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两大体系在当代的矛盾和冲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品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750261097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学两大体系在当代的矛盾和冲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的学说分野1
第一节 维护资本统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2
一、重商主义是始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2
二、重农主义是最初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体系5
三、斯密古典经济学体系7
四、李嘉图古典经济学体系10
五、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体系13
第二节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两大学派20
一、凯恩斯经济学及其凯恩斯革命20
二、现代古典学派的新自由主义思潮23
第三节 维护无产者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28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立28
二、马克主义经济学来源于古典经济学32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创立的三个时期33
四、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33
第四节 在实践中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35
一、社会主义经济学存在的客观性35
二、苏联过渡时期经济学的体系化39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初步形成41
四、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发展44
第五节 经济学两大体系的学说分野46
一、两大体系的研究对象不同46
二、两大体系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47
三、两大体系提出不同的价值理论49
四、两大体系不同的社会发展观49
第六节 经济学无国界、无阶段、无阶级质疑51
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5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52
三、经济学的合一说、融合说、取代说之批判55
四、经济学“无国界、无‘阶段性’、无‘阶级性’”吗?59
第二章 经济学对象是“人与人”不是“物”64
第一节 重商主义研究对象是财富——货币65
一、重商主义以财富——货币为研究对象65
二、法国重商主义体系的研究对象67
三、英国的重商主义69
四、威廉·配第的经济学研究对象——财富及其管理70
第二节 重农主义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71
一、重农主义体系以财富(农产品)为研究对象71
二、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72
三、魁奈的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73
四、杜尔阁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74
第三节 斯密的《国富论》的研究对象75
一、斯密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财富75
二、斯密关于财富的正确界定76
三、斯密对重商主义财富理论的批判76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研究对象78
一、李嘉图经济学研究对象——财富分配78
二、确立财富分配为研究对象的阶级背景78
三、李嘉图对财富研究的着眼点79
四、李嘉图的分配学说的内容80
第五节 庸俗经济学各流派的研究对象80
一、西斯蒙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福利80
二、马尔萨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83
三、萨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财富的生产、分配、消费85
四、巴斯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人利益86
五、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配规律87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8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变革88
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89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90
第七节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2
一、社会主义经济学取消论批判92
二、列宁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对象形成的基础94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95
四、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新探讨99
第八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批判104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唯心史观批判104
二、生产要素配置不是经济学研究对象107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剥削关系108
四、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性109
五、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性110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是“危险的学说”?112
第一节 经济学创始学派的价值论基本命题113
一、经济学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113
二、威廉·配第的基本命题114
三、布阿吉尔贝尔的基本命题116
四、坎蒂隆的基本命题117
五、富兰克林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119
六、魁奈的“出卖价值”120
七、杜尔阁的劳动创造“纯产品”理论121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122
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122
二、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123
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124
四、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125
五、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126
六、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128
七、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评价130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131
一、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错误131
二、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134
三、资本的构成对价值的影响136
四、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困惑138
五、自然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139
六、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缺陷140
七、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终结142
第四节 庸俗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148
一、蒲鲁东的构成价值论148
二、马尔萨斯的供求价值论151
三、萨伊的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153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157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57
二、商品二因素理论160
三、劳动二重性理论162
四、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理论165
五、生产价格理论的创立167
第六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价值理论批判171
一、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庸俗成分纠正171
二、庸俗资产阶级价值论的批判175
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价值理论批判177
第七节 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新探讨186
一、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186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容否定188
三、资本家的“管理”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劳动?195
第四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收入分配理论的纷争202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创始学派的分配理论203
一、配第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的贡献203
二、布阿吉尔贝尔的“公平分配”改革计划208
三、坎蒂隆的工资、利润、地租理论210
四、魁奈的“纯产品”及其分配理论211
五、杜尔阁的“工资”及其以外收入理论213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学说216
一、二元工资理论216
二、二元利润理论218
三、二元地租理论220
四、三个阶级与三种收入的关系222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223
一、工资是“劳动的价值”223
二、利润理论的科学性和缺陷225
三、地租理论的贡献和缺陷226
第四节 庸俗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体系232
一、西斯蒙第的收入分配理论232
二、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理论234
三、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238
四、巴斯夏的资本和劳动和谐的分配理论239
五、约翰·穆勒的收入分配理论241
第五节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学说245
一、剩余价值范畴的确立245
二、剩余价值及其来源248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251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发展255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55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57
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62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必然性263
五、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表现形式265
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269
七、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272
八、一部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273
第七节 两大体系分配理论的本质区别276
一、揭露和掩盖剥削之争276
二、研究分配理论目的不同278
三、分配方式的差异280
四、对工资、利息、地租等的不同解释282
五、两大体系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的共同点285
第五章 经常学两大体系再生产理论的矛盾287
第一节 魁奈《经济表》的再生产理论体系288
一、魁奈的《经济表》和“纯产品”288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290
三、社会资本扩大和缩小再生产294
四、马克思对魁奈再生产学说的评价298
第二节 “斯密的教条”与社会资本再生产障碍303
一、《经济表》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科学尝试的中断303
二、斯密对资本的分析304
三、“斯密的教条”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设置了障碍306
四、对斯密辩解的评述308
五、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教条”310
六、西斯蒙第克服“斯密的教条”的失败311
第三节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313
一、马克思创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学说313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立317
三、《资本论》中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学说318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322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327
第四节 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332
一、国民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332
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335
三、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337
四、国民经济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41
五、国民经济发展目标342
六、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的优化345
第五节 绿色GDP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355
一、传统GDP和绿色GDP355
二、绿色GDP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366
三、绿色GDP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377
四、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385
第六节 两大体系在宏观调控理论上的冲突395
一、西方国家宏观调控及其经历的三个阶段395
二、宏观调控的不同目的396
三、研究总量均衡的出发点不同398
四、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的困惑403
第六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经济危机理论的对立406
第一节 否认经济危机的资产阶级经济学407
一、古典学派的“产品以产品来购买”理论407
二、詹姆斯·穆勒和萨伊的无生产过剩危机论408
三、李嘉图否认经济危机的庸俗观点411
第二节 生产过剩可能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派415
一、消费不足经济危机论415
二、消费不足论的先驱者416
三、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418
四、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422
第三节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424
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从放任自由走向国家干预424
二、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成因426
三、对西方经济学经济波动理论的批判42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危机学说428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学说的创立428
二、经济危机及其实质429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432
四、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破坏和调节434
五、信用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435
第七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维护不同的经济制度438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永恒经济制度论439
一、斯密的符合“自然秩序”的永恒社会制度439
二、李嘉图的符合“永恒的自然形式”的经济制度442
三、庸俗经济学的经济制度观446
第二节 小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经济制度观450
一、西斯蒙第的小生产者组成的理想社会450
二、蒲鲁东的小生产者组成的理想社会453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经济制度455
一、圣西门的未来社会的“实业制度”455
二、傅立叶“和谐制度”的理想社会459
三、欧文“合作公社”的理想社会46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观476
一、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476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484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488
四、《哥达纲领批判》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491
五、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495
六、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504
七、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514
八、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51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518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51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519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题内之义523
四、正确认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525
五、“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现实意义527
热门推荐
- 2895921.html
- 2784206.html
- 1151927.html
- 1487723.html
- 2896099.html
- 1206659.html
- 54309.html
- 3621388.html
- 1430567.html
- 598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7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9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7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5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00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4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0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