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峡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三峡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理论与实践
  • 邬爱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出版社
  • ISBN:97878070860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82页
  • 文件大小:301MB
  • 文件页数:707页
  • 主题词:三峡工程-岩石力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峡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2

1 沿革2

1.1 各时期工程建设状况和岩石力学研究2

1.2 各时期岩石力学研究概况和成效3

1.2.1 配合坝址选择的工作(1956-1979年)3

1.2.2 配合初步设计和重新论证的工作(1979-1992年)6

1.2.3 配合单项技术设计和工程开工的工作(1992-1994年)7

1.2.4 施工期的工作(1995-2000年)9

1.3 三峡工程推动岩石力学的发展10

2 工程概况和主要建筑物11

2.1 工程概况和主要指标11

2.2 主要建筑物简介14

2.2.1 大坝14

2.2.2 电站14

2.2.3 垂直升船机15

2.2.4 双线连续五级船闸15

2.2.5 右岸地下电站16

3 地质条件16

3.1 区域构造16

3.2 岩性17

3.3 风化壳18

3.4 断裂构造19

3.4.1 陡、中倾角断层19

3.4.2 缓倾角断层19

3.4.3 陡、中倾角裂隙19

3.4.4 缓倾角裂隙20

3.4.5 左厂房1~5号坝段坝基缓倾角裂隙20

3.4.6 船闸区的断层、裂隙20

3.5 岩体结构20

3.6 水文地质21

4 主要岩石力学课题、研究路线与方法22

4.1 主要岩石力学与工程课题22

4.1.1 工程岩体力学性质22

4.1.2 坝区岩体初始应力场和渗流场23

4.1.3 工程岩体质量评价及参数取值23

4.1.4 大坝建基岩面优化问题23

4.1.5 重力坝抗滑稳定参数问题24

4.1.6 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稳定性问题24

4.1.7 左岸厂房坝段坝基稳定性问题24

4.1.8 右岸地下电站厂房洞室群稳定性问题25

4.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25

4.2.1 技术路线25

4.2.2 研究方法26

第一篇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研究30

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室内试验30

1.1 概述30

1.2 坝址选择时期岩石力学试验研究30

1.2.1 南津关坝址(1956-1960年)30

1.2.2 三斗坪坝址(1956-1960年)31

1.2.3 石牌坝址(1962-1965年)35

1.2.4 太平溪坝址(1964-1979年)38

1.3 三斗坪坝址确定后各时期岩石力学试验40

1.3.1 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42

1.3.2 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45

1.3.3 胶结面抗剪强度特性46

1.3.4 岩石三轴强度特性47

1.4 专项岩石力学特性48

1.4.1 闪云斜长花岗岩的力学特性48

1.4.2 拉伸与拉剪状态下岩石力学性质51

1.4.3 岩体及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间相关性研究53

1.4.4 抗剪试验中剪切面破坏机制的研究55

2 现场岩石力学试验60

2.1 概述60

2.2 确定坝址以前阶段现场试验60

2.2.1 南津关坝址60

2.2.2 三斗坪坝址61

2.2.3 石牌坝址66

2.2.4 太平溪坝址67

2.3 初步设计阶段现场试验69

2.3.1 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强度70

2.3.2 坝基岩体抗剪强度75

2.3.3 坝基结构面抗剪强度77

2.3.4 坝基岩体变形试验81

2.3.5 三斗坪坝址岩体力学参数取值87

2.4 单项技术设计阶段现场试验88

2.4.1 升船机上闸首现场岩体力学试验88

2.4.2 永久船闸边坡现场岩体力学试验92

2.4.3 永久船闸边坡卸荷岩体力学性质现场试验101

2.4.4 右岸地下电站现场岩体力学试验103

2.5 现场试验技术的发展和改进109

2.5.1 承压板的刚度问题及其改进110

2.5.2 试验环境温度的影响110

2.5.3 基于柔性承压板中心孔法的分层弹模试验技术111

2.5.4 现场岩体拉剪试验技术112

2.5.5 混凝土强度对与岩体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113

2.6 现场试验成果应用114

