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云鹏,刘沂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5273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骨关节损伤的分类3
第一章创伤总论3
第一节 骨折3
一、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分类3
(一)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Weber-Cech分类3
目 录3
二、骨折的分类4
(一)骨折按损伤机制分类4
(二)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和假关节的分类4
(二)伴有软组织损伤的闭合骨折的分类5
三、开放骨折的分类5
(一)开放骨折的Gustilo-Anderson分类5
(二)开放骨折的Gustib分类6
(三)开放骨折的AO分类6
第二节 软组织损伤7
一、软组织损伤的分类7
(一)皮肤损伤的AO分类(IC)7
(二)皮肤损伤的AO分类(IO)7
(三)肌肉、肌腱损伤的AO分类8
二、血管神经损伤的分类9
(一)神经血管损伤的AO分类9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Seddon分类9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Sunderland分类9
(四)颈部血管损伤分级10
(五)四肢血管损伤分级10
三、带有血管的肌瓣的分类11
二、外固定架钉道感染的分类11
一、成人骨髓炎的分类(Cierny-Mader)11
第三节 其他11
第二章肩胛带和上肢损伤13
第一节 肩部损伤13
一、肩胛骨骨折的分类13
(一)肩胛骨骨折的Bruce-Jesse分类13
(二)波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的Ideberg分类14
(三)肩胛骨骨折的Zdravkovic-Damholt分类14
(二)锁骨远端骨折的Rockwood分类15
(一)锁骨骨折的Edward分类15
二、锁骨及其关节损伤的分类15
(四)肩胛骨骨折的Thompson分类15
(三)改良的肩锁关节损伤的Rockwood分类16
(四)胸锁关节脱位的分类17
三、肩关节脱位的分类18
(一)肩关节前脱位的分类18
(二)肩关节后脱位的分类18
四、肱骨近端骨折的分类19
(一)Codman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区19
(二)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19
(三)肱骨近端骨折的AO分类19
第二节 肘部损伤22
一、肱骨髁部骨折的分类22
(一)肱骨髁上骨折的内旋内翻移位示意图22
(二)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23
(三)肱骨远端骨折的分类23
(四)肱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24
(六)肱骨髁间骨折的分类25
(五)肱骨髁间“T”或“Y”型骨折的Riseborough-Radin分类25
(七)肱骨内上髁骨折的Watson-Jones分类27
(八)肱骨内、外髁骨折的分类27
(九)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Wadsworth分类28
(十)肱骨小头骨折的Bryan-Morrey分类28
(十一)肱骨小头骨折的分类29
二、肘关节脱位的分类29
(一)肘关节脱位的Browner分类29
(二)肘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王亦璁)29
(二)尺骨鹰嘴骨折Schatzker分类30
三、尺骨鹰嘴骨折分类30
(一)尺骨鹰嘴骨折Colton分类30
(三)尺骨鹰嘴骨折Wadsworth分类31
(四)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分类(Regan-Morrey)31
四、尺桡骨近端骨折分类32
尺桡骨近端骨折的AO分类32
五、桡骨近端骨折的分类32
(一)桡骨近端骨折的Hotchkiss分类32
(五)桡骨头骨折的Schatzker-Tile分类33
(四)桡骨头骨折的Bakalim分类33
(二)桡骨头骨折的Mason分类33
(三)桡骨头骨折的Mcrae分类33
(六)桡骨颈骨折的Judet分类35
第三节 前臂损伤35
一、前臂骨干骨折的分类35
(一)前臂复杂骨折的分类(Vince-Miller)35
(二)尺桡骨干骨折的AO分类36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37
(一)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37
(三)Monteggia骨折的分类(Bado)37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AO-C型分类38
(三)桡骨远端骨折的Gartland-Sarmentio分类39
(四)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齐藤分类40
(五)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Melone分类40
(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Mayo分类42
(七)Colles骨折的分类(Frykman)42
(八)Smith骨折的分类43
(九)桡骨远端不同骨折类型的发病率(齐藤)43
(一)腕关节不稳定的指标44
第四节 腕部及手损伤44
一、腕关节不稳定的分类44
(二)腕关节创伤性不稳定的诊断45
(三)腕关节不稳定的Mayo分类45
(四)腕关节轴向损伤脱位的Garcia-Elias分类46
二、腕舟状骨骨折的分类47
(一)腕舟状骨骨折的Herbert分类47
(二)腕舟状骨骨折的Rockwood-Green分类48
三、月骨周围损伤的分类48
(一)月骨周围脱位的分类48
(二)月骨周围不稳定Maylield分类49
四、手部骨折脱位的分类49
(一)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Green分类49
