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经济学
  • 叶依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0595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与特征1

一、区域的概念与类型1

二、区域经济的涵义与特征4

第二节 经济区域的要素与区域经济功能6

一、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6

二、区域经济的功能9

一、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

二、中国的区域经济学12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学科关系14

一、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14

二、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4

三、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关系16

本章重点20

复习思考题20

本章参考文献20

一、农业区位论22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22

第一节 区位理论22

二、工业区位论24

三、中心地理论26

四、市场区位论28

五、区位理论的研究进展30

第二节 地域分工理论32

一、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33

二、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34

三、俄林的价格差异学说35

四、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36

第三节 区域发展理论37

一、均衡发展理论38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41

本章重点47

复习思考题47

本章参考文献48

第一节 区域经济条件的内容和评价原则49

一、区域经济条件的概念49

第三章 区域经济条件与评价49

二、区域经济条件的内容体系50

三、区域经济条件评价的原则59

第二节 区域经济条件评价的方法和指标60

一、区域经济条件评价的涵义61

二、区域的区位条件评价61

三、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评价62

四、区域的人文社会经济资源条件评价64

一、区域经济条件的评价过程70

第三节 区域经济条件的综合评价70

二、区域经济优势的确定71

三、区域经济条件评价案例74

本章重点88

复习思考题88

本章参考文献88

第四章 区域资源配置与利用89

第一节 区域资源评价与优势的确定89

一、区域资源评价程序与方法89

二、区域资源优势确定93

三、区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95

第二节 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96

一、区域资源合理配置概念、原则与目标96

二、资源配置的理论模型99

三、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外部环境优化100

第三节 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102

一、资源开发的涵义与目标102

二、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原则103

第四节 资源配置、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107

一、区域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关系107

二、中国区域资源禀赋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悖论108

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途径112

本章重点114

复习思考题114

本章参考文献114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1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15

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概述116

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17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19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123

三、区域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12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128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128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29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方法137

第四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39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139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容140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41

本章重点146

复习思考题146

本章参考文献146

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147

第一节 产业结构分类147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148

二、标准产业分类法148

五、产业功能分类法149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法149

四、农轻重分类法149

六、四次产业分类法150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52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152

二、产业结构演变趋势157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159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159

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方法161

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166

第四节 区域产业布局指向性170

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170

二、原料指数与劳动费指数178

三、产业布局指向类型180

四、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趋势183

第五节 区域产业布局模式183

一、增长极模式184

三、网络布局模式185

二、点轴布局模式185

本章重点186

复习思考题186

本章参考文献186

第七章 区域产业集聚188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聚区188

一、产业集聚的必然性188

二、产业集聚的涵义189

三、产业集聚区的类型190

一、产业集聚的特征191

第二节 产业集聚特征与演变191

二、产业集聚的演变规律194

第三节 产业集聚发生机制与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196

一、产业集聚发生机制196

二、产业集聚区竞争优势及其源泉199

第四节 国内外产业集聚实践203

一、国外产业集聚的经典案例:美国的硅谷203

二、中国产业集聚案例: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聚205

复习思考题206

本章重点206

本章参考文献207

第八章 城市与区域经济208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特征208

一、城市的概念208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09

三、城市的经济特性211

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213

一、城市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演变213

二、城市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机制214

三、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218

四、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222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镇体系226

一、城镇体系的地位与作用227

二、区域城镇体系的分析228

第四节 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235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235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236

复习思考题238

本章参考文献238

本章重点238

第九章 区域分工、合作与竞争239

第一节 区际分工与合作的基础239

一、区间差异239

二、区域经济利益244

三、区际经济关系246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贸易247

一、区域分工的基本涵义248

二、区际贸易的基本涵义250

三、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252

第三节 区域竞争与竞争力257

一、区域竞争的涵义258

二、区域竞争力理论259

第四节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63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涵义263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264

三、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265

五、欧洲联盟的一体化历程267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267

本章重点271

复习思考题271

本章参考文献271

第十章 区域市场273

第一节 区域市场概述273

一、区域市场的内涵273

二、区域市场的构成276

三、区域市场的基本特征277

一、区域市场产生与发展的内在机制280

第二节 区域市场的产生与发展280

二、区域市场产生与发展的因素281

第三节 区域市场机制283

一、区域市场机制283

二、区域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286

三、区域市场的功能缺陷287

本章重点290

复习思考题290

本章参考文献290

一、经济区划的概念291

第十一章 经济区划291

第一节 经济区划意义与依据291

二、经济区划的意义292

三、经济区划的依据292

第二节 经济区划原则与方法293

一、经济区划原则293

二、经济区划的方法295

第三节 经济区划体系与经济区内容297

一、经济区划体系297

二、经济区的主要内容300

第四节 中国经济区划探索与实践304

一、我国采取的区划方法304

二、我国对经济区划的探索与实践305

本章重点309

复习思考题309

本章参考文献309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310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涵义与特征310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涵义310

二、区域发展战略的特征312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313

一、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原则313

二、区域发展战略确立的前提316

三、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319

四、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程序321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模式324

一、平衡、不平衡、协调——倾斜发展战略模式324

二、进口替代、出口替代和出口鼓励发展战略模式325

三、内聚型、外促型发展战略模式327

四、封闭型、开放型发展战略模式328

五、内向型、外向型和双向型发展战略模式329

六、资源转换型、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发展战略模式330

七、信息化发展战略模式331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332

一、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332

二、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334

三、新时期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336

本章参考文献340

复习思考题340

本章重点340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34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概述341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点341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演变历程342

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现代社会背景347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内容349

一、区域产业发展规划349

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353

三、区域基础设施规划354

四、区域环境规划357

五、区域土地利用规划35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361

一、旅游与旅游业361

二、旅游市场的预测361

三、旅游交通运输业规划363

四、旅游食宿旅馆业规划363

五、旅游商品供应规划363

本章重点363

本章参考文献364

复习思考题364

第十四章 区域经济政策365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概述365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365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渊源367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369

四、区域经济政策的适用地区370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内容371

一、区域经济政策目标371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取向375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376

四、区域经济政策的操作工具379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评估381

一、区域经济政策评估的内涵381

二、区域经济政策评估的关键问题382

三、区域经济政策评估的类型383

四、区域经济政策评估的阶段与步骤384

五、区域经济政策评估的方法386

一、美国西部开发政策388

第四节 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借鉴388

二、日本北海道开发政策390

三、意大利南部开发政策391

本章重点392

复习思考题392

本章参考文献393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管理394

第一节 区域经济管理概述394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概念394

二、区域经济管理的形成与发展395

三、区域经济管理的作用与特征398

四、区域经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00

第二节 区域经济管理内容403

一、区域经济资源的利用与管理403

二、区域财政管理406

三、区际关系协调与管理407

第三节 区域形象塑造与管理409

一、区域形象与区域形象塑造409

二、区域形象管理415

复习思考题419

本章重点419

本章参考文献420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分析与预测42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概述421

一、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概述421

二、区域经济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422

三、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430

第二节 区域经济分析常用模型432

一、空间均衡模型432

二、区域投入产出模型435

三、线性规划模型437

四、经济计量模型43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分析模型案例444

一、区域性非线性部门经济模型在农业区域规划与政策分析中的运用444

二、计量经济模型在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测定中的运用452

本章重点456

复习思考题456

本章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