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浒传》考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水浒传》考论
  • 张锦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207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水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浒传》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编 故事源流3

第一章 一支流动的盗侠武装——北宋末年宋江起义考实3

一 引言3

二 规模甚小,骁勇善战4

三 纵横数省,踪迹无定8

四 不假称王,而呼保义11

五 降而复叛,叛而被擒14

六 三点结论21

第二章 乱世忠义的颂歌——宋元水浒故事思想倾向考释23

一 引言23

二 从水浒故事的应运而生看问题24

三 从水浒故事的“说话家数”看问题28

四 从水浒故事的演化轨迹看问题37

五 简短的结论47

第三章 两宋“忠义人”的英雄谱——水浒故事与《水浒传》文化特征考辨49

一 以“忠义人”的襟怀写“忠义人”49

二 绿林与官府的关系:“盗比官好”50

三 英雄与仇人的关系:“斩草除根”52

四 英雄与钱财的关系:“劫富自济”53

五 英雄与女性的关系:“阴人不吉”56

六 英雄们对生死的抉择:“求生取义”58

第四章《水浒传》原本无征辽故事考——兼说《水浒传》原本的回数65

一 引言65

二 明代中后期的一般说法65

三 “五四”以后的主要说法67

四 说“征辽”故事是伪墨69

五 考辨征辽之真伪的意义72

六 结论和余论75

中编 思想艺术79

第五章 乱世忠义的悲歌 宗宋情结的哀歌——《水浒传》创作本旨考实79

一 问题的提出79

二 “啸聚”不忘“廊庙”80

三 “顺天”出于“护国”84

四 “颂圣”亦是“诮圣”89

第六章 “群山万壑赴荆门”——《水浒传》结构形态考略92

一 引言92

二 说“群山”:一百零八将的行踪92

三 说“主脉”:宋江其人的人生道路97

四 说“荆门”:前为梁山泊,后为蓼儿洼102

第七章 千古蓼洼埋玉地 落花啼鸟总关愁——论宋江艺术形象的演化107

一 势成鼎足的三说107

二 宋江是怎么“落草为寇”的108

三 宋江是怎么“把寨为头”的112

四 宋江是怎么“接受招安”的115

五 宋江接受招安后的结局如何121

六 结论125

第八章 说断了尾巴的“蜻蜓”仍是“蜻蜓”——“金本”《水浒传》思想性质小考127

一 引言127

二 也谈书名“水浒”的含义128

三 也谈《水浒传》的“楔子”133

四 也谈《水浒传》的思想内核139

五 结论和余论141

下编 比较研究145

第九章 论《水浒传》的治平理念——与《三国演义》比较谈145

一 引言145

二 意主忠义,旨归劝惩145

三 以义济忠,以忠齐义149

四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50

五 结论和余论155

第十章 论《水浒传》的神道设教和审美特征——与《西游记》比较谈157

一 引言157

二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说158

三 文化特点:借“神境”,说“人间”164

四 叙事功能:神谕圣谕乃作者自谕171

五 文化心态:“放眼古今,拿来主义”177

六 审美特征:以宗教光环为表,以尘俗治平为里179

七 结论和余论183

第十一章 论《水浒传》的“明德”观念——与《红楼梦》比较谈185

一 引言185

二 “明德”说的由来186

三 “明德”观念与《水浒传》187

四 “明德”观念与《红楼梦》192

五 童心之国与常心之邦194

六 结语195

第十二章 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人伦观念——以《水浒传》为中心比较谈197

一 小引197

二 说《水浒传》的君臣观197

三 说《水浒传》的父子观204

四 说《水浒传》的夫妇观206

五 结论和余论210

附录Ⅰ 舒芜先生的信212

附录Ⅱ 借神道 说人道——说《水浒传》的艺术特征和价值取向213

一 引言213

二 说天罡地煞的“神性”与“魔性”213

三 说“神谕”和“圣谕”实即作者自谕216

四 说梁山好汉的三段式生命历程220

五 结论和余论224

附录Ⅲ 宋人“说话四家数”考论——试论宋人“说话四家数”的分类标准226

一 引言226

二 宋人“说话四家数”的分类方法226

三 小说和银字儿是否为同一概念229

四 合生和商谜以及说诨话等小型伎艺是否属于“说话”伎艺的一种233

五 结论236

跋语239

后记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