(二)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分类49
(三)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Schenck分类50
(四)指间关节髁部骨折的London分类50
(五)末节指骨骨折的分类50
(六)末节指骨骨折的Dobyns分类51
(七)骨折所致槌状指的Wehbe分类52
五、肌腱损伤的分类52
(一)指深屈肌腱撕脱的分类52
(二)屈指肌腱和伸指肌腱的区域划分(美国手外科学会)53
第三章骨盆损伤54
第一节 骨盆骨折54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54
(一)骨盆骨折的AO分类(Tile-Mueller)54
(二)骨盆骨折的Letoumel解剖分类56
(三)骨盆骨折的Young-Burgess分类57
(四)骨盆损伤的Young系统分类57
(五)骨盆骨折的Marvin-Tile分类58
(六)儿童骨盆骨折的Torode-Zieg分类58
(七)骨盆撕脱骨折的好发区58
二、骶骨骨折的分类58
(一)骶骨骨折的Rockwood分类58
(二)骶骨骨折的Schmidek分类59
二、髋臼骨折的AO分类60
第二节 髋臼骨折60
一、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类60
三、髋臼病理骨折的分类61
第四章下肢损伤62
第一节 髋部损伤62
一、髋关节脱位的分类62
(一)髋关节脱位的Brumback分类62
(二)髋关节后脱位的Thompson-Epstein分类62
(三)髋关节后脱位的Bruce-Jesse分类63
(四)髋关节前脱位的分类64
(五)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Pipkin分类64
二、股骨头及其骺损伤的分类65
(一)股骨头骨折的Pipkin分类65
(二)股骨头骨折的AO分类66
(三)股骨头骺滑脱症的X线诊断66
(四)股骨头骺滑脱的分类(Fish)67
(一)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类68
(二)Garden指数68
三、股骨颈骨折的分类68
(三)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类69
(四)股骨颈骨折的AO分类69
(五)按股骨颈骨折部位的分类70
(六)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和继发性无菌坏死的类型70
四、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类71
(一)股骨转子间骨折的Boyd-Griffin分类71
(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Evans分类71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分类72
(四)股骨转子下骨折的Fielding-Magliato分类73
(五)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Bergman分类73
(六)股骨转子下骨折的Russell-Taylor分类73
第二节 股骨干骨折75
一、股骨干骨折的AO分类75
一、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76
(一)股骨远端骨折的Seinsheimer分类76
第三节 膝部损伤76
二、股骨干粉碎骨折的Winquist-Hansen分级76
(二)股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77
(三)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Salter-Harris分类78
(四)骺板生长阻滞的Rockwood分类79
(五)股骨髁上骨折的Hohl分类80
(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Neer分类80
(七)股骨髁部和髁上骨折的Neer-角南分类80
(二)外伤性膝关节脱位的分类(王亦璁)81
(一)膝关节脱位的Chapman分类81
二、膝关节脱位及损伤的分类81
(三)膝关节开放损伤的Collins-Temple分类82
(四)膝伸膝装置损伤82
三、髌骨骨折的Rockwood分类82
四、膝关节韧带损伤及不稳定的分类83
(一)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分类83
(二)膝关节旋转不稳定83
(三)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的类型84
五、半月板损伤的分类84
(一)半月板损伤的Rosenberg-Kolowich分类84
(三)半月板损伤的Smillie分类85
(二)半月板损伤的Johnson分类85
六、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类86
(一)关节软骨损伤的Baucer-Jackson分类86
(二)关节软骨损伤的Noyes分类86
七、胫骨髁部骨折的分类87
(一)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Meyers分类87
(二)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Meyers-Mckeever-Zaricnyj分类88
(三)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Watson-Jones分类88
(五)改良的胫骨髁部骨折的Hohl分类89
(四)胫骨髁部骨折的Hohl分类89
(六)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类90
(七)胫骨平台骨折的Moor分类90
(八)胫骨近端骨折的AO分类90
(九)上胫腓关节脱位的Ogden分类92
第四节 胫腓骨骨折93
一、胫骨骨折改良的Ellis分类93
二、胫腓骨干骨折的AO分类93
一、胫腓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94
第五节 踝关节骨折94
二、踝关节骨折的分类95
