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野战外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野战外科学
  • 王正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974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84页
  • 文件大小:528MB
  • 文件页数:914页
  • 主题词:军事医学:外科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野战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现代战争和战伤的特点1

一、现代战争的特点1

二、现代战伤的特点2

第二节 野战外科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2

第三节 野战外科的工作特点3

一、大量伤员3

二、伤情复杂3

三、野战环境3

四、分级救治3

五、分类后送3

六、救治措施取决于战斗和卫勤战术情况4

第四节 野战外科学的发展简史4

一、国外野战外科学的发展4

二、我军野战外科学的发展4

第五节 现代野战外科面临的新问题5

一、新军事变革5

二、新军事变革对卫生勤务的要求5

三、新军事变革对野战外科的影响6

第二章 战伤救治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方法7

第一节 分级救治体系7

一、分级救治的形成7

二、分级救治的组织9

三、分级救治的原则及要求13

四、现代局部战争条件下分级救治的特点14

第二节 伤员分类15

一、分类的目的及意义15

二、分类的基本形式与方法15

三、分类标志17

四、分类的要求18

第三节 伤员后送18

一、后送的基本方式18

二、后送工具19

三、后送的组织及要求19

第四节 医疗后送文书20

一、伤票20

二、野战病历20

三、医疗后送文件袋21

四、战时伤员登记簿21

第三章 现代杀伤武器及其致伤特点22

第一节 高速轻武器及其致伤特点22

一、武器简介22

二、枪弹23

三、致伤特点25

第二节 集束武器及其致伤特点26

一、武器简介27

二、致伤特点28

第三节 小型爆炸武器及其致伤特点29

一、武器简介29

二、致伤特点31

第四节 燃料空气炸药武器及其致伤特点31

一、武器简介31

二、燃料空气炸弹的毁伤因素与生物杀伤特点33

三、燃料空气炸弹伤的诊断要点36

四、燃料空气炸弹的防护与救治原则37

第五节 贫铀武器及其致伤特点38

一、武器简介38

二、致伤特点38

三、治疗原则39

第六节 地雷爆炸伤39

一、武器简介39

二、伤情特点42

三、致伤机制43

四、临床表现44

五、诊断44

六、治疗原则45

七、防护47

第四章 新概念武器损伤及医学防护50

第一节 新概念武器概述50

一、新概念武器的定义50

二、新概念武器的种类50

第二节 激光武器损伤及医学防护51

一、激光辐射的生物学效应51

二、激光武器损伤的个人防护54

第三节 高功率微波武器损伤及医学防护56

一、高功率微波的生物效应56

二、高功率微波辐射的卫生标准57

三、高功率微波辐射的防护59

第四节 次声武器损伤及医学防护61

一、次声与共振61

二、次声的生物学效应与致伤作用62

三、次声武器的防护64

第五章 战伤外科减员及严重度评估66

第一节 战伤外科减员特征66

一、减员的类型66

二、战伤减员分析66

第二节 战伤严重程度评估69

一、战伤严重度评估原则69

二、常用战伤严重度评估方法70

第六章 火器伤77

第一节 创伤弹道学77

一、基本概念77

二、研究内容77

第二节 火器伤致伤机制79

一、直接损伤79

二、压力波损伤79

三、瞬时空腔损伤80

四、水粒子加速损伤81

第三节 火器伤伤情的影响因素81

一、投射物的致伤能力81

二、组织器官的结构特性84

第四节 火器伤的局部改变和全身反应86

一、局部损伤86

二、伤道外损伤90

三、全身反应92

第五节 火器伤救治92

一、分级救治92

二、分级救治的技术范围93

第七章 冲击伤100

第一节 冲击波物理学100

一、冲击波在空间的传播100

二、冲击波主要致伤参数101

第二节 冲击波致伤机制102

一、超压和负压的直接作用102

二、物体的间接致伤作用103

三、动压的抛掷与撞击作用104

第三节 冲击伤的分类与临床特点104

一、冲击伤的分类104

二、气体冲击伤的临床特点105

第四节 冲击伤的防护和安全标准105

一、冲击伤的防护105

二、冲击波对人体作用的安全标准107

第五节 常见冲击伤及其救治原则109

一、听器冲击伤109

二、肺冲击伤109

三、心脏冲击伤112

四、腹部冲击伤113

五、颅脑冲击伤114

第八章 复合伤117

第一节 烧冲复合伤117

一、伤势分级117

二、主要病理变化118

三、临床特点118

四、诊断119

五、治疗119

六、其他烧冲复合伤120

第二节 放烧复合伤121

一、复合效应121

二、损伤特点122

三、基本临床表现123

四、诊断标准125

五、急救和治疗126

第三节 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128

一、破片和冲击波在空间运行的物理特性128

二、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伤情特点129

三、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救治原则130

四、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防护132

第四节 毒剂复合伤132

一、概述132

二、引致毒剂复合伤的毒剂133

三、毒剂复合伤的类型133

