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逻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明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714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市场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资本论》的方法与特色3
第一章 《资本论》的创作与出版3
第一节 《资本论》的写作与问世3
一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起因3
二 《资本论》的创作与出版6
三 历史地看待马克思的《资本论》13
第二节 《资本论》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15
一 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需求15
二 《资本论》的第一位中文翻译者陈启修18
三 侯外庐和王思华接过了翻译《资本论》的接力棒21
四 郭大力与王亚南最终完成了《资本论》的全译本25
五 新中国成立后《资本论》得到广泛传播29
第二章 《资本论》的对象、方法和逻辑结构32
第一节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33
一 《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确切含义33
二 澄清《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现实价值39
第二节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41
一 经济哲学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3
二 经济哲学总体方法统领之下的逻辑方法46
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55
四 “二重态”的理论视野与“二重性”的逻辑思维展示了经济哲学的独特魅力60
第三节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与现实价值63
一 关于“结构”的含义63
二 三卷《资本论》的具体结构65
三 探究《资本论》逻辑结构的现实价值67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逻辑71
第一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阐述“交换何以可能”的理论72
一 “交换何以可能”和“交换何以必要”的理论分野73
二 马克思追问“交换何以可能”的抽象思维75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推演79
一 对“劳动”进行抽象思维的逻辑80
二 马克思考察价值的“三个维度”81
三 价格与价值如影随形之关系83
第三节 理解“劳动二重性”思维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85
一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独特视角85
二 “抽象劳动”是服务于抽象思维的理论范畴87
三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更深层的制约因素89
第四节 对质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典型案例”的剖析90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经济哲学的根基90
二 对晏智杰教授质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质疑91
第四章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逻辑99
第一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99
一 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现象矛盾99
二 对“交换创造价值”一说的质疑100
三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增殖的前提条件104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必然逻辑105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逻辑106
二 从增殖的角度看资本的本质107
三 对周其仁先生质疑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再质疑109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114
一 从绝对与相对的角度看剩余价值的生产114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逻辑114
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116
四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逻辑116
第四节 揭去虚假的面纱117
一 揭示工资掩盖的真实关系117
二 关注工资的具体形式118
三 科学精神头等重要119
中篇 《资本论》对市场机制及其实现形态的揭示123
第五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123
第一节 商品价值量与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3
一 商品价值“量”的内涵与决定124
二 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科学内涵128
三 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和市场机制130
第二节 商品价值量与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31
一 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科学内涵131
二 对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个图解137
三 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与市场机制138
第三节 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141
一 正确认识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141
二 基本结论146
第六章 市场机制的实现形态149
第一节 市场、市场机制及其本质149
一 什么是市场?149
二 “市场机制”解析150
三 从资源配置的实质看市场机制的本质153
第二节 竞争、竞争机制及其本质157
一 全面把握“竞争”的含义157
二 “竞争机制”解析159
三 竞争的本质162
第三节 供求、供求机制及其展开165
一 “供求”的基本含义165
二 “供求机制”解析168
三 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进一步思考173
下篇 《资本论》对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独特探索183
第七章 企业理论及微观运行183
第一节 企业组织的形成与演化183
一 企业的起源、本质与边界184
二 生产组织及其演化191
第二节 企业的资本循环、周转与管理197
一 企业的资本循环与周转197
二 增殖是企业管理的目的201
三 对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简要评论204
第八章 总供求平衡与一般均衡208
第一节 总供求平衡的一般规律209
一 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09
二 马克思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阐释213
三 马克思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阐释216
四 马克思的总供求平衡思想对研究宏观调控的启迪217
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一般均衡思想221
一 “一般均衡”的基本含义222
二 《资本论》中的一般均衡思想述要223
三 马克思一般均衡思想的特色与价值229
第九章 货币理论232
第一节 对货币本质的分析232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233
二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38
第二节 对货币数量的分析243
一 货币量是必须认真“量一量”的问题243
二 马克思对货币量的分析244
第十章 产权理论255
第一节 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256
一 科斯强调产权问题实际是向历史唯物主义复归256
二 产权分析学派所讲“产权”的确切含义259
三 产权分析学派从市场交易的前提强调研究产权260
四 产权分析学派更关注“产权”与“所有权”的差异261
第二节 《资本论》中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与价值262
一 《资本论》中的产权理论述要262
二 《资本论》中地租理论的现实价值267
三 以《资本论》的产权理论为基础,吸收借鉴产权学派的科学成分,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研究269
第十一章 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275
第一节 《资本论》对技术进步的关注275
一 技术的本质275
二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逻辑277
三 技术进步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规律279
第二节 《资本论》对制度变迁的讨论281
一 马克思经济学视野中的制度变迁281
二 马克思对制度变迁逻辑的阐发283
第三节 《资本论》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探索286
一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经济增长方式287
二 马克思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88
第十二章 开放经济与世界市场292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演化292
一 世界市场形成的逻辑292
二 世界市场的演进历程295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依赖298
一 国际分工与国家间的相互依赖298
二 国际价值及其规律300
三 在“挑战”中寻求和把握“机遇”304
余论:开创理论经济学的新天地308
参考文献319
后记337
热门推荐
- 1957232.html
- 3605284.html
- 1397545.html
- 1778844.html
- 3552512.html
- 628074.html
- 1518084.html
- 3183628.html
- 1984595.html
- 1587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9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0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4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0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2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3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