(一)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类95
(二)踝关节骨折的AO分类96
(三)踝关节骨折的Danis-Weber分类96
三、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的分类97
(一)Pi lon骨折的分类(Ruedi-Allgower)97
(三)Lefort-Wagstaffe骨折98
(四)Tillaux-Chaput骨折98
(二)Maisonneuve骨折98
(五)Bosworth骨折99
(六)Dupuytren骨折99
(七)特殊类型骨骺损伤的分类99
(八)WeberC型踝关节不同程度损伤的外侧旋转不稳定100
(九)踝关节韧带损伤的(Johnson)分类100
四、其他101
(一)踝关节骨折复位的X线标准101
(二)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应力X线测量法101
(三)距骨骨软骨骨折的Berndt-Harty分类102
(二)距骨体部骨折的Sneppen分类102
一、距骨骨折的分类102
第六节 足部骨折102
(一)距骨骨折的Delee分类102
(四)距骨体部骨折的Boyd-Knight分类103
(五)距骨颈骨折的Hawkins-Canale分类104
二、跟骨骨折的分类104
(一)跟骨骨折的Essex-Lopresti分类104
(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CT扫描分类104
(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Paley分类106
(四)跟骨关节外骨折的分类(王亦璁)106
三、中跗关节损伤107
(一)足舟骨骨折的Sangeorzan分类107
(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107
四、跖趾关节脱位107
?跖趾关节背侧脱位的Jahss分类107
一、颈椎损伤109
(一)寰椎骨折的分类(Jefferson)109
第五章脊柱损伤109
第一节 脊柱骨折脱位109
(二)?椎不稳的判定110
(三)颈1、2脱位分类110
(四)衰枢椎旋转脱位与固定的分类(Fielding)110
(五)齿状突骨折的分类(Anderson-D Alonzo)111
(六)枢椎外伤性滑脱的分类(Levine)111
(八)颈椎损伤不稳定的诊断指标112
(九)颈椎单侧关节突脱位的分类112
(七)“绞刑者”骨折的分类(Hangman s Fracture)112
(十)颅颈创伤伴颈1、2周围复合结构损伤类型113
(十一)下颈椎骨折类型114
(十二)下颈椎损伤的分类115
二、胸腰椎损伤116
(一)脊柱三柱理论(Denis)116
(二)Chance骨折的Denis分类117
(三)胸腰椎骨折脱位的Denis分类118
(四)胸腰椎楔型骨折的Denis分类118
(五)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分类119
(六)脊柱骨折的Gertzbein综合分类119
(七)胸腰椎骨折的Gertzbein分类120
一、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分类121
第二节 脊髓损伤121
二、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122
三、脊髓损伤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122
四、修订的脊髓损伤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1997)122
第三节 其他123
一、脊柱平均载荷及损伤后的丧失123
二、脊柱骨折后稳定性评定指标(Farcy-Weidebaum)123
第六章人工假体置换后骨折的分类125
第一节 肩和上肢125
一、肩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的分类125
二、肘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的分类125
第二节 下肢126
一、髋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的分类126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评价分区126
(三)髋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的Johansson分类127
(四)髋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的AAOS分类127
(二)髋关节假体置换后骨折的Bethea分类127
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骨折的分类(Goidberg)128
第二篇 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分类131
第七章先天性疾患131
第一节 全身性疾患131
一、缺肢畸形的分类(Henkei-Willer)131
二、骨骼发育性疾病的病理分类(Aegerter-Kirkpatrick)131
(一)由于软骨生长障碍的发育异常131
(三)不同性质的发育不全132
(二)骨质生长障碍引起的发育异常132
三、成骨不全的分类133
第二节 下肢异常133
一、髋部133
(一)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类(DDH)133
(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X线征象133
二、膝部134
(一)髌骨位置异常的X线指标134
(二)高位髌骨(Patella Height)135
三、小腿、踝及足136
(一)婴儿胫内翻的分类(Langenskiold)136
(三)髌骨的形态分类(Wiberg)136
(四)二分髌骨的分类(Saupe-Schaer)136
(二)腓骨短缩的X线诊断标准137
(三)?及蹠趾关节底部种籽骨偏移的分类(加藤)137
第三节 脊柱138
一、先天性脊椎疾患138
(一)先天性脊柱畸形分类138
(五)足畸形的类型138
(四)足副舟骨的分类(Veitch)138
(二)脊柱裂的分类139
(三)脊柱裂类型及解剖关系图解140
(四)脊柱背侧闭合不全的分类(Donaldson)140