四、毒剂复合伤的特点134

五、毒剂复合伤的诊断和救治134

六、主要化学战剂中毒及其复合伤135

七、化学推进剂中毒及其复合伤137

第九章 烧伤141

第一节 概述141

一、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141

二、烧伤的临床过程144

第二节 烧伤的现场急救和后送145

一、现场急救145

二、后送145

第三节 烧伤休克的防治146

一、烧伤休克的发病机制146

二、烧伤休克的诊断147

三、烧伤休克的治疗148

四、烧伤休克的辅助诊疗150

第四节 烧伤感染151

一、烧伤感染途径及类型151

二、烧伤感染常见病原菌152

三、烧伤全身性感染诊断与防治153

第五节 烧伤创面处理155

一、创面早期处理156

二、创面清创后的一般处理157

三、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158

四、创面覆盖物158

五、不同深度烧伤的创面处理160

第六节 特殊烧伤161

一、化学烧伤161

二、电烧伤163

第七节 特殊部位烧伤165

一、吸入性损伤165

二、头面部烧伤168

三、手部烧伤169

四、会阴烧伤170

第八节 烧伤营养170

一、烧伤患者热能及营养素的需要量170

二、烧伤患者营养支持途径171

第九节 烧伤内脏并发症172

一、烧伤后心功能不全172

二、烧伤后急性肺损伤174

三、烧伤后肾功能不全174

四、应激性消化道溃疡176

第十章 冷伤178

第一节 概述178

第二节 冻结性损伤179

一、病理生理180

二、临床表现183

三、诊断184

四、治疗185

五、后遗症及其处理186

第三节 非冻结性损伤186

一、冻疮186

二、战壕足187

三、浸渍足187

四、冻僵187

第四节 冷伤的预防189

一、加强训练和管理189

二、个人防冻189

三、药物使用189

第五节 冷伤的分级救治190

第十一章 战斗应激反应综合征192

第一节 创伤应激反应192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196

第十二章 战伤休克203

第一节 战伤休克的特点与临床类型203

一、战伤休克特点203

二、战伤休克常见的临床类型204

第二节 战伤后失血性休克204

一、战伤后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特点204

二、战伤后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07

三、战伤后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监测208

四、战伤后失血性休克预防与治疗210

第三节 战伤后感染/脓毒性休克216

一、致病因素216

二、内毒素休克发生机制217

三、战伤后感染/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20

四、战伤后感染/脓毒性休克的防治221

第四节 战伤后神经源性和心源性休克223

一、战伤后神经源性休克223

二、战伤后心源性休克224

第十三章 战伤感染226

第一节 概述226

第二节 战伤感染的成因227

一、病原菌因素227

二、伤员自身因素230

第三节 常见的战伤感染病原微生物232

一、球菌232

二、肠杆菌234

三、厌氧菌235

四、其他战伤感染病原微生物236

第四节 战伤感染的诊断238

一、临床诊断238

二、实验室诊断239

第五节 战伤的特殊病原菌感染242

一、破伤风242

二、气性坏疽243

三、坏死性筋膜炎243

四、创伤弧菌感染244

第六节 战伤感染的治疗245

一、创口感染245

二、腹腔战伤感染246

三、胸腔战伤感染247

四、颅脑战伤感染247

五、院内感染247

六、战伤特殊感染的治疗248

第七节 战伤感染与脓毒症249

一、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250

二、脓毒症的诊断252

第八节 战伤感染的免疫学问题253

第十四章 战伤后组织修复256

第一节 影响战伤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256

一、全身因素256

二、局部因素257

第二节 促进战伤局部组织修复和愈合的几种方法259

一、氧疗与战创伤创面愈合259

二、新型敷料与战伤愈合260

三、生长因子促进战伤愈合260

四、负压吸引与战伤愈合261

五、一些新型药物与战伤愈合261

六、中医药的开发与战伤愈合261

七、激光、电磁等辅助治疗措施与战伤愈合262

八、酶学清创与战伤愈合263

九、组织工程技术和产品与战伤愈合264

第十五章 战伤后内脏并发症267

第一节 战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7

一、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267

二、发病机制268

三、发病率和死亡率269

四、诊断269

五、处置270

第二节 战伤后心功能不全274

一、病因274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275

三、防治276

第三节 战伤后肝功能不全279

一、发病机制279

二、临床表现281

三、诊断281

四、鉴别诊断282

五、治疗与预防282

第四节 战伤后急性肾功能障碍284

一、概念284

二、危险因素及病因284

三、预防和诊断285

四、治疗原则285

第五节 战伤后胃肠功能障碍288

一、应激性溃疡288

二、急性胃扩张290

三、麻痹性肠梗阻292

第六节 战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93

