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干旱【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宋连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551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干旱-普及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干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干旱地理分布1
全球范围1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2
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5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6
中国范围7
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划分7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降水特征7
第二章 干旱的历史变化9
解放前干旱史实9
最早的干旱记载9
近二千年干旱10
近五百年干旱11
近五十年干旱史实15
1949~1990年干旱灾害15
1991~2001年干旱灾害18
重大干旱事件19
1637~1642年崇祯十年至十五年特大旱灾20
1876~1878年清光绪二年至四年大旱21
1929年特大旱灾21
二千年大旱23
第三章 干旱监测28
卫星遥感29
用热惯量方法监测土壤干旱29
植被供水指数法监测干旱灾害30
距平植被指数法监测干旱灾害31
“3S”技术32
地理信息系统32
全球定位系统32
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33
基地在全国干旱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33
基地干旱监测设备及条件34
今后的发展方向35
第四章 干旱指标36
用史料评定旱涝等级37
大气干旱指标37
用降水资料确定旱涝等级38
农业干旱指标40
土壤湿度40
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41
水分供求差41
帕默尔干旱指数41
黑灾指标42
草地干旱指标42
牧业干旱指标42
水文干旱指标43
粮食减产率指标43
第五章 干旱气候变化44
三种时间尺度气候变化44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44
百年尺度气候变化46
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47
干旱的周期性48
干旱的空间分布49
季节干旱的空间分布49
春旱49
夏旱50
秋旱与冬旱52
季节连旱52
第六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干旱54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54
中国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55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展望56
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57
对水资源的影响57
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58
第七章 干旱形成原因59
冷暖与干湿59
地理位置、地形61
西北干旱区的形成61
不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62
地面反照率64
下垫面64
沙漠化65
青藏高原66
大气环流68
中国西北地区68
中国东部69
人类活动70
第八章 干旱短期气候预测技术74
数理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75
干旱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过程75
简单的经验统计分析75
物理统计方法的深入发展76
物理统计与动力数值方法相结合的新阶段77
干旱短期气候预测技术77
实现了动力与统计相结合78
增强了物理基础78
提高了综合决策能力79
提高了客观化、可视化、自动化的现代水平80
增强了业务预测能力80
西北地区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81
系统特点81
系统结构82
干旱监测子系统82
干旱预测子系统83
第九章 干旱短期气候预测展望88
干旱预测几个问题88
统计学方法的基本假设88
动力学与统计学相融合89
集成预报90
干旱气候预测理论及方法90
干旱气候预测理论探讨90
干旱气候预测方法探讨92
干旱短期气候预测的展望95
加强动力数值预报方法的研究95
改进提高物理统计预测方法95
第十章 干旱与水资源99
黄河100
内陆河102
塔里木河104
疏勒河104
黑河105
石羊河107
内陆湖泊107
艾丁湖107
青海湖108
冰川积雪109
地下水110
第十一章 干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2
干旱气候与生态环境112
干旱与荒漠化115
干旱与沙漠化118
干旱与沙尘暴121
干旱与绿洲125
干旱与城市污染128
干旱与种植业132
第十二章 干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32
干旱与畜牧业135
干旱与林业136
干旱与旅游137
干旱与人类社会活动140
第十三章 干旱与可持续发展143
干旱灾害与可持续发展143
干旱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45
改善生态环境147
第十四章 干旱与防灾减灾147
优化农业结构148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149
开发土壤水库149
实施集水节灌农业152
推广旱作地膜带田153
大力开发空中水资源155
主要参考文献157
后记161
热门推荐
- 2252909.html
- 3266785.html
- 1008639.html
- 1835833.html
- 2763480.html
- 2304317.html
- 2902879.html
- 2285781.html
- 940347.html
- 3890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9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6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0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9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1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5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3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