(五)Chiari畸形的分类141
(六)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分类141
(七)颅底凹陷症的准基线142
二、脊髓神经异常142
(一)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142
(三)脊髓纵裂的分类(SCM)143
(二)软骨发育不全下肢神经受累的分类143
第八章肩部和上肢疾患144
第一节 肩部疾患144
一、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144
(一)肩关节前侧不稳定的分类144
(二)肩关节不稳定的Rockwood分类144
(三)肩关节不稳定的Depalma分类144
(二)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45
(一)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分类145
二、其他疾患145
(四)肩关节不稳定的福田分类145
第二节 肘部及前臂疾患146
肘脂肪垫征146
第三节 腕及手部疾患147
一、腕舟骨隆背样畸形147
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分期(Lichtman)147
三、Dupuytren挛缩的分类(Meyerding)148
四、远侧关节弯曲征的分类148
(一)Perthes病的坏死范围及分类(Catterall)149
一、股骨头缺血坏死149
第九章下肢疾患149
第一节 坏死性疾病149
(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标准150
(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型、病期的分类150
(四)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Ficat临床与X线分期151
(五)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X线分类(Ohzono)151
(六)股骨头骨坏死的分期(ARCO)152
(七)Perthes病的Catterall分型152
(十)非创伤性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分型(Kokubo)153
(九)非创伤性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分型(Mitchell)153
(八)非创伤性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分型(Lang)153
(十一)股骨头选择性血管造影分类154
二、股骨髁部特发性骨坏死154
(一)股骨髁部特发性骨坏死的分类(腰野)154
(二)特发性骨坏死和剥脱性骨软骨炎的鉴别点155
第二节 退变性疾病155
一、髋部疾患155
(一)弹响髋的病因分类155
(一)髌骨疾患的分类(Insall)156
二、膝部疾患156
(二)髋部术后异位骨化的Delee分类156
(三)髋部术后异位骨化的Brook分类156
(二)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发生部位和发病率(Aichroth)157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分类(腰野)158
(四)髌骨软化症的分级(Outerbridge)158
(五)髌股力线不良的分级(Fulkerson)158
(六)髌股紊乱的分类(Merchant)158
(七)关节内游离体的分类160
(八)膝滑膜皱襞的分类160
第十章脊柱疾患161
第一节 脊柱退行性疾患161
一、颈椎疾患161
(一)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分类161
(二)颈椎管动态狭窄162
(三)脊髓型颈椎病的分类(服部)162
(一)脊柱滑脱四度的分类(Meyerding)163
二、胸腰椎疾患163
(四)脊髓型颈椎病的分类(Grandall)163
(五)颈椎临床不稳定诊断163
(二)脊柱滑脱的国际分类164
(三)脊柱滑脱的Wiltse分类164
(四)脊柱滑脱的Wiltse-Newman-Macnab分类164
(五)改良的Newman脊柱滑脱的分级164
(六)Marchetti-Bartolozzi脊柱滑脱的分类165
(七)第5腰椎滑脱度和滑脱角的测量165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长谷川)166
(八)腰椎峡部裂的分类(小宅)166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划分(胡有谷)167
(十一)腰椎间盘造影形态的分类(Adams)167
(十二)腰椎管狭窄的国际分类168
(十三)椎管狭窄的分类168
(十四)脊椎骨赘的分类(Nathan)169
(十五)黄韧带钙化的分类(齐木)169
(一)脊柱畸形的病原学分类170
一、脊柱畸形分类170
(十六)骨质疏松症的X线慈大式分类(伊丹指数)170
第二节 脊柱畸形170
(二)脊柱畸形的Bridwell-Dewald分类172
二、脊柱侧弯畸形172
(一)退行性脊柱侧弯X线分类172
(二)结构性脊柱侧弯的SRS分类(脊柱侧弯研究学会)173
(三)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的SRS分类(脊柱侧弯研究学会)175
(四)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的King分类175
(五)神经肌肉性的脊柱侧弯的分类175
(一)脊柱后凸畸形的Winter-Hall分类176
三、脊柱后凸畸形176
(二)特发性脊柱后凸的Sorenson分类177
第三节 脊柱肿瘤177
一、椎管哑铃状肿瘤的分类(Eden)177
二、脊髓肿瘤造影的X线征像178
三、硬膜内囊肿和神经鞘周围囊肿178
四、常见脊柱良性肿瘤的年龄分布及发生率179
五、脊柱转移瘤椎体畸形分类179
一、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分类(榊原)180
第四节 脊柱疾患相关问题180
七、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分类(De Wald)180
