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遗传性心律失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遗传性心律失常
  • 朱刚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903601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4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74页
  • 主题词:遗传病-心律失常-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遗传性心律失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长QT综合征1

第一节 流行病学3

第二节 临床特征4

第三节 致病基因及分子电生理6

一、先天性LQTS的致病基因6

二、获得性LQTS的致病基因及分子电生理 11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13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4

(三)抗组胺药14

(四)精神心理作用药物14

(五)脑血管病15

(六)电解质紊乱15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15

第五节 预防及治疗21

一、先天性LQTS的治疗21

二、后天性(继发性)LQTS的治疗24

第六节 危险评估及预后25

第七节 研究展望26

第二章 Brugada综合征 33

一、历史回顾 34

二、流行病学 35

三、发病机制36

(一)分子生物学机制 36

(二)心脏电生理机制 39

(三)调节和触发因素(影响因素)41

四、临床表现42

(一)发病情况与家族史 42

(二)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42

(三)BrS伴发的其他心律失常 45

(四)其他实验室检查 45

五、药物激发试验 4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48

(一)诊断48

(二)鉴别诊断 49

七、危险分层52

八、治疗 54

(一)药物治疗54

(二)BrS的非药物治疗55

第三章 短QT综合征 64

一、历史回顾64

二、流行病学69

三、发病机制69

(一)分子生物学机制69

(二)电生理机制71

四、临床表现74

(一)发病情况与家族史74

(二)特征性心电图74

(三)伴发的心律失常78

(四)其他检查7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79

(一)QT间期的测量79

(二)SQTS的诊断80

(三)鉴别诊断80

六、治疗81

(一)特发性SQTS的治疗81

(二)继发性SQTS的治疗83

第四章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86

一、流行病学86

二、临床特征87

三、基因及分了电生理88

(一)RyR2与显性遗传性CPVT90

(二)CPVT隐性遗传与肌集钙蛋白2(CASQ2)95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97

五、治疗99

六、研究进展与展望100

第五章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06

一、流行病学106

二、ARVC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基础106

(一)基因突变理论 107

(二)炎症理论110

(三)转分化理论111

(四)其他机制111

三、临床表现111

(一)心律失常型111

(二)右心衰竭型112

(三)心源性猝死112

(四)隐匿型112

四、辅助检查112

(一)心电图112

(二)心室晚电位113

(三)电生理114

(四)影像学检查114

(五)心内膜心肌活检114

五、ARVC的诊断115

六、治疗116

七、ARVC危险分层117

第六章 家族性心房颤动119

一、流行病学119

二、家族性房颤的分子机制120

三、诊断125

四、治疗126

五、结论与展望128

第七章 家族性心房静止133

一、历史回顾133

二、流行病学134

三、发病机制134

(一)基础病因134

(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研究进展134

(三)电生理机制136

(四)病理学改变 137

四、临床表现137

(一)症状137

(二)体表心电图138

(三)临床分型139

五、实验室检查139

(一)心内电生理检查139

(二心脏超声140

(三)心磁图140

(四)血浆心钠肽浓度 141

五、诊断141

六、治疗141

第八章 家族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4

(一)窦房结细胞与离子流144

(二)SSS1与HCN4基因突变145

(三)SSS2与SCN5A基因突变146

(四)ANK2基因147

第九章 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151

一、历史回顾151

二、流行病学151

三、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152

(一)钠通道基因SCN5A与心脏传导阻滞152

(二)钾离子通道基因与心脏传导阻滞 155

(三)同源框转录因子基因NKX2.5与心脏传导阻滞 156

(四)LAMN基因与心脏传导阻滞158

四、临床表现159

(一)症状159

(二)分型159

(三)心电图表现160

五、诊断160

六、治疗1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