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修辞学 人与人的世界对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修辞学 人与人的世界对话
  • 高长江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08962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汉语-修辞学 修辞学-汉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修辞学 人与人的世界对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 修辞:人与人的世界的对话1

第一章 修辞概论8

第一节 修辞新探8

一 修辞是一种语言现象9

二 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12

三 修辞是一种信息活动20

第二节 修辞形态50

一 修辞形态的研究50

二 手段与目的53

三 观念与艺术61

第三节 修辞功能66

一 传递信息功能66

二 创造美感功能68

三 表现自我功能71

第二章 修辞科学76

第一节 修辞学76

一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分支77

二 修辞学是边缘科学78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79

一 传统修辞学的反思79

二 修辞学思维空间的拓展88

三 现代修辞学91

第三章 修辞规律95

第一节 科学的思维95

一 辩证法96

二 系统观100

三 信息论104

一 对应语境107

第二节 艺术的交际107

二 符合对象108

三 进入角色109

第三节 多维的心理114

一 感性与理性114

二 想象与抽象117

三 妙悟与智识121

第四章 修辞的哲学意蕴128

第一节 永恒的追寻128

一 言与意129

二 形而上与形而下137

三 语言哲学与修辞意识  139

一 真的诏示142

第二节 人性的积淀142

二 善的弘扬147

三 美的追求152

第三节 自由的象征158

一 禁锢的超越158

二 自我的伸张161

三 游戏的快乐169

第五章 修辞的文化精神173

第一节 文化世界的反光173

一 人格理想的呼唤174

二 风土人情的孕育186

三 语言习性的积淀193

第二节 民族心灵的闪现196

一 修辞与民族197

二 中西模式205

三 对流与反差211

第三节 时代精神的凝冻217

一 修辞与时代217

二 古代与近代221

三 多元取向与现代修辞225

第四节 空间结构的塑造234

一 修辞与地理234

二 南柔北刚238

三 地域风格242

第六章 修辞的社会属性248

第一节 修辞的社会控制248

一 国民经济249

二 文化教育253

三 民主政治256

第二节 修辞的社会分化259

一 所谓“社会方言”260

二 修辞的阶级性262

三 语言异化及其他265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修辞发展269

一 现代化与修辞269

二 丰富人的本性271

第七章 修辞的审美形态278

第一节 修辞的审美类型279

一 社会美279

二 科学美282

三 艺术美284

四 自然美288

第二节 修辞的审美形态292

一 优美293

二 壮美296

三 喜剧性301

四 丑307

第三节 修辞的审美境界322

一 滋味322

二 意味325

三 韵味328

第四节 中国修辞美学332

一 中国修辞美学的文化背景332

二 中国修辞美学的轮廓素描376

三 中国修辞美学的历史钩沉383

第一节 材料的选择408

第八章 修辞的语言行为408

一 声音的推敲409

二 词语的妙用412

三 句式的调整415

第二节 神韵的创造416

一 虚与实416

二 气与韵420

三 意与象424

第三节 模式、功能与个性427

一 辞格:模式化的修辞现象427

二 语体:语言功能化的体式428

三 风格:修辞个性化的反映430

附录 本书作者(1984—1991)语文研究著述索引432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