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分类(Harrington)180
二、椎体结核病灶的进程181
三、有关类风湿的上位颈椎的X线测量方法(Ranawat)181
四、有关类风湿的上位颈椎的X线测量方法(Redlund-Johell)182
(一)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期分类(Steinbrocker)183
(三)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美国类风湿学会)183
(二)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功能分类(Steinbrocker)183
一、类风湿关节炎183
第一节 特异性炎症183
第十一章其他疾患183
二、脊髓灰质炎的分期184
第二节 神经系统及其他疾患184
一、产瘫的分类184
二、脑瘫的分类185
(一)脑瘫的解剖分类185
(二)脑瘫严重程度的分类185
(三)脑瘫手功能分类185
三、骨肿瘤的分类185
四、血管障碍的分类186
第三篇创伤评分及功能判定标准189
第十二章创伤评分及相关问题189
第一节 创伤评分189
一、多发损伤病人损伤程度的评分(ISS)189
二、简明损伤指数(AIS)189
三、修正的创伤记分(RTS)191
四、小儿创伤记分191
六、四肢损伤分级标准(NISSSA)192
五、四肢损伤的院内创伤指数192
七、损伤肢体严重程度的评分表(MESS)193
第二节 创伤相关问题194
一、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194
二、患者最初失液、失血量的评估194
三、高速和低速火器伤的动能值195
四、创伤的能量分散195
五、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鹤田)196
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指数(Goris)196
八、器官系统功能紊乱的认识及评估197
七、创伤后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197
第十三章功能评定199
第一节 肩关节199
一、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199
二、肩关节功能评价表201
第二节 肘关节204
一、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OA)204
二、肘关节功能评价(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205
三、肘关节返修术后功能评价(Mayo Clinic)206
第三节 前臂及手207
一、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Anderson)207
二、肌腱修复的疗效评价207
三、手掌与手指再植后功能评价(中野-玉井)207
四、断指再植的功能评价208
(一)关节活动功能(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208
(七)等级分值209
(六)综合评定(100分)209
(五)再植指日常生活活动209
(四)再植指外观209
(三)血液循环情况209
(二)感觉恢复程度(WTO采用)209
五、手指拇指化术后功能评定(Roper)210
六、Percival拇指化功能评定标准210
七、Michon等拇指再造功能评价法211
八、各种拇指再造的评价比较211
九、米满弘之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定212
一、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213
第四节 髋关节213
十、Jones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定213
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北京,1982)214
三、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JOA)215
四、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216
五、股骨头骨折治疗效果的评价(Brumback)217
六、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Sanders)217
七、改良的d Aubigne-Postel功能评定(髋臼骨折术后)219
第五节 膝关节220
一、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220
二、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221
三、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JOA)222
四、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Bostman)223
五、膝关节韧带损伤和(或)手术结局评定指南(国际膝关节文献224
委员会)224
六、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标准225
七、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标准(运动员)226
八、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229
九、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230
十、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231
十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法232
十二、HSS膝关节评分标准233
第六节 胫骨骨折疗效评定234
一、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的评价标准(Johner-Wruhs)234
