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儿童发展 第5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儿童发展 第5版
  • (美)劳拉·E.贝克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4940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51页
  • 文件大小:432MB
  • 文件页数:993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儿童发展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1

第一章 历史、理论和应用方向1

第一节 作为跨学科科学应用领域的儿童发展2

第二节 交相呼应的发展领域3

第三节 发展阶段4

第四节 基本主题4

连续发展还是不连续发展?6

一种发展模式还是多种发展模式?7

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8

个体:稳定的还是开放式的变化?8

均衡论的观点9

变异:强适应性的儿童10

第五节 历史基础11

中世纪12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12

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思想13

达尔文:科学儿童研究的鼻祖14

科学研究的开端14

从研究到实践:社会变化和大众文化对父母养育的影响17

简要回顾19

第六节 20世纪中期的理论19

精神分析学说20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2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6

简要回顾28

第七节 近期理论观点29

信息加工29

生态学31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3

生态系统理论35

文化影响:坤族(Kung)婴儿:文化的获得37

新的理论方向:作为动态系统的发展38

简要回顾40

第八节 儿童发展理论的比较41

第九节 新的应用方向:儿童发展和社会政策43

政策制定过程46

满足美国儿童需要的进步48

社会问题: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50

总结51

第二章 研究战略55

第一节 从理论到假设56

第二节 研究儿童的基本方法57

系统观察法58

自我报告:访谈法和问卷法61

心理物理法63

临床法和个案法65

变异:对神童的案例研究65

文化研究法67

文化影响:美国墨西哥家庭的学校问题:一个人种学研究的案例68

简要回顾70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科学研究的正确性之关键所在71

信度71

效度71

第四节 常用的研究设计72

相关设计72

实验设计73

准实验设计74

第五节 发展研究设计77

纵向设计77

横向设计79

社会问题:历史时期(大萧条和二战)对发展的影响79

改进儿童发展的研究设计81

简要回顾85

第六节 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85

从研究到实践:儿童(发展和个体差异)研究的风险87

总结89

第二部分 发展的基础92

第三章 生物基础、产前期和分娩92

第一节 遗传基础93

遗传密码93

性细胞94

多胎婴儿97

男婴或女婴?98

基因遗传的方式99

染色体变异107

第二节 生育选择111

遗传咨询111

社会问题:应用生殖技术之利弊111

产前诊断和胎儿期医疗114

简要回顾117

从研究到实践:人类基因工程117

第三节 产前发育120

怀孕120

合子期122

胚胎期124

胎儿期125

第四节 产前的环境影响128

致畸因子128

变异:子宫中的性情中人128

其他母体因素139

简要回顾144

第五节 分娩144

婴儿对分娩过程和接生的适应145

新生儿的长相146

对新生儿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估——阿普伽新生儿评分量表146

第六节 分娩的途径147

自然分娩或有备分娩148

家庭分娩150

分娩医疗护理150

第七节 分娩并发症151

缺氧151

早产和低重儿152

理解分娩并发症156

文化影响:跨国视野中的健康护理和适用于父母孩子双方的相关措施157

简要回顾159

第八节 遗传、环境和行为:前瞻159

问题:“究竟各有多大影响?”160

问题:“究竟如何影响?”164

总结167

第四章 婴儿期:早期学习、运动技能和知觉能力171

第一节 有组织结构的新生儿172

新生儿的本能反射172

新生儿状态177

文化影响:婴儿睡眠安排的文化差异178

新生儿行为评价185

学习能力186

社会问题:神秘的新生儿突发性死亡悲剧189

简要回顾195

第二节 婴儿期的运动发展195

运动技能发展的顺序性196

作为动力系统的运动技能198

运动中的动力系统199

运动发展中的文化差异200

精细动作的发展:自主够物、抓握以及操纵物体201

简要回顾204

第三节 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204

触觉205

味觉和嗅觉207

自主运动和平衡208

听觉209

视觉211

从研究到实践:早期听力丧失(中耳炎的病例)对发育的长期影响211

变异:患有严重视觉缺陷的婴儿的发展情况222

多通道感知228

理解感知发展230

简要回顾232

第四节 早年剥夺和给足:婴儿期是发展的一个敏感期吗?232

总结235

第五童 身体发育238

第一节 生理发育的过程239

身体大小的变化239

身体比例的变化241

身体结构上的变化243

总体运动技能的变化243

骨骼生长245

从研究到实践:运动技能中的性别差异247

荷尔蒙对生理发育的影响250

全球范围内身体大小上的差异252

长期趋势253

生理发育的不同步254

简要回顾255

第二节 脑发育256

神经元的发育256

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257

脑发育中的其他进展情况262

脑的快速发育和发育敏感期262

简要回顾264

第三节 影响身体发育的因素265

遗传265

营养266

社会问题:由于早期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育不良,引起儿童期肥胖的危险性因素270

