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开艳,陈建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2475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业绩呼唤政治经济学解释1
二、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实践的成就与问题4
三、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中国实践的滞后性6
第二节 什么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7
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
二、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8
三、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10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11
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11
二、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4
三、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与框架16
四、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有待深化研究的理论问题18
第二章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22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中国人民的选择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24
第二节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28
一、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构建29
二、从生产力研究到科学发展理论的探索31
三、从商品生产到市场经济理论的争鸣34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37
一、从基本制度到前沿理论的创新3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41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依据45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4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45
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原则48
第二节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进49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公有制体制的确立50
二、经济体制转变与中国经济制度的充实5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完善5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54
一、经济“新常态”下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54
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与总布局5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60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60
一、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60
二、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视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推演61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历程65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65
二、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总体评价67
第三节 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政府和市场关系现实问题及改进68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阻力68
二、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7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企业关系73
第一节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基础理论考察73
一、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基本界定73
二、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理论积淀75
第二节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改革进程及评价77
一、改革历程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回顾77
二、政府与企业关系变革的总体评价79
第三节 新型政府和企业关系的调整与构建80
一、新型政企关系的构建原则80
二、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政企关系的再演化8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关系83
第一节 产权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改革特点83
一、所有制理论及产权理论的内容及评析8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产权改革的特点85
第二节 中国产权关系改革的历史进程86
一、1949—1978年:逐步全面推行公有制87
二、1978—1988年:放开个体和私营经济87
三、1988—1997年: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88
四、1997年至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推进产权改革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关系的改革方向90
一、以产权明晰促进“效率优先”90
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确保“兼顾公平”91
三、坚定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9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土地关系94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土地关系的主要形态及评析94
一、土地改革和合作社时期的土地农户所有94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95
三、对于人民公社时期土地关系的反思9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关系的调整及瓶颈96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促进产权初步明晰96
二、土地转让权界定不清造成发展瓶颈97
三、农地确权和流通成为新一轮改革重点98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城市土地关系的调整及展望101
一、土地流通市场确立的历史进程101
二、土地财政兴起及引发的系列问题102
三、城市土地关系调整的分析与展望103
第八章 产业政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关系(上)105
第一节 马克思和其他经济学家的产业结构理论105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业结构理论105
二、其他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与存在的不足107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关系的基本矛盾108
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背景与特征108
二、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两种路径选择110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结构关系的探索11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国内外环境111
二、以“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为核心的理论研讨111
三、倾斜重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114
四、该时期产业结构关系的特点与绩效116
第九章 产业政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关系(下)1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关系政策的调整119
一、产业政策研究的广泛兴起119
二、有关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讨120
三、我国产业政策的历史阶段及主要内容123
四、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关系的特征与评价126
第二节 新常态下产业政策的重新审视与思想争鸣127
一、争鸣展开的基础: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升级127
二、力主市场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学术观点128
三、支持政府选择发挥适当作用的学术观点130
四、对比与评析131
第三节 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总结与深化132
一、产业结构关系的规律总结132
二、未来产业政策与结构关系调整的要点133
第十章 中国特色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134
第一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变迁的理论分析134
一、中国特色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134
二、经济体制转型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136
三、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137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及其评价139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性分权”139
二、“行政性”分权结果与市场经济的耦合14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塑142
四、“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关系144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再定位145
一、新常态下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时代要求146
二、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调整148
三、未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进一步合理调整15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关系155
第一节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155
一、公平与效率的理论内涵155
二、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辩证关系156
三、我国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践探索157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58
一、初次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58
二、再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60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平与效率关系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163
一、城乡二元经济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影响163
二、政府行政性垄断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影响164
三、市场化改革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影响165
第四节 当代中国公平与效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16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本质168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目标16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协调实现169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172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内涵172
一、区域协调理论的理论基础172
二、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173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演进逻辑174
一、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变迁174
二、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战略设计178
第三节 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181
一、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182
二、区域关系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182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态势184
第四节 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协调185
一、中国城乡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85
二、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186
三、中国城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18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协同关系研究1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资关系的理论分析189
一、劳资关系研究的多重理论视角189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192
第二节 新中国劳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发展193
一、新中国劳资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19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关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资关系的现实问题及解决路径198
一、影响劳资合作共赢关系的问题与障碍19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合作机制的完善200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劳动-技术”和谐关系20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增长与发展的关系203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理论分析203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203
二、增长向发展转变的理论研究204
第二节 中国经济建设战略从增长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6
一、改革开放“粗放型”经济增长路径206
二、“经济建设新路子”渐进探索206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形成207
四、“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8
五、“新发展理念”重新认识经济发展规律209
第三节 新时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探索210
一、经济新常态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挑战210
二、经济新常态对完善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要求211
三、“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发展战略的统领指导212
第十五章 促进内外均衡的对外经济开放关系研究2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溯源与实践216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216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外经济开放思想的发展217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218
第二节 我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历程与成就218
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历程218
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21
三、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成就222
四、我国对外经济开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223
第三节 进一步构建内外均衡的对外经济开放体系225
一、形成对外经济竞争新优势225
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225
三、构建内外均衡的对外贸易新体系226
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227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逻辑与创新发展229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逻辑229
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实践逻辑229
二、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逻辑231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2
一、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行政性垄断和市场性垄断232
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重新定位与耦合互动236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239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39
二、做出经济新常态判断,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41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开放新发展243
参考文献245
后记252
热门推荐
- 1160337.html
- 2600164.html
- 2125923.html
- 59260.html
- 1325893.html
- 445619.html
- 2033074.html
- 1257047.html
- 2443173.html
- 1411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1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6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4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3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0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5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4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3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