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
  • 朱向东主编;西藏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4465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研究-西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西藏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3

一、上个世纪以来的人口发展3

(一)藏民族的起源3

(二)人口的历史回顾4

(三)人口规模4

(四)人口的总量变化5

二、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原因8

(一)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衡9

(二)藏族人口仍占各民族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10

(三)与全国相比西藏人口仍属于高出生、高增长的省区11

(四)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12

(五)家庭规模开始逐步变小,以两代户为主13

三、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5

(一)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

(二)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7

(三)家庭、婚姻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9

第二章 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和老年人口22

一、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状况22

(一)人口性别构成的变化情况22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情况25

(一)人口性别构成差异32

二、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区域、民族差异及特点32

(二)人口年龄构成差异35

三、老年人口38

(一)老年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38

(二)老年人口的婚姻与家庭40

(三)老年人口的就业情况41

(四)老年人口的养老42

第三章 各民族人口45

第三章 各民族人口45

一、各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45

(一)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48

二、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与构成48

(二)各民族人口年龄构成49

(三)各民族人口性别构成51

(四)各民族人口就业状况53

(五)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状况57

三、民族政策与西藏各民族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58

(一)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58

(二)西藏自治区自治政府的民族政策60

(三)各民族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60

(一)育龄妇女现状及其变化64

第四章 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64

一、妇女生育水平现状及变化趋势64

(二)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变化66

(三)年龄别生育率的变化71

二、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74

(一)经济社会因素75

(二)人口内在因素78

(三)西藏人口生育政策与生育率78

三、人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79

(一)10年来西藏人口发展成就概要80

(二)目前西藏人口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存在的新问题81

(三)原因分析86

(四)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89

第五章 死亡人口状况与平均预期寿命95

一、死亡率的变化95

(一)人口死亡率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一定差距96

(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97

(三)死亡率的性别差异98

(四)婴儿死亡率的变化99

(五)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变化100

(一)地区差异101

二、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101

(二)城乡差异103

三、死亡率变动因素分析105

(一)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05

(二)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105

(三)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下降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106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07

(一)10年来西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变化107

(二)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107

(三)人口预期寿命的发展趋势111

一、人口的婚姻状况113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状况113

(一)人口婚姻的基本状况与特点114

(二)人口婚姻状况的地区差异121

(三)人口婚姻状况的民族差异123

(四)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婚姻状况124

(五)不同职业人口的婚姻状况125

二、人口的家庭状况127

(一)户数及其变化情况127

(二)家庭户的规模及构成情况128

(一)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33

一、受教育情况133

第七章 西藏人口受教育状况133

(二)不同性别、年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135

(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及城乡差异136

(四)在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138

(五)文盲人口140

(六)教育与学龄儿童就学及在校学生状况141

二、影响人口教育程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143

(一)原因143

(二)对策建议146

(二)人口文化素质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50

三、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0

(一)人口文化素质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50

(三)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有利于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52

第八章 人口劳动就业状况154

一、劳动年龄人口状况154

(一)劳动年龄人口总量154

(二)劳动年龄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155

(三)劳动年龄人口的区域分布156

(四)劳动年龄人口的文化素质157

(一)就业人口的规模158

二、就业人员的规模与构成158

(五)劳动年龄人口的民族构成158

(二)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159

(三)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160

(四)就业人口的区域分布160

(五)就业人口的行业构成161

(六)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163

三、失业人口的总量与构成165

(一)失业人口的数量166

(三)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167

(二)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167

四、非经济活动人口168

(一)规模和构成状况169

(二)性别、年龄构成169

(三)受教育程度171

(四)区域分布173

(五)非经济活动人口的生活来源173

五、就业状况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74

(一)就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结构的影响174

(二)流动人口对西藏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75

(三)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175

(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76

第九章 人口迁移177

一、西藏人口迁移状况与原因177

(一)按现住地、出生地分的迁移人口178

(二)迁入人口的时间分布181

(三)迁移人口的年龄构成183

(四)迁移人口的文化构成184

(五)迁移原因187

(六)结论189

二、西藏的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190

(一)经济活动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191

(二)迁移流动人口与西藏社会经济发展199

第十章 人口城镇化204

一、人口的地区分布204

二、人口城镇化的历史进程207

三、人口城镇化的水平及地区差异210

四、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模式213

第十一章 西藏家庭人口住房状况分析216

一、西藏家庭人口住房水平及差异216

二、西藏住房外墙建材构成和室内生活设施222

三、西藏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住房水平差异225

四、西藏人口的职业特征与住房水平230

五、西藏家庭住房状况应关注的主要问题234

第十二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236

一、人口发展现状236

(一)人口与粮食237

(二)人口与教育237

(三)劳动力资源238

二、资源环境现状及利用239

(一)资源环境现状239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242

(三)生态环境建设244

三、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48

第十三章 未来人口预测252

一、预测方法及方案的选择252

(一)预测方法和所需要的基本信息253

(二)对与预测有关的普查数据的讨论253

(三)人口规模及自然变动情况258

(四)未来20年人口年龄构成和各特征人口的变化260

二、未来人口发展的基本对策263

(一)在适当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应重视人口质量的提高263

(二)及早制定有关政策,减缓就业压力,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264

(三)重视老龄人口,逐步建立适合西藏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