传染病274

情绪健康276

简要回顾277

第四节 青春期:向成人的生理过渡277

女孩的性成熟279

男孩的性成熟279

个体和群体在青春期生长发育上的差异279

第五节 青春期事件的心理影响280

青春期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充满骚动和心理压力的时期吗?280

对青春期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反应281

文化影响:标志青年期开始的仪式282

青春期变化、情感和社会行为285

成熟早与晚的重要性比较287

简要回顾289

第六节 青春期和青少年健康290

饮食疾病290

青春期性活动293

性传播性疾病297

变异:同性恋:向自己和他人公开297

少女怀孕与分娩299

从研究到实践:给儿童和青少年传授有关艾滋病的知识301

结论306

总结307

第三部分 认知和语言发展310

第六章 认知的发展: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 310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11

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312

认知变化是如何发生的313

第二节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314

感觉运动的子阶段314

感觉运动发展的近期研究318

感觉运动阶段的评论325

第三节 前运算阶段(2~7岁)330

语言和思维331

角色扮演331

绘画333

空间符号336

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局限337

前运算阶段的近期研究340

从研究到实践:年幼儿童对死亡的理解342

简要回顾348

第四节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349

运算349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局限352

对皮亚杰具体运算期的最新研究353

简要回顾355

第五节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355

假设演绎推理356

建议思考356

抽象思维的结果357

有关形式运算的近期研究358

第六节 有关皮亚杰理论有效性的更多问题359

清晰性和准确性问题360

认知发展有阶段性吗?360

第七节 皮亚杰与教育361

简要回顾362

第八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62

私人语言363

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364

维果茨基的角色扮演的观点366

变异:父母儿童的互动和聋哑儿童的认知发展367

第九节 维果茨基和教育368

交互式教学369

合作型学习370

班级作为学习者的社区370

文化影响:角色扮演的社会起源371

第十节 维果茨基理论的评价372

总结374

第七章 认知的发展:信息加工的观点378

第一节 信息加工方法378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一般模型379

存储模型379

加工水平模型382

发展的暗示382

第三节 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384

凯斯的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384

联结主义387

西格尔的策略选择模型390

简要回顾393

从研究到实践:语言—手势不协调(用手势去理解思维)393

第四节 注意的过程394

选择性和适应性395

计划性397

简要回顾399

变异:注意力缺失型活动过度失调的儿童(多动症儿童)399

第五节 工作记忆401

信息存储策略401

文化和环境对记忆策略的影响404

简要回顾405

第六节 长时记忆405

信息的检索405

知识和记忆成绩409

描述:结构知识的基本单元410

自传式记忆412

社会问题:儿童的目击记忆415

简要回顾416

第七节 元认知417

元认知的知识418

自我调节420

简要回顾422

第八节 信息加工在科学学习中的应用423

阅读424

数学426

文化影响:亚洲儿童对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429

科学推理430

简要回顾433

第九节 对信息加工方法的评价433

总结435

第八章 智力439

第一节 智力的定义440

阿尔弗雷德·比纳(Alfred Binet):一种历史的观点441

因素分析法:多因素观点441

第二节 智力定义的最新进展445

结合心理计量学与信息加工的方法445

斯腾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论447

加德纳(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448

简要回顾450

第三节 针对儿童的代表性智力测试450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451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451