二、胫骨骨折疗效评定系统(Edwards)235
第七节 踝关节及足236
一、踝关节评分系统236
二、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穿鞋)237
三、踝—后足评分(总分100分)239
四、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240
一、脊柱242
(一)脊柱手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242
(二)脊柱疾患的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242
第八节 脊柱242
二、颈椎243
(一)颈、腰椎骨折后功能评定243
(二)颈椎病功能判定(JOA)243
(三)颈椎病判定标准——100分法(JOA)245
(一)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OA)246
(四)下颈椎不稳定的评分系统246
三、腰椎246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系统247
四、脊髓损伤248
(一)脊髓损伤IADL功能评定248
(二)脊髓损伤FIM功能评定249
(三)脊髓损伤功能分级评定(五级法)250
(四)脊髓损伤Katz功能分级评定(七级法)250
(五)脊髓损伤功能分级评定(八级法)250
(六)脊髓损伤Barthel指数记分法功能评定251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252
(七)改良的脊髓损伤Barthel指数记分法功能评定252
第九节 周围神经损伤253
一、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253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评定253
三、McAfee疼痛分级253
一、上肢断肢再植术后功能评定标准(陈中伟)254
二、下肢断肢再植术后功能评定标准(陈中伟)254
第十节 断肢再植术后功能评定254
第四篇 人体运动系统正常生理解剖测量257
第十四章肩胛带和上肢257
第一节 肩胛带257
一、肩关节上举时肩胛骨自身的旋转运动规律257
二、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倾斜度变异(Deplma)257
三、胸锁关节头侧斜位X线片征象258
四、锁骨及胸锁关节的活动范围258
五、肩关节骨化中心出现和闭合的时间259
七、盂肱指数(Saha)260
六、肱骨头和肩胛盂之间的基本运动形式260
八、盂肱关节面的类型261
九、肱骨头下降率261
十、肩CE角及盂角(GA)的测量261
第二节 上肢262
一、肱骨远端骨骺发生和闭合年龄262
二、儿童发育时肘关节X线征象263
三、Baumann角和提携角263
四、小儿肘关节侧面X线像(Wildins)263
五、桡骨结节在前臂不同旋转角度时X线征象264
六、桡骨远端正常的解剖形态265
七、尺骨变异(Ulnar Variance)265
八、腕骨侧位X线像及Destot三柱结构266
九、腕关节和前臂的球形运动266
十、腕关节旋转轴的坐标系统267
十一、腕骨高度与腕高比267
二、髋臼-头指数(Acetabular-head index,AHI)268
中心边缘角)268
一、Sharp角(Acetabular,髋臼角)和CE角(Center-edge angle,268
第十五章骨盆、下肢268
第一节 髋臼268
三、髋臼角(α角,Acetabular angle)269
第二节 下肢270
一、股骨近端机械强度分级(Singh指标)270
二、膝关节270
(一)Q角270
(二)膝外翻角(Femorotibial angle,FTA)271
相对紧张的变化272
(五)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平台止点的平均长度及相互关系272
(三)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股骨与胫骨关节面间的滑动与滚动272
(四)膝关节伸直和屈曲90°位时前交叉韧带的前部和后部形态和272
(六)髌股关节面在不同屈曲角度的接触面积273
(七)胫骨关节面后倾角273
(八)沟角(Sulcus angle)和适合角(Cogruence angle)273
(九)髌股外侧角和髌股指数274
三、踝关节及足274
(一)正常踝关节前后位X线征象及相关参数274
(二)Gissane角和Bohler角(结节关节角)275
(三)足?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276
四、儿童各生长区对各长骨和各段肢体总长度的生长比例图276
第十六章脊柱277
第一节 脊柱形态277
一、颈椎、胸椎、腰椎在矢状面和横断面的几何形态277
二、脊椎节段与神经根从椎间孔出现水平的关系278
三、脊柱的矢状位指数(SI)278
一、寰椎齿状突间的距离279
第二节 颈椎279
二、Power比值280
三、咽后间隙与气管后间隙280
第三节 腰椎281
一、腰椎管前后径X线测量281
二、腰椎管形态的分类(Baddeley)282
三、腰椎管形态的分类(角田)282
四、弯腰并持重时的力矩分析282
附录一骨科综合征284
附录二骨科常用缩略语303
热门推荐
- 512678.html
- 2474856.html
- 197365.html
- 664864.html
- 3731103.html
- 2074050.html
- 3508687.html
- 3592753.html
- 2877205.html
- 1194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1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2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3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1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28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1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