2.6.1 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研究114

2.6.2 优化建基岩面的研究115

2.6.3 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研究115

3 岩石流变断裂特性室内试验118

3.1 概述118

3.2 岩石的压缩流变试验118

3.2.1 岩石的蠕变试验118

3.2.2 岩石的松弛性能122

3.3 岩体结构面室内剪切流变试验123

3.3.1 试验方法与结果123

3.3.2 结构面长期抗剪强度124

3.3.3 结构面剪切流变方程125

3.4 岩石断裂特性研究126

3.4.1 岩石流变断裂特性126

3.4.2 岩石断裂能128

3.4.3 试样断口显微观察129

3.4.4 Ⅰ-Ⅱ复合型断裂与断裂判据131

3.4.5 含裂纹试件的疲劳断裂试验133

4 岩体流变特性现场试验136

4.1 概述136

4.2 结构面剪切流变试验136

4.2.1 试验成果137

4.2.2 结构面剪切长期强度140

4.2.3 试验成果综合分析142

4.3 岩体剪切流变试验143

4.3.1 岩体剪切流变试验成果144

4.3.2 岩体剪切长期强度147

4.3.3 试验成果综合分析147

4.4 岩体压缩及卸载流变试验148

4.4.1 岩体压缩卸载流变模型及流变参数149

4.4.2 岩体长期抗压强度试验成果151

4.4.3 试验成果综合分析151

4.5 船闸边坡岩体流变参数取值152

5 洞室开挖变形与围岩抗力试验154

5.1 概述154

5.2 三峡工程岩体弹性抗力系数测试155

5.2.1 试验洞布置和地质背景155

5.2.2 岩体弹性抗力系数的测试技术156

5.2.3 试验成果与分析161

5.3 8 号平洞试验洞围岩变形特征测试168

5.3.1 试验布置168

5.3.2 测试成果与分析169

5.3.3 变形测试成果反分析172

6 岩体变形特性钻孔弹模法试验175

6.1 概述175

6.2 钻孔弹模仪及测试原理175

6.2.1 测试设备175

6.2.2 测试原理及方法176

6.2.3 CJBE系列钻孔弹模仪的标定176

6.3 三峡右岸导流明渠灌浆效果检查177

6.4 永久船闸北坡直立墙段钻孔变形试验成果178

6.5 永久船闸中隔墩钻孔变形试验成果181

第二篇 岩体质量评价及参数取值研究187

7 岩体节理网络模拟技术与岩体结构概化187

7.1 概述187

7.2 三维岩体结构模拟分析系统(JRS-3D)187

7.2.1 结构面迹线长度的统计分析187

7.2.2 结构面间距统计的正交测线网法191

7.2.3 岩体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研究及程序开发194

7.3 边坡岩体结构面现场调查与参数统计198

7.3.1 基本地质特征198

7.3.2 结构面现场调查及统计分析199

7.4 岩体结构概化模型研究201

7.4.1 岩体三维结构网络模型201

7.4.2 开挖面岩体完整程度分析202

7.4.3 岩体结构损伤张量计算203

7.4.4 边坡节理迹线网络特征及关键块体分布203

7.4.5 成果分析与讨论204

8 岩体弹性波测试207

8.1 概述207

8.2 弹性波测试方法及测试技术208

8.2.1 试验布置基本原则208

8.2.2 弹性波测试方法209

8.2.3 弹性波测试仪器配置209

8.2.4 弹性波换能器(检波器)的选择与声耦合210

8.2.5 声波典型图像和纵横波的识别211

8.2.6 波速计算滞后延时校正212

8.2.7 振幅衰减的测试212

8.3 岩体弹性模量动静对比213

8.3.1 动弹性模量计算213

8.3.2 动静对比测试布置原则214

8.3.3 动静对比研究成果214

8.4 风化槽岩体声波测试215

8.4.1 风化岩体波速测试成果215

8.4.2 太平溪坝址风化深槽形态测试成果215

8.5 弱风化带岩体利用的声波测试成果217

8.6 灌浆试验岩体声波测试219

8.6.1 三斗坪坝址区灌浆岩体声波测试219

8.6.2 太平溪坝址现场灌浆试验声波测试220

8.6.3 施工阶段的现场灌浆试验声波测试221

8.7 船闸边坡松弛层声波测试221

8.7.1 声波监测方法221

8.7.2 边坡卸荷岩体声波测试成果分析222

9 工程岩体质量分级226

9.1 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编制226

9.2 永久船闸高边坡区岩体分级227

9.3 地下厂房区岩体分级231

10 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34

10.1 概述234

10.2 节理岩体的等效本构关系与软件开发234

10.2.1 裂隙与节理岩体本构关系研究方法234

10.2.2 节理岩体的本构关系236

10.2.3 计算机模拟试验软件开发240

10.3 不同结构岩体柔性承压板试验的计算机模拟240

10.3.1 柔性承压板试验计算机模拟240

10.3.2 试验方案与结果241

10.4 不同结构形式岩体三轴抗压试验的计算机模拟244

10.4.1 三轴抗压试验原理与方法244

10.4.2 岩体三轴抗压计算机模拟试验245

10.4.3 试验结果245

10.5 变形参数的结构效应分析及有关问题的探讨248

10.5.1 变形参数的结构效应248

10.5.2 变形参数的各向异性248

10.5.3 节理力学性质对变形参数的影响249