婴儿智力测试452

第四节 IQ的计算与分布453

第五节 智力测试预测了什么及如何预测454

IQ分数的稳定性454

作为学术成就预测手段的IQ 456

作为职业成就和业绩预测手段的IQ 457

作为心理调整预测手段的IQ 458

文化影响:学校生活影响IQ吗?458

简要回顾459

第六节 种族和社会阶层的IQ差异460

在一般智力上的差异461

在特殊智能上的差异462

第七节 个人与群体IQ差异的解释463

遗传影响463

变异:跨种族收养(黑人小孩在白人家庭中长大)467

种族以生物学为基础吗?468

文化背景与测试偏差469

减少测试偏差472

从研究到实践:真实的评价473

家庭环境与IQ 474

简要回顾478

第八节 早期干预及智力发展479

早期干预的益处479

启智方案的评价480

两代计划策略481

早期干预的未来482

社会问题:卡罗莱纳初学者计划(一个早期干预模型)482

第九节 创造性的发展483

心理测量观点484

多因素观点485

总结489

第九章 语言发展493

第一节 语言组成494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理论495

行为主义观495

先天论496

文化影响:儿童创造语言(内部符号以及夏威夷克利奥尔英语)499

变异:威廉姆斯综合征儿童的语言发展504

相互作用观505

简要回顾506

第三节 前语言发展:准备讲话506

语言的接收活动507

第一个发音509

成为一个交流者509

简要回顾511

第四节 语音学的发展512

早期阶段512

语音策略的出现512

语音发展的最后阶段514

第五节 语义学的发展514

早期阶段515

语义发展的最后阶段521

有关语义发展如何产生的思潮522

简要回顾524

第六节 语法的发展524

第一个词组525

从两词到复杂语言527

复合语法形式的发展529

语法发展的最后阶段531

有关语法发展如何产生的思潮531

简要回顾533

第七节 语用学的发展534

获得交流技巧534

从研究到实践:父母—婴儿—兄弟姐妹交流中的语言学习535

学会清晰地交流537

社会语言学的理解538

简要回顾539

第八节 元语言学意识的发展539

语言发展的里程碑541

第九节 双语:儿童时期学习两种语言543

社会问题:双语教育544

总结545

第四部分 个性和社会发展549

第十章 情绪发展549

第一节 情绪的机能550

情绪和认知过程550

情绪和社会行为551

情绪和身体健康552

机能主义者观点的其他特点552

从研究到实践:母亲的消沉情绪和孩子的发展553

第二节 情绪表达的发展554

快乐555

恼怒和悲伤557

恐惧558

自我意识情绪559

情绪自我调节560

获得情绪表达法则562

简要回顾564

第三节 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回应564

社会参照565

儿童时期的情绪理解565

移情567

简要回顾569

第四节 气质和发展571

气质结构572

气质测量574

气质的稳定性575

遗传和环境因素575

变异:害羞和善于社交的生物学基础578

气质作为儿童行为的预测579

气质和儿童的抚养:拟合优度模式580

简要回顾582

第五节 依恋的发展582

依恋的早期理论583

鲍尔比的生态学理论584

依恋安全性的测试585

依恋的稳定性588

文化的多样性588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589

多种依恋:父亲的特殊角色595

文化影响:阿卡人的父婴关系596

依恋和后期发展596

简要回顾597

第六节 依恋和社会变动:母亲就业和日常照料598

社会问题:婴儿的日常照料会威胁依恋安全吗?601

总结602

第十一章 自我了解和社会理解 607

第一节 认识自我608

自我意识609

类别自我和记忆自我611

内在自我:儿童心理的理论612

自我概念615

变异:“思想盲目”和自闭症618

认知、社会及文化对自我概念的影响619

自尊:自我概念的评价620

影响自尊的因素623

从研究到实践:父母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尊心625

与成就相关的归因的发展626

构建同一性631

社会问题:青少年自杀(自我毁灭)问题635

文化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637

简要回顾639

第二节 关注他人639

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640

人际知觉640

换位思考642

简要回顾647

第三节 关注人际关系648

对友谊的理解648

理解冲突:社交问题的解决654

社会认知发展的里程碑657

总结659

第十二章 道德发展662

第一节 植根于人类本性中的道德663

第二节 按社会标准选择的道德观664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665

从研究到实践:儿童气质与道德的内化667

社会学习理论669

“社会采用的道德标准”观点的局限性673

简要回顾674

第三节 作为社会理解的道德675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675

皮亚杰理论的评价676

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理论的扩展679

对科尔伯格阶段的研究683

对道德推理的环境影响686

在道德推理中有与性别有关的差异吗?690