一、诱因293

二、发病机制294

三、临床表现294

四、临床分期295

五、实验室检测指标295

六、诊断296

七、治疗296

第七节 战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98

一、认识变迁与基本概念298

二、发病机制298

三、临床特征300

四、诊断301

五、治疗302

六、预防305

第十六章 战伤急救基本技术308

第一节 战伤急救基本原则308

第二节 通气术309

一、气道阻塞的原因及判断309

二、通气方法309

第三节 止血312

一、出血的性质及判断312

二、止血方法313

第四节 包扎316

一、三角巾包扎法316

二、绷带包扎法319

三、注意事项320

第五节 固定321

一、常用固定器材321

二、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322

三、固定注意事项323

第六节 搬运324

一、基本搬运方法325

二、搬运注意事项327

第十七章 战伤后心肺脑复苏329

第一节 概念与发展史329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329

一、概念329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330

三、心肺复苏的生理学基础330

四、基本流程331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336

一、基本原则336

二、组织管理337

三、通用流程337

四、气道通气与呼吸支持339

五、复苏药物339

第四节 持续生命支持341

一、脑部导向的持续生命支持341

二、亚低温疗法344

第五节 威胁生命情况的处理344

一、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344

二、电解质紊乱348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348

一、创伤患者的复苏348

二、低体温患者的心肺复苏349

三、电击、雷击患者的复苏351

第十八章 战时输血353

第一节 血型353

一、ABO血型系统353

二、Rh血型系统354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应用354

一、血型鉴定354

二、抗体检测和鉴定355

三、交叉配血试验356

四、血型不一致的原因及解决办法356

第三节 血液成分制备和输血357

一、全血357

二、红细胞制剂357

三、血小板制剂359

四、血浆362

五、冷沉淀363

第四节 血浆及血液替代品364

一、血浆代用品364

二、血液代用品366

第五节 自身输血368

一、预存式自身输血368

二、围术期自身输血369

第六节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对策370

一、发热反应371

二、过敏反应372

三、溶血反应372

四、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375

五、血小板输注无效375

六、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376

第七节 输血传播疾病与预防376

一、艾滋病377

二、输血后肝炎377

三、血源性梅毒378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378

五、疟疾378

第八节 血源组织与动员379

第九节 血液采集与储备379

一、血液采集379

二、血液储备379

第十节 战时血液运输380

一、血液运输交通工具380

二、运输装置380

三、温度380

第十一节 战时输血标准与供血等级380

一、战时供血预算380

二、战时输血标准与供血等级380

三、供应品种381

第十二节 战时大量输血381

一、大量输血与组织严重损伤381

二、输血与麻醉381

三、输血补液381

四、输血速度382

五、血液选择382

六、大量输血并发症382

第十三节 战时血液信息管理与保障384

一、战时血液组织与信息化管理384

二、战时血液保障体系主要元素384

三、美国血液规划机构与功能简介384

第十九章 战伤镇痛与麻醉386

第一节 伤员的镇痛386

一、创伤后疼痛的分类386

二、疼痛对伤员的不利影响387

三、伤员的镇痛治疗387

第二节 伤员的麻醉393

一、野战麻醉的主要特点393

二、野外麻醉的要求393

三、麻醉前处理394

四、麻醉方法的选择397

五、麻醉药物与应用400

六、术中常见并发症与处理409

第三节 伤员麻醉期的监测413

一、基本监测413

二、脏器、系统功能的监测414

第二十章 战伤伤员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17

第一节 概述417

一、体液的量、分布及其组成417

二、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418

三、酸碱平衡的维持418

四、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419

第二节 体液代谢失衡420

一、水和钠代谢失衡420

二、钾代谢失衡425

三、钙代谢失衡428

四、镁代谢失衡429

五、磷代谢失衡431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432

一、代谢性酸中毒432

二、代谢性碱中毒433

三、呼吸性酸中毒434

四、呼吸性碱中毒435

第二十一章 战伤伤员代谢与营养437

第一节 战伤伤员营养状况评定437

一、常用营养检测方法437

二、尚未普及营养监测方法440

