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美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比较研究 兼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美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比较研究 兼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
  • 杨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4387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后进生-教育-对比研究-中国、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美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比较研究 兼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缘起1

(一)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1

(二)学生社会化基本条件的变化带来冲击4

(三)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社会化问题凸显6

(四)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比较研究的可行性8

(五)社会科学范式之争提出的挑战10

二、研究设计13

(一)核心概念13

(二)研究目的21

(三)研究内容23

(四)研究方法27

第一章 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历史审视30

一、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历史脉络30

(一)16世纪至19世纪末:强调“教化”的课堂教学30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强调“内化”的课堂教学32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教化一内化一生成”的课堂教学34

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理论考察35

(一)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相关研究36

(二)冲突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40

(三)互动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45

第二章 中国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学生”51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51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51

(二)研究过程53

二、研究结论56

(一)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分类56

(二)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基本特点60

(三)中国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处理程序67

第三章 美国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学生”80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80

(一)研究方法的调整80

(二)研究过程82

二、研究结论83

(一)美国教师对中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基本看法83

(二)美国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具体表现与基本特点87

(三)美国教师对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处理程序91

第四章 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共性分析101

一、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共性101

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困境:中美面临的共同问题106

(一)学校教育扩张背景下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所面临的变化106

(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两大困境121

(三)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实质129

第五章 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分析133

一、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133

(一)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表现133

(二)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差异实质134

二、中美课堂中“问题行为学生”存在差异的文化分析137

(一)伦理型群体取向: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社会化模式138

(二)契约型个体取向:美国文化视阈下的社会化模式145

三、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化模式面临的冲击154

(一)纵向传递——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市场经济的冲击154

(二)横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挑战157

第六章 走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的困境161

一、边界封锁: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困境的具体原因161

二、边界开放:走出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社会化困境的可能出路163

(一)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开放165

(二)课堂教学社会边界的开放171

三、有限度地开放边界:建立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课堂教学177

(一)拓展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178

(二)改变学生参与方式:从接受式参与到互动式参与181

(三)重塑教师权威:从制度权威到个人权威184

参考文献1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