11 岩体及结构面力学参数的综合分析与选择250

11.1 概述250

11.2 概率统计方法254

11.3 模糊数学方法257

11.4 基于破坏机理分析的抗剪强度参数取值方法258

11.5 工程岩体分级方法259

11.6 建立在弹性波速度与静变形模量关系的方法261

11.7 位移反分析方法263

11.8 计算机模拟实验265

第三篇 地应力及渗流测试与分析269

12 地应力测试技术研究269

12.1 概述269

12.2 三峡工程地应力测量与研究过程269

12.2.1 岩体表面应力测量270

12.2.2 浅钻孔地应力测量270

12.2.3 深钻孔地应力测量272

12.2.4 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测量技术273

12.2.5 地应力场分析研究274

12.3 三峡工程中应用的几种地应力测量方法的原理275

12.3.1 套芯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275

12.3.2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277

12.4 三峡工程中应用的几种地应力测量设备及其测量技术279

12.4.1 CJS-1型钻孔三向应变计的测量技术279

12.4.2 CKX-97型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的测量技术282

12.4.3 瑞典深钻孔水下三向应变计的测量技术285

12.4.4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技术289

12.5 太平溪坝址地应力实测291

12.5.1 测量位置及岩性291

12.5.2 测试方法及数量292

12.5.3 成果及评价292

13 永久船闸区地应力测量与分析297

13.1 不同设计阶段永久船闸地区地应力测量概况297

13.1.1 地应力测量布置297

13.1.2 地应力测量方法297

13.1.3 地应力场分析研究298

13.2 300号钻孔的地应力测量与研究299

13.2.1 测段布置原则和测孔地质状况299

13.2.2 地应力实测成果299

13.2.3 实测成果的可靠性讨论302

13.2.4 所测区域地应力场分析303

13.3 永久船闸北坡的地应力测量与研究306

13.3.1 测孔的布置和测孔的地质状况306

13.3.2 地应力实测成果308

13.3.3 所测区域地应力场剖析312

13.4 永久船闸南坡的地应力测量与研究316

13.4.1 测孔的布置和测孔的地质状况316

13.4.2 地应力实测成果317

13.4.3 所测区域地应力场剖析320

13.5 8号勘探平洞的浅钻孔地应力测量与研究324

13.5.1 测孔的布置、地质状态、测试方法324

13.5.2 地应力实测成果325

13.5.3 所测区域地应力场分析329

13.6 永久船闸二期开挖完成后岩体应力测量331

13.6.1 测孔的布置和测孔的地质状况331

13.6.2 岩体应力实测成果331

13.6.3 船闸二期开挖结束后的岩体应力状态334

14 地下电站厂房区地应力测试与分析337

14.1 概述337

14.2 主要地质构造条件337

14.3 2446号钻孔水压致裂法测量339

14.3.1 实测结果339

14.3.2 测试结果分析340

14.4 3012号平洞套芯应力解除法测量340

14.4.1 测孔布置340

14.4.2 测试结果341

14.4.3 与水压致裂法测试结果的比较343

14.5 地应力场回归分析345

14.6 施工期地应力复核测量346

14.6.1 测量目的与测孔布置346

14.6.2 水压致裂法测量结果347

14.6.3 套芯应力解除法测试结果351

15 永久船闸边坡岩体渗流测试与分析352

15.1 概述352

15.2 高边坡岩体渗流分析353

15.2.1 计算模型及参数353

15.2.2 天然渗流场拟合354

15.2.3 船闸开挖后渗流场355

15.2.4 边坡排水平洞的排水效果355

15.2.5 开挖边坡设置排水孔后的渗流分析356

15.2.6 计算分析结论357

15.3 高边坡裂隙岩体渗流监测357

15.3.1 渗流监测布置358

15.3.2 岩体渗流监测的实施359

15.3.3 监测成果综合分析359

15.3.4 渗流监测结论361

第四篇 工程岩体稳定性研究364

16 大坝坝基岩体稳定性364

16.1 概述364

16.2 左厂1~5号坝段地质结构条件364

16.3 岩体和结构面力学参数取值364

16.4 左厂1~5号坝段坝基滑移模式概化及边界条件分析365

16.5 左厂1~5号坝段深层抗滑稳定性的刚体极限平衡分析368

16.6 左厂3号及2-3-4号坝段深层抗滑稳定性的物理模拟369

16.6.1 物理模拟方法及其安全评价准则369

16.6.2 荷载与边界条件的模拟370

16.6.3 模型监测371

16.6.4 左厂3号坝段坝基稳定性的物理模拟及成果分析373

16.6.5 左厂2-3-4号坝段坝基稳定性的物理模拟及成果分析375

16.7 左厂3号与2-3-4号坝段坝基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379

16.8 左厂1~5号坝段深层抗滑稳定性的综合评价381

16.9 左厂1~5号坝段坝基变形与稳定反演分析382

16.9.1 监测特征数据的选取382

