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 刘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499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12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简单的历史回顾12

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12

二、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4

第二节 优秀的德育思想16

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17

二、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20

第三节 邓小平德育理论21

一、学习邓小平德育理论的意义21

二、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22

三、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2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德育的核心思想26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我国德育建设的方向盘26

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道德思想的精髓27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纲领28

第五节 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8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29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29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32

四、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33

五、实践能力是人才素质形成的基础35

第六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38

一、历史论德育性质38

二、内容论德育性质39

三、特点论德育性质40

四、途径论德育性质40

第七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41

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41

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43

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44

第八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46

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46

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47

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47

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48

第九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49

一、教师与学生50

二、教育与教学51

三、传授与接受52

四、内化与外化53

五、理论与实践54

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57

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57

一、课程的定义57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58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61

四、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6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63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63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65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74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74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75

三、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78

四、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79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82

附录:关于中学德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90

第三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93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93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93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95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97

第二节 学生的学习力98

一、提高学习力的意义98

二、学习力的要素构成99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101

一、知行统一规律102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102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03

四、时代性规律103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104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104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105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107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107

一、方向性原则108

二、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109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10

四、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111

五、师生民主合作原则112

六、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113

七、创新性原则114

八、以鼓励为主的原则115

第四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118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118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18

二、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12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法和教学模式124

一、教法和教学模式124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125

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127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131

五、案例教学法133

六、情感教学模式136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140

一、教学方法140

二、教学模式142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145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145

二、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145

三、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147

四、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149

附录:《市场交易的原则》多媒体教学设计149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153

一、制订教学工作计划153

二、备课154

第六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157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157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158

附录:教案(一)162

教案(二)166

第七节 优化课堂教学185

一、教学最优化的含义185

二、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185

三、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186

四、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186

五、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187

第八节 说课191

一、说课的含义191

二、说课的内容191

附录:《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说课教学设计198

第五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203

第一节 教学是一门艺术203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203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206

三、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207

四、教学艺术的功能208

五、教学艺术风格209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213

一、备课的艺术213

二、组织教学的艺术215

三、导入的艺术217

四、讲课的艺术220

五、教学启发的艺术222

六、讲概念的艺术224

七、提问的艺术225

八、举例的艺术228

九、板书的艺术230

十、激励的艺术233

十一、节奏调节的艺术236

十二、幽默的艺术238

十三、结尾的艺术240

十四、考试命题的艺术243

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247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理论247

一、学习指导的概念247

二、加强学习指导的意义247

三、学习的类型248

四、指导学生学习的形式250

第二节 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251

一、建立新的学习观念251

二、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253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254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55

五、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256

六、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258

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258

八、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260

九、帮助学生在做中学260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262

一、注意力分配的策略262

二、记忆的策略264

三、融会贯通的联系策略265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266

五、思维调控策略267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269

一、计划法269

二、听课法271

三、记忆法271

四、质疑法273

五、温故知新法274

六、研究性学习法275

七、合作性学习法278

八、自学法280

九、快乐学习法281

十、应用法281

第七章 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284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284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284

二、教学评价的对象284

三、教学评价的分类285

第二节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287

一、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87

二、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290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292

一、教学评价形式292

二、学生评价方法293

第四节 听课296

一、听课的目的296

二、听课的准备297

三、听课的要点298

四、听课中应注意的问题299

第五节 评课300

一、评课的原则300

二、评课的标准302

附录: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304

第六节 考试305

一、思想政治课的复习305

二、思想政治课的考试307

三、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命题311

四、思想政治课的试卷分析311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314

第一节 教师314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314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316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318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321

一、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322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326

第三节 教师的学生观329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329

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分析331

三、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333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335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335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343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347

四、健康的身心358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361

第九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论365

第一节 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365

一、教育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过程365

二、锻炼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366

三、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366

第二节 教育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367

一、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367

二、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期望367

第三节 教育实习的组织和步骤368

一、教育实习的组织368

二、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369

三、教育实习的步骤370

第四节 实习班主任的工作372

一、了解认识你的学生372

二、成为学生的教师和朋友373

第五节 教育实习的任务和成绩评估374

一、高师学生教育实习的任务374

二、教育实习的成绩评定376

三、实习生总结在实习中的收获和表现377

附录:教育调查报告377

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