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成忠,靳桅,刘捷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991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1
1.1 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
1.1.1 计算机网络定义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
1.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5
1.2.1 协议与服务5
1.2.2 ISO/OSI RM8
1.2.3 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况10
1.2.4 OSI模型和TCP/IP的比较17
1.3 Internet概况18
1.3.1 Internet发展过程18
1.3.2 Internet的结构19
1.3.3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20
1.4 分组交换网中的延迟23
1.4.1 分组通过路由器时经历的延迟23
1.4.2 区分发送时间和传播延迟24
习题25
第2章 网络排队模型及其应用28
2.1 排队模型概述28
2.1.1 网络性能指标28
2.1.2 排队模型29
2.2 M/M/1排队模型32
2.2.1 报文到达及发送过程32
2.2.2 排队系统参数分析38
2.2.3 利特尔定律42
2.2.4 γ%时延48
2.3 M/D/1排队模型49
2.4 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研究50
2.4.1 计算机网络设计问题50
2.4.2 计算机网络链路容量优化设计51
2.4.3 设计举例53
习题55
第3章 物理层59
3.1 数据传输基本原理59
3.1.1 数据传输系统组成60
3.1.2 数据通信基础61
3.1.3 传输介质64
3.1.4 信道的极限容量69
3.1.5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71
3.2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79
3.2.1 物理层接口(DTE/DCE)特性79
3.2.2 EIA-232-E接口标准79
3.2.3 RS-449接口标准83
3.3 接入网技术84
3.3.1 ADSL接入技术84
3.3.2 光纤同轴混合网87
3.3.3 FTTx接入方式90
习题92
第4章 数据链路层95
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95
4.1.1 链路96
4.1.2 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98
4.1.3 数据链路连接与物理连接的区别104
4.2 停止等待协议105
4.2.1 数据链路协议基础105
4.2.2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105
4.3 连续ARQ协议107
4.3.1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107
4.3.2 滑动窗口控制108
4.4 选择重传ARQ协议110
4.5 HDLC110
4.5.1 HDLC的产生110
4.5.2 HDLC的基本工作方式111
4.5.3 HDLC的主要内容112
4.6 PPP119
4.6.1 Internet中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119
4.6.2 PPP简介120
4.7 协议的形式描述和有限状态机125
4.7.1 有限状态机模型125
4.7.2 Petri网模型127
4.7.3 协议的验证128
习题130
第5章 网络层134
5.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134
5.1.1 网络层和广域网134
5.1.2 广域网的构成和存储转发136
5.1.3 局域网经广域网互连136
5.1.4 网络层的服务137
5.1.5 虚电路和数据报139
5.2 路径选择142
5.2.1 广域网的地址方案142
5.2.2 下一站转发和源地址独立性143
5.2.3 层次地址与路由的关系143
5.2.4 广域网中的路由144
5.2.5 路由算法分类145
5.2.6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145
5.2.7 自适应路由选择148
5.2.8 分级路由选择151
5.3 拥塞控制152
5.3.1 概述152
5.3.2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155
5.3.3 开环拥塞控制155
5.3.4 闭环拥塞控制156
5.4 服务质量157
5.4.1 服务质量的需求157
5.4.2 为保证服务质量可采用的技术158
5.4.3 综合服务160
5.4.4 区分服务162
5.5 X.25163
5.5.1 功能概述163
5.5.2 分组级报文格式与数据的传输167
5.5.3 X.25分组级逻辑信道状态及变换171
5.6 其他广域网技术172
5.6.1 综合业务数字网172
5.6.2 帧中继180
5.6.3 ATM187
5.6.4 MPLS197
5.6.5 各种广域网技术在Internet中的位置202
习题202
第6章 网络互连208
6.1 网络互连概念208
6.1.1 网络互连设备208
6.1.2 两种网络互连方式209
6.1.3 隧道210
6.1.4 互连网路由选择211
6.1.5 分段211
6.2 Internet上的网络层212
6.2.1 IP及其配套协议213
6.2.2 Internet的基本概念223
6.2.3 IPv6234
习题247
第7章 运输层252
7.1 运输层概述253
7.1.1 运输层的位置和作用253
7.1.2 运输服务和服务原语254
7.1.3 运输层的运行环境及其对协议的影响255
7.2 TCP/IP协议族中的运输层260
7.2.1 两个运输协议260
7.2.2 端口261
7.3 UDP262
7.4 TCP263
7.4.1 TCP数据传送过程简况264
7.4.2 TCP报文段格式264
7.4.3 TCP连接管理266
7.4.4 TCP的有限状态机269
7.4.5 TCP报文段的序号和传输策略271
7.4.6 TCP的流量控制272
7.4.7 TCP的拥塞控制274
7.4.8 TCP的重发机制277
7.5 性能问题278
7.5.1 影响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若干因素278
7.5.2 测定网络性能279
7.5.3 有利于优化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若干系统设计规律280
7.5.4 千兆网络协议的一些问题281
习题281
第8章 局域网285
8.1 通道访问方法285
8.1.1 ALOHA286
8.1.2 分片ALOHA289
8.1.3 CSMA289
8.1.4 CSMA/CD293
8.1.5 其他访问控制方式295
8.1.6 通道访问方法小结297