16.9.2 左厂3号坝段坝基岩体参数反演分析384

16.9.3 库水位上升时坝基变形及稳定性预测386

16.10 坝基稳定性评价389

17 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394

17.1 船闸结构与地质概况394

17.2 开挖面关键块体预测与稳定性分析394

17.2.1 块体预测分析394

17.2.2 实际块体计算分析396

17.3 船闸开挖的数值模拟398

17.3.1 弹塑性开挖——“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398

17.3.2 弹脆塑性开挖——“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400

17.3.3 主要结论402

17.4 中隔墩断裂与锚固分析402

17.4.1 定性分析402

17.4.2 开裂区的形态分析403

17.4.3 扩展与止裂分析403

17.5 船闸边坡加固数值分析405

17.5.1 喷层加固405

17.5.2 锚杆加固405

17.5.3 锚索加固405

17.5.4 锚杆锚索联合加固406

17.6 船闸边坡流变性数值分析408

17.6.1 有限元数值流变分析408

17.6.2 流变参数敏感性分析409

17.7 优化分析409

17.7.1 闸室底角圆化409

17.7.2 闸室窄槽预挖409

18 地下厂房岩体稳定性412

18.1 概述412

18.2 围岩力学性质与初始地应力413

18.2.1 基本地质条件413

18.2.2 围岩力学性质413

18.2.3 岩体初始地应力415

18.3 围岩工程岩体质量分级416

18.3.1 国标分级416

18.3.2 Q系统分类418

18.3.3 RMR分类419

18.3.4 工程岩体质量评价及支护方式建议420

18.4 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421

18.4.1 二维数值模拟分析421

18.4.2 三维数值模拟分析425

18.5 地下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434

18.5.1 厂房区岩体地质结构条件434

18.5.2 随机块体及稳定性研究435

18.5.3 断层定位块体稳定性研究438

第五篇 工程岩体加固研究443

19 坝基岩体水泥灌浆材料与灌浆技术443

19.1 概述443

19.2 水泥灌浆材料试验研究444

19.2.1 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浆体基本特性试验444

19.2.2 细水泥浆材试验447

19.2.3 利用外加剂改善水泥浆液性能试验455

19.2.4 稳定性水泥浆液研究461

19.3 水泥灌浆工艺技术与设备463

19.3.1 水泥灌浆工艺技术研究463

19.3.2 灌浆设备的研制469

19.4 现场灌浆试验473

19.4.1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现场灌浆试验473

19.4.2 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现场灌浆试验476

20 化学灌浆材料与灌浆技术482

20.1 概述482

20.2 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483

20.2.1 环氧树脂材料研究483

20.2.2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研究485

20.2.3 丙烯酸盐用于防渗的研究486

20.3 化学灌浆技术的研究487

20.3.1 复合灌浆487

20.3.2 化学灌浆泵的研制488

20.3.3 密闭设备489

20.3.4 浆液胶凝时间的选择489

20.4 灌浆试验和应用489

20.4.1 MMA(甲凝)化学灌浆材料用于三峡弱风化带的固结灌浆现场试验489

20.4.2 无溶剂型环氧树脂浆液室内模拟灌浆试验490

20.4.3 CW化学灌浆材料在三峡工程断层处理中的试验和应用490

20.4.4 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的现场试验和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491

21 水泥与化学灌浆工程应用493

21.1 概述493

21.2 灌浆技术与工艺选择494

21.2.1 灌浆技术与作用机制494

21.2.2 灌浆功能与用途495

21.3 湿磨水泥在土石围堰防渗幕墙中的施工应用496

21.3.1 土石围堰防渗幕墙的设计要求496

21.3.2 浆材特性及工艺与设备497

21.3.3 工程实践效果498

21.4 化学灌浆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处理应用500

21.4.1 船闸输水洞混凝土层间缝漏水特征及处理要求501

21.4.2 层面缝化学灌浆施工工艺501

21.4.3 灌浆效果检测503

21.5 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对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应用504

