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科学 作为法律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律科学 作为法律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
  • 亚历山大·配岑尼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291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法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科学 作为法律知识和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律学说与法律理论1

第一节 导言1

一、本书的目的、方法与材料1

二、法律学说与法教义学2

三、特殊性学说与一般性学说7

四、证成、描述与解释8

五、法律学说的影响12

六、法律研究的种类15

第二节 一般性法律学说19

一、一般性法律学说与规范性法律理论19

二、一般性法律学说的可废止性规范23

第三节 法律的渊源25

一、因果关系要素、法律证成与法律渊源25

二、法律渊源的分类27

三、作为一种法律渊源的法律学说29

第四节 制定法解释29

一、制定法解释中的论据类型29

二、系统性论据31

三、限制与扩展一个规范的适用范围33

四、类推33

五、制定法的目的性释义39

第五节 解释性先例40

一、什么是先例的约束力?40

二、先例的约束力42

三、先例的证成或辩护44

第六节 事实查明之学说45

第二章 特殊法律学说47

第一节 初步评论47

一、法学理论47

二、公法与私法的区别51

三、私法的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52

四、私法的原则53

第二节 财产的哲学与法学理论56

一、财产的哲学理论56

二、法学理论——所有权的转移59

三、本森对财产的形式主义分析61

四、作为一种财产权学说之工具的哲学62

第三节 合同的法学理论64

一、何为正义?何为自由?64

二、合同的约束力67

三、道德哲学、经济学与法学研究68

四、诚信69

五、假设理论70

第四节 侵权行为的法学理论71

一、侵权法之证成或辩护的哲学理论71

二、欧内斯特·温里布对侵权行为的矫正正义理论73

三、侵权行为中矫正正义的适可而止的地方性75

四、法律学说的三种智识性活动77

五、过失行为理论78

六、侵权行为的充分性理论80

第五节 刑法的一些理论83

一、刑罚的哲学证成83

二、一些法学问题86

三、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88

四、刑法的因果关系89

第六节 作为主要法学理论的经济分析法学理论92

第三章 对法律学说的批评与辩护96

第一节 批评96

一、革新运动与法律学说的所谓缺陷96

二、所有规范性理论的所谓非理性101

三、不确定性与正面合法化102

四、本体论的模糊性105

五、未被证成或辩护的规范性主张108

六、碎片化的风险108

七、非科学的特征109

八、批评的哲学背景111

第二节 对法律学说的辩护112

一、哥白尼转向:适合于法律学说的哲学112

二、法律学说的所言所为114

三、反对批判的哲学背景115

四、语境上的充分证成与对弱理论的偏好117

第四章 法律与道德120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联120

第二节 自然法123

一、强自然法123

二、晚近的发展:弱自然法理论127

三、正确性主张129

第三节 排他性的法律实证主义131

一、排他性的法律实证主义——规范性意义的成分131

二、可废止的基本规范、条件性的基本规范与法律的转型135

三、有效法律的实证主义判准与非实证主义判准137

四、提升中的精致化139

五、政治的合法性,而不是政治的证成140

第四节 包容性的实证主义与实在法命题141

一、法律实证主义是法律学说所固有的吗?141

二、包容性的实证主义与图瑞的批判法律实证主义142

三、有效性的判准与假言命令146

四、被融合的实在法命题的描述性和规范性特征148

第五节 合道德性的证成150

一、实证主义、自然法和道德理论150

二、强道德理论的争议性151

三、强契约论152

四、弱契约论154

五、以社会为中心的道德规范性156

第六节 法律的多元主义和共同理据160

一、唯一正确答案之理想与道德相对主义160

二、文化的多元性163

三、一般核心与共同核心之客观价值的多元性165

第七节 社会的规范性、道德,以及法律168

第五章 法律学说的融贯性170

第一节 权衡与可废止性170

一、法律证成的权衡与可废止性空间170

二、权衡的一般性理论174

三、理性领域的扩展176

四、决定性理由、可废止性理由、规则、原则180

五、可废止性,而非不确定性184

六、法律论证中的逻辑学与诡辩论187

第二节 法律学说的反思平衡190

一、法律学说之广泛的、受约束的和碎片化的反思平衡190

二、围绕着老生常谈的平衡——哲学性的背景192

三、法律学说之老生常谈的哲学198

四、反思平衡和以社会为中心的合道德性202

第三节 法律知识的融贯性203

一、法律学说中的融贯性方面203

二、基础主义、怀疑主义与融贯主义206

三、融贯性的概念208

四、大循环的一个复杂网络212

五、认识论的融贯性、真理、知识,以及碎片化的融贯性213

六、法律学说的融贯性判准217

七、时间流逝中的融贯性219

第四节 融贯性和法律的正义221

一、实践与规范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融贯性221

二、作为所有考量之权衡的正义223

三、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正义225

四、程序性正义?226

五、正义、融贯性、法律,以及道德229

六、对法官、法律学者,以及政治家而言的正义的重要性232

第五节 融贯性与法律学说的概念234

一、价值开放的法律概念与事物的本性234

二、中间性概念238

三、概念与体系240

第六节 融贯性与事实相反吗?242

第六章 法律学说的元理论与本体论245

第一节 认知主义的问题245

一、关于规范性陈述与评价性陈述之真理性的争论245

二、规范性意义与描述性意义246

三、四种可能性248

第二节 法律学说的本体论251

一、法律本体论问题251

二、作为一种依赖性实体的法律256

三、一种法律习俗与法律制度理论260

四、作为习俗与道德之产物的法律262

第七章 结论265

参考文献268

主题索引294

人名索引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