第二节 伤后高代谢及热能需量442

一、伤后高代谢442

二、伤员热能需量443

第三节 战伤伤员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及其需量446

一、负氮平衡446

二、蛋白质需量447

三、氨基酸代谢及其需量448

第四节 战伤伤员糖代谢及其需量449

一、高糖血症450

二、胰岛素抵抗450

三、葡萄糖需量451

第五节 战伤后脂肪代谢及其需量451

一、三酰甘油451

二、必需脂肪酸451

三、补充脂肪的种类及数量452

第六节 战伤伤员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需量454

一、电解质需量454

二、微量元素需量454

三、维生素需量454

第七节 战伤伤员营养支持原则、途径、时机及方法455

一、周围静脉营养455

二、选择性应用中心静脉营养455

三、早期肠道营养456

四、营养支持原则456

第二十二章 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458

第一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背景知识及相关概念458

第二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原因和发病机制459

一、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原因459

二、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460

第三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67

一、挤压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67

二、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70

第四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472

一、现场急救及早期处理473

二、抗休克和补液治疗473

三、防治感染474

四、挤压伤的局部处理474

五、保护肾脏功能476

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478

七、人工肾脏替代治疗480

八、热量营养的摄入481

九、其他治疗481

十、预后及恢复期治疗482

第二十三章 海战伤484

第一节 海战伤特点484

第二节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485

一、海水理化特性与致病菌485

二、海水浸泡特点486

三、部位伤合并海水浸泡487

第三节 海战伤救治特点和救治机构488

第四节 落水伤员救治490

一、淹溺490

二、急性低体温症490

第五节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处理原则492

一、综合性救治措施492

二、部位伤早期救治原则492

三、烧伤救治原则493

四、抗菌药物应用原则494

第二十四章 空战伤496

第一节 空战及救护的演变历史496

一、传统空战及救护496

二、现代空战及救护496

三、未来空战和救护500

第二节 现代空战伤救治特点501

一、多功能综合救治501

二、救治保障的机动性501

三、最优化飞行员空战伤救护501

四、空降作战救护502

第三节 现代空战伤救治原则502

一、现代空战场站伤及救治502

二、现代空战弹射跳伞伤及救治504

三、现代空战飞机失事伤及救治507

第二十五章 高原战伤511

第一节 高原环境对战争的影响511

一、战斗力明显降低511

二、非战斗减员发生率高511

三、机体对营养、水分补充要求高512

四、对战地急救的影响512

五、对初期外科处理的影响512

六、对阶梯救治的影响513

第二节 高原战伤局部与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特点513

一、高原火器伤的致伤特点513

二、高原火器伤的弹道病理学特点514

三、伤道局部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特点515

四、机体全身反应的特点516

五、高原严重战伤并发症517

第三节 高原战伤休克的特点及救治517

一、高原战伤休克的特点517

二、高原战伤休克的救治518

第四节 高原战伤感染的特点及防治520

一、影响高原战伤感染的因素520

二、高原战伤化脓性感染的特点及防治522

三、高原战伤气性坏疽感染及防治特点523

四、高原战伤破伤风感染及防治特点524

第五节 高原战伤修复的特点及促愈措施525

一、高原战伤组织修复的特点525

二、影响高原战伤愈合的因素526

三、促进高原战伤愈合的措施527

第六节 高原战时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原则528

一、高原战时火器伤伤口处理原则528

二、高原战时火器伤最佳初期外科处理时机529

三、高原战时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时的清创范围529

四、高原战时火器伤的简单初期外科处理方案530

五、延期缝合时机、骨折固定时机和方式530

六、高原战时神经、血管、肌腱火器伤处理531

第二十六章 高温高湿地区战伤534

第一节 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534

一、概述534

二、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534

第二节 高温高湿地区战伤表现及特点536

