点难点278
综合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278
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278
克服关于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认识误区279
全面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79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82
基础知识283
发展的普遍性283
发展的实质283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8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284
重点难点284
全面认识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284
克服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认识284
区分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原因、动力和状态285
克服关于量变质变关系的认识误区285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88
基础知识289
矛盾的含义289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8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89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9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91
重点难点292
明确联系、矛盾、静止、变化、发展、发展的状态、趋势之间的关系292
区分生活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292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92
全面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293
区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94
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相关方法论的异同294
克服关于矛盾问题的认识误区295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97
基础知识298
辩证否定观298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98
创新的具体措施298
创新的社会作用299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99
重点难点300
全面理解辩证否定中的矛盾思想300
区分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300
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300
全面认识创新的理论依据、意义及内容301
为什么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301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304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304
基础知识30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05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05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0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06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06
重点难点307
正确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307
比较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307
全面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307
比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307
区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308
克服关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主体的认识误区308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311
基础知识312
人的价值312
价值观31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与关系312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312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13
重点难点314
区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314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314
正确认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关系314
全面理解社会意识与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315
比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异同315
区分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315
全面理解理想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316
选修2 经济学常识321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321
基础知识321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321
斯密的主要理论贡献321
斯密的政策主张321
李嘉图的主要理论贡献322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32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322
基础知识3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3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3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32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324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324
基础知识324
罗斯福新政324
凯恩斯革命324
新自由主义325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325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326
基础知识326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26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26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32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327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327
基础知识327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327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32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28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28
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335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335
基础知识335
国家与国家性质335
专政与民主335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35
现代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类型335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336
国际组织337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337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337
基础知识337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37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338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338
专题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338
基础知识338
美国的联邦制338
美国的两党制338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339
美国的利益集团339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340
基础知识34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340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34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34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40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41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341
基础知识341
联合国341
世界贸易组织342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42
欧盟343
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349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349
基础知识349
道德的力量349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349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349
社会主义荣辱观349
“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350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350
基础知识350
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350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50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351
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351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352
基础知识352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352
经济秩序与诚信伦理352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353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353
专题四 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354
基础知识354
科技进步对人们的影响354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354
网络世界的伦理道德354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354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355
基础知识355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355
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355
全球环境问题356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56
民族专题 民族理论常识361
第一单元 民族361
基础知识361
民族的含义与基本特征361
民族识别的含义与主要依据361
民族形成的条件361
民族形成的规律361
民族的基本发展阶段361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361
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361
第二单元 民族问题362
基础知识362
民族问题的含义与内容362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362
民族问题的特点362
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表现362
第三单元 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363
基础知识363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363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63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表现及意义363
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的原因363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及意义363
现阶段中国的民族问题363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主义364
第四单元 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364
基础知识364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364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364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365
中华民族的含义365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365
附录 高中思想政治答题方法模板366
热门推荐
- 1607178.html
- 2967765.html
- 3371785.html
- 1243299.html
- 2588166.html
- 1177776.html
- 1807851.html
- 2322866.html
- 704339.html
- 196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9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7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7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0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