8.2 IEEE 802标准概述300
8.2.1 IEEE 802标准系列间的关系300
8.2.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RM)和实现模型(IM)301
8.2.3 LAN的层次302
8.2.4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303
8.3 IEEE 802.3304
8.3.1 IEEE 802.3定义的CSMA/CD304
8.3.2 IEEE 802.3与以太网帧结构的区别304
8.3.3 10Mbps以太网306
8.4 快速以太网310
8.4.1 100Mbps快速以太网310
8.4.2 1Gbps以太网314
8.5 无线接入网317
8.5.1 无线局域网组成317
8.5.2 IEEE 802.11的体系结构318
8.5.3 IEEE 802.11标准的发展321
8.5.4 其他无线接入网协议323
习题324
第9章 高层协议327
9.1 ISO/OSI RM的高三层327
9.1.1 概述327
9.1.2 ASN.1概念328
9.1.3 应用层329
9.2 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330
9.2.1 区分网络应用和应用层协议330
9.2.2 客户服务器模型331
9.2.3 某些网络应用的特性和协议332
9.2.4 常用Internet应用和协议332
9.3 域名系统343
9.3.1 顶层域名343
9.3.2 中国互连网域名体系结构与中文域名344
9.3.3 域名服务器345
9.3.4 域名解析346
9.3.5 逆向域名解析347
9.4 计算机网络管理348
9.4.1 网络管理概述348
9.4.2 OSI网络管理350
9.4.3 SNMP351
9.4.4 网络管理产品简介358
9.5 计算机网络安全360
9.5.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360
9.5.2 OSI安全体系结构361
9.5.3 数据加密基础363
9.5.4 IP安全协议370
9.5.5 电子商务安全374
9.5.6 防火墙375
9.6 网络多媒体传输378
9.6.1 实时流协议378
9.6.2 实时传输协议379
9.6.3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380
9.6.4 H.323381
9.7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382
9.7.1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382
9.7.2 网络操作系统示例382
习题383
第10章 网络设备和建网387
10.1 联网设备概述387
10.2 调制解调器389
10.2.1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389
10.2.2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389
10.3 网卡390
10.3.1 网卡的功能390
10.3.2 网卡的分类390
10.4 中继器和集线器390
10.4.1 中继器的工作原理390
10.4.2 集线器391
10.5 网桥391
10.5.1 网桥的基本原理392
10.5.2 生成树算法394
10.6 交换机395
10.6.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395
10.6.2 交换方式396
10.6.3 交换机的特性和功能397
10.6.4 三层交换398
10.7 路由器400
10.7.1 路由器的作用400
10.7.2 路由器对IP数据包的处理过程400
10.7.3 路由协议402
10.7.4 各种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及作用410
10.8 建网技术411
10.8.1 结构化布线411
10.8.2 虚拟局域网414
10.8.3 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技术416
10.9 网络建设方法417
10.9.1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集成417
10.9.2 一个园区网的示例418
10.10 网络案例419
10.10.1 小型校园网419
10.10.2 中型校园网419
10.10.3 大型校园网420
10.10.4 广域网422
习题423
第11章 网络技术的发展426
11.1 WDM与DWDM426
11.1.1 WDM426
11.1.2 DWDM426
11.1.3 WDM特点427
11.2 IP Over OTN427
11.2.1 IP Over OTN的解决方案427
11.2.2 IP Over WDM与MPLS的结合430
11.3 弹性分组环432
11.3.1 RPR的提出及标准化432
11.3.2 RPR帧结构433
11.3.3 RPR主要特点434
11.4 NGN435
11.4.1 NGN的概念和特征435
11.4.2 NGN的研究和发展436
11.4.3 NGN的体系结构436
11.4.4 支撑NGN的主要技术438
11.4.5 NGN的技术优势439
11.5 软交换440
11.5.1 软交换的概念440
11.5.2 软交换与外部实体之间的协议440
11.5.3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441
11.5.4 软交换的主要应用442
11.6 主动网络442
11.6.1 主动网络的提出442
11.6.2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443
11.6.3 主动网络封装协议(ANEP)444
11.6.4 安全体系结构444
11.6.5 主动网络的研究现状445
11.7 网格445
11.7.1 网格的概念445
11.7.2 网格的体系结构446
11.7.3 网格的基本构成447
11.7.4 网格体系结构举例447
11.8 三网融合450
习题450
参考文献451
热门推荐
- 2948343.html
- 1704917.html
- 2998317.html
- 589023.html
- 1162883.html
- 1306152.html
- 1546269.html
- 89731.html
- 2559560.html
- 484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7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9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4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2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4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8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7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