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权力与政治研究 国家干部怎样行使权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我国权力与政治研究 国家干部怎样行使权力
  • 陆德山,孙铁城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0106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权力与政治研究 国家干部怎样行使权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权力一般1

一、权力的概念1

二、权力的特点4

三、权力的分类6

四、权力的发生11

第二章 权力主体15

一、权力主体的概念15

二、权力主体与权力的一般关系16

三、权力主体的自我意识20

四、争当权力主体的内在动力24

五、权力主体的产生28

六、权力主体的条件34

第三章 权力客体35

一、权力客体的概念和特点35

二、权力客体的种类38

三、权力客体的作用41

第四章 权力运行43

一、权力运行的概念43

二、权力运行的实践考察46

三、权力运行监督的最优化51

一、权力时间限制的必要性56

第五章 权力时间56

二、权力时间限制的科学性59

三、权力时间限制的艰难性63

第六章 权力后果66

一、权力后果的概念66

二、权力后果与责任67

三、承担权力后果的方式72

第七章 权力结构74

一、权力结构概述74

二、集权形式的点式结构77

三、分权形式的平面式结构79

四、民主集中形式的立体式结构89

五、权力分工与制约94

六、权力结构的科学设想97

第八章 我国立法权力110

一、我国立法权力的分类111

二、我国立法权力体系的层次构成115

三、我国立法权力体系的特点119

四、我国立法权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20

第九章 我国的人事决定权131

一、我国中央人事决定权132

二、我国地方人事决定权136

三、我国人事决定权的特点139

一、我国行政权力的主体143

第十章 我国的行政权143

二、中央行政权力146

三、行政权与行政责任150

第十一章 干部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15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根据160

三、以前我国产生超阶段认识的原因16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164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目的166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67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167

一、阶级结构的政治实质168

第十二章 干部要把握当前社会的阶级结构168

二、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170

三、农民阶级的政治地位177

四、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181

五、剥削阶级的政治地位191

六、人民民主专政194

七、政权结构的地位197

第十三章 干部要懂得宪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200

关系200

一、政治体制的涵义200

二、宪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致性关系204

三、宪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一致性关系206

四、宪法的实施保障212

第十四章 干部要理解公民的宪法权利220

一、宪法权利的构成220

二、宪法权利的法定标准223

三、宪法权利的实现226

第十五章 干部要明确党政分开232

一、党与政的权力特点232

二、执政党在国家中的地位235

三、党与政的权力划分238

四、党政分开的意义244

一、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47

建设247

第十六章 干部要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247

二、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249

三、自治地方的行政机关253

四、自治权256

第十七章 干部要研究“一国两制”261

一、“一国两制”的概念261

二、“一国两制”的产生和发展265

三、“一国两制”的根据268

四、“一国两制”的理论贡献274

五、“一国两制”与宪法的关系280

六、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85

七、“一国两制”的前途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