21.5.1 高压复合灌浆工艺特征504

21.5.2 F215断层破碎带复合灌浆处理研究505

21.5.3 灌浆效果检测508

22 岩体锚固机理试验与数值模拟510

22.1 概述510

22.2 预应力锚索承载特性现场试验510

22.2.1 预应力锚索试验布置510

22.2.2 锚索承载特性测试方法511

2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512

22.3 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效果现场试验514

22.3.1 测试方法与试验布置515

22.3.2 变形测试成果与分析516

22.3.3 岩体声波测试成果与分析519

22.3.4 钻孔弹模测试成果与分析521

22.4 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数值模拟521

22.4.1 数值模拟方法521

22.4.2 预应力端头锚加固机理数值模拟523

22.4.3 预应力对穿锚的数值模拟526

第六篇 施工期岩石力学研究530

23 坝基岩体弹性波检测与评价530

23.1 概述530

23.2 检测方法原理530

23.2.1 地震波法531

23.2.2 钻孔声波测试方法531

23.2.3 资料整理与分析532

23.2.4 仪器设备要求532

23.3 建基岩体质量弹性波的评价参数532

23.3.1 完整性系数533

23.3.2 各向异性系数533

23.3.3 风化系数534

23.4 大坝建基岩体弹性波检测与评价534

23.4.1 左导墙弹性波检测534

23.4.2 泄洪坝段弹性波检测537

24 基岩混凝土结构弹性波测试541

24.1 概述541

24.2 声波无损检测标准研究541

24.2.1 检测原理与研究方法541

24.2.2 试验布置542

24.2.3 检测成果分析542

24.2.4 混凝土质量声波波速评判标准545

24.3 坝体混凝土质量声波检测546

24.3.1 牛腿支墩混凝土质量声波检测546

24.3.2 混凝土裂缝深度声波检测546

24.4 现场混凝土模型无损检测研究547

24.4.1 混凝土模型设计547

24.4.2 检测方法548

24.4.3 检测成果分析548

25 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岩体性状测试与分析550

25.1 概述550

25.2 岩块力学性质试验552

25.2.1 试验布置及取样552

25.2.2 岩块声波测试552

25.2.3 单轴抗压试验552

25.2.4 岩块劈裂抗拉试验555

25.2.5 岩块三轴压缩试验556

25.2.6 卸围压三轴压缩试验556

25.2.7 岩石断裂韧度试验557

25.2.8 岩块力学性质试验综合成果558

25.3 张开裂隙调查560

25.3.1 北坡直立墙钻孔张开裂隙调查560

25.3.2 中隔墩及南北边坡张开裂缝调查560

25.4 卸荷带岩体声波测试561

25.4.1 边坡岩体声波测试561

25.4.2 北坡直立墙坡段岩体声波测试562

25.4.3 中隔墩岩体声波测试565

25.4.4 声波测试成果综合分析565

25.5 岩体变形钻孔弹模法试验570

25.5.1 北坡直立墙段与中隔墩钻孔变形试验成果570

25.5.2 试验成果综合分析574

25.6 岩体变形试验576

25.6.1 永久船闸开挖前岩体变形试验成果576

25.6.2 一期开挖岩体变形试验成果576

25.6.3 开挖完成后卸荷带岩体变形试验成果577

25.6.4 卸荷带岩体的动静力成果关系579

25.6.5 试验成果综合分析580

25.7 岩体性状综合分析及卸荷带划分582

25.7.1 卸荷带划分原则582

25.7.2 边坡斜坡段卸荷带划分582

25.7.3 边坡直立墙段卸荷带划分584

25.7.4 中隔墩卸荷带划分584

25.7.5 卸荷带范围划分585

25.8 卸荷带岩体力学参数取值587

25.8.1 卸荷带岩体力学性质弱化程度587

25.8.2 基于试验成果的卸荷带岩体力学参数587

25.8.3 基于工程岩体分级的卸荷带岩体力学参数评估588