一、高温高湿环境下战伤病理形态学变化规律536

二、高温高湿环境战伤组织能量代谢特点537

三、高温高湿环境战伤细菌学特点538

四、高温高湿环境肢体伤病理生理学特点538

第三节 高温高湿地区战伤的治疗539

一、肢体伤初期外科处理方法539

二、高温高湿环境四肢火器伤救治技术544

第二十七章 动物咬蜇伤548

第一节 毒蛇咬伤548

第二节 节足动物咬蜇伤552

一、蜂蜇伤552

二、蜘蛛咬伤553

三、蝎蜇伤553

四、蜈蚣咬伤554

第二十八章 颅脑战伤555

第一节 颅脑战伤概论555

第二节 颅脑战伤分类和病理生理556

一、颅脑战伤分类556

二、颅脑战伤的病理生理559

第三节 颅脑战伤现场抢救和转运562

一、现场抢救与早期救治562

二、颅脑战伤伤员的安全转运563

第四节 颅脑战伤的诊断和治疗565

一、颅脑战伤的诊断565

二、颅脑战伤处理568

第五节 颅脑战伤后遗症的处理579

一、伤道感染579

二、癫痫580

三、脑脊液漏581

四、长期昏迷582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82

六、颅脑战伤综合征583

第二十九章 眼战伤585

一、概述585

二、眼附属器伤586

三、眼挫伤587

四、眼球穿通伤589

五、眼异物伤591

六、其他类型的眼战伤592

第三十章 颌面部战伤598

第一节 概述598

第二节 颌面部战创伤的急救599

一、颌面部创伤性窒息的急救599

二、颌面颈部创伤性出血的急救600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601

一、闭合性软组织伤601

二、颌面部不同部位软组织开放伤的处理602

第四节 颌骨创伤603

一、上颌骨骨折603

二、下颌骨骨折604

三、颌骨骨折的诊断605

四、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605

五、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605

六、髁突骨折的治疗608

第五节 颧骨、颧弓骨折609

第六节 鼻眶筛骨折610

第七节 全面部骨折612

第八节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特点和救治原则613

一、损伤特点613

二、救治原则615

第三十一章 耳鼻咽喉部战伤620

第一节 耳部战伤620

一、外耳伤620

二、中耳伤621

三、颞骨骨折622

第二节 鼻部战伤623

一、鼻骨骨折623

二、鼻窦骨折625

第三节 咽喉部战伤626

一、开放性咽喉部战伤626

二、闭合性咽喉部战伤628

第三十二章 颈部战伤631

第一节 颈部战伤的一般特点631

第二节 喉和气管伤632

第三节 咽和食管伤633

第四节 颈部血管伤634

第五节 颈部神经伤636

第六节 颈部伤的急救与分级救治638

第三十三章 胸部战伤642

第一节 概述642

一、胸部战伤分类642

二、胸部战伤病理生理变化642

三、胸部战伤的主要临床表现643

四、胸部战伤急救643

第二节 肋骨骨折644

第三节 胸骨骨折646

第四节 创伤性气胸647

一、闭合性气胸647

二、开放性气胸647

三、张力性气胸648

第五节 创伤性血胸649

第六节 创伤性窒息651

第七节 肺损伤652

一、肺挫伤652

二、肺裂伤653

三、肺内血肿654

第八节 气管及支气管损伤654

第九节 食管损伤656

一、食管穿孔656

二、食管化学性烧伤657

第十节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659

第十一节 膈肌破裂660

第十二节 心脏损伤662

一、钝性心脏损伤662

二、穿透性心脏损伤664

第十三节 胸内大血管损伤665

一、胸主动脉破裂665

二、主动脉假性动脉瘤666

三、其他胸内大血管损伤667

第十四节 胸伤后脓胸667

一、急性脓胸667

二、慢性脓胸669

第三十四章 腹部战伤671

第一节 腹部战伤的发生率和伤死率671

一、发生率671

二、死亡率671

第二节 腹部战伤的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672

第三节 腹部战伤治疗原则676

第四节 胃损伤678

第五节 十二指肠损伤679

第六节 小肠(空肠、回肠)及肠系膜损伤681

第七节 结肠损伤683

第八节 肛管直肠损伤685

第九节 肝脏损伤686

第十节 肝外胆管与胆囊损伤691

第十一节 胰腺损伤693

第十二节 脾脏损伤697

第十三节 肾损伤699

第十四节 输尿管损伤704

第十五节 腹部伤手术后处理706

第十六节 腹部伤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治疗707

第三十五章 骨盆和会阴部战伤710

第一节 骨盆的应用解剖学710

一、骨盆的形态学710

二、维持骨盆稳定的主要韧带结构710

三、骨盆的生物力学711

四、盆腔与盆膈712

五、骨盆腔隙与盆内脏器712

六、盆腔内在神经、血管712

第二节 骨盆损伤的机制713

一、前后向暴力或外旋暴力损伤713

二、侧向挤压伤或内旋暴力损伤714

三、纵向剪切暴力损伤715

四、复合暴力损伤715

第三节 骨盆骨折的分类716

一、根据损伤部位分类716

二、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716

第四节 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719

一、骨盆骨折的诊断719

二、骨盆骨折的治疗723

三、并发症处理725

第五节 骨盆火器伤728

第六节 会阴部战伤730

一、尿道损伤730

二、膀胱损伤738

第七节 阴囊及内容物战伤740

一、阴囊损伤741

二、睾丸损伤743

三、精索