道德推理和行为691

有关科尔伯格理论的进一步探讨691

简要回顾692

第四节 儿童的道德推理692

区分道德、社会传统以及个人范围693

分配公正695

亲社会的道德推理697

简要回顾698

社会问题:儿童的环境道德推理699

第五节 自制力的发展700

自制力的开端700

自制力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发展702

第六节 自制力的其他方面:攻击的发展706

攻击的出现706

儿童早期和中期的攻击性707

青少年期的攻击行为和青少年犯罪707

攻击的稳定性708

变异:青少年犯罪的两条路线709

作为攻击行为培养场所的家庭711

社会认知缺陷和歪曲712

交流及文化影响713

帮助儿童及父母控制攻击713

文化影响:儿童所受到的种族和政治暴力的冲击715

总结717

第十三章 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721

第一节 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角色723

儿童早期的性别刻板印象725

儿童中期及青少年期的性别刻板印象726

性别刻板印象中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729

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性别角色采用730

简要回顾730

第二节 对于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角色采用的有关影响731

生物学例子731

文化影响:瑞典对于性别平等的承诺732

有关环境的例子737

社会问题:职业发展中的性别差异745

简要回顾747

第三节 性别认定747

性别认定的出现749

儿童中期的性别认定751

青少年期的性别认定752

个体差异752

性别图式理论753

从研究到实践:通过认知的介入来降低对性别图式的思考755

简要回顾756

第四节 在性别刻板印象属性中男孩和女孩的真正不同达到什么程度?757

智力能力758

变异: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759

性格特征762

简要回顾768

第五节 培养无性别刻板印象的儿童768

总结770

第五部分 发展的背景774

第十四章 家庭774

第一节 家庭的起源及其演变775

第二节 家庭的功能776

第三节 家庭:一个社会系统777

直接的影响777

间接的影响778

变化与应变778

从研究到实践:亲子关系的转变779

家庭系统的社会背景780

简要回顾782

第四节 家庭内的社会化783

儿童教养方式783

什么促使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如此有效呢?786

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养方式787

儿童教养中的社会经济和民族问题790

文化影响:美国黑人大家庭794

简要回顾795

第五节 家庭生活方式及其变迁796

从大家庭到小家庭796

独生子女家庭800

领养儿童的家庭801

同性恋家庭803

未婚生育的单亲家庭804

离婚805

重组家庭810

变异:祖父母对子女的抚养813

职业母亲与双职家庭814

幼托816

自我照顾819

简要回顾820

第六节 脆弱的家庭:儿童虐待821

发生率和定义821

儿童虐待的起因822

社会问题:儿童性虐待824

虐待儿童的严重后果827

保护儿童不受虐待827

总结829

第十五章 同龄人、传媒与学校教育833

第一节 同龄人关系的重要性834

第二节 同龄人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历程835

婴幼儿时期835

学龄前时期836

童年期与青春期839

第三节 影响同龄人社会交往的因素840

父母的鼓励840

玩具841

年龄差距841

文化价值观842

简要回顾843

第四节 同龄人之间的认可844

决定儿童同龄认可程度的因素845

变异:儿童施暴现象中的受害者847

帮助受排斥的儿童849

简要回顾850

第五节 同龄人团队850

同龄人团队的形成851

同龄人团队的规范852

同龄人团队的社会结构854

第六节 同龄关系与社会化855

同龄人行为的强化与模仿855

同龄儿童的从众行为856

从研究到实践:青少年吸毒和滥用药物857

简要回顾860

第七节 电视861

儿童应该观看多少数量的电视节目862

电视阅读能力的发展862

电视与社会学习864

电视、学习与想象力867

改善儿童电视节目869

社会问题:规范儿童电视节目870

第八节 计算机871

计算机在课堂中的应用871

计算机在家庭中的应用873

简要回顾875

第九节 学校教育876

班级与学生社团的规模876

教育观念877

升学 880

师生互动关系885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888

特殊教育服务889

家长与学校的合作891

简要回顾892

第十节 美国青少年的受教育状况如何?893

学习成绩的跨国研究893

文化影响:日本、中国台湾和美国的教育状况对比895

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变897

总结898

词汇表904

译后记9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