25.8.4 卸荷带岩体变形参数及抗剪强度参数的位移反演588

25.8.5 卸荷带岩体力学参数取值589

26 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安全监测技术及应用591

26.1 概述591

26.2 施工期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的过程591

26.2.1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期间的研究591

26.2.2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期间的研究592

26.2.3 三峡工程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关键问题研究593

26.2.4 三峡工程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594

26.3 施工期安全监测设计595

26.3.1 监测设计基本考虑595

26.3.2 监测布置及主要监测项目596

26.4 岩体深部变形监测599

26.4.1 监测仪器的布置599

26.4.2 岩体水平方向的变形600

26.4.3 岩体垂直方向的变形603

26.4.4 岩体边坡的倾角变形605

26.5 岩体地应力及变化监测606

26.5.1 监测布置606

26.5.2 主要监测成果607

26.6 锚杆应力与锚索荷载监测609

26.6.1 监测仪器的布置609

26.6.2 边坡锚杆应力监测609

26.6.3 锚索测力计监测612

26.6.4 影响锚固预应力相关因素分析614

26.7 岩体卸荷松弛范围监测615

26.7.1 监测设计方案615

26.7.2 监测成果616

27 永久船闸开挖扰动区岩体力学特性的位移反分析621

27.1 概述621

27.2 边坡反演问题的一般理论621

27.2.1 反演问题的提法621

27.2.2 反演问题的求解622

27.2.3 边坡反演问题的提法与表述622

27.2.4 位移反分析目标函数的确定623

27.2.5 边坡反演问题的基础信息及其类型623

27.2.6 岩体工程反分析方法623

27.3 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二维位移反分析方法624

27.3.1 神经网络624

27.3.2 遗传算法626

27.3.3 开挖卸荷效应数值分析方法628

27.3.4 岩体力学参数与开挖位移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确定632

27.3.5 位移反分析的神经网络-遗传优化算法633

27.4 三峡船闸高边坡开挖扰动区岩体力学性状的反演分析633

27.4.1 计算模型和计算条件634

27.4.2 岩体的初始地应力场635

27.4.3 监测点布置及开挖分区636

27.4.4 开挖扰动区638

27.4.5 样本构造639

27.4.6 岩体力学参数反演642

27.4.7 反演结果642

27.5 基于反演结果的正分析648

27.5.1 开挖位移648

27.5.2 开挖完成后的应力场650

28 地下厂房施工期安全监测与位移反分析654

28.1 概述654

28.2 地下电站施工期安全监测655

28.2.1 监测布置655

28.2.2 主厂房总体监测结果661

28.2.3 特定部位过程监测663

28.3 地下厂房围岩变形反演分析670

28.3.1 地下厂房围岩参数反演分析670

28.3.2 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计算分析676

28.4 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综合评价680

28.4.1 基于监测的基本规律680

28.4.2 基于反馈分析的总体规律681

28.4.3 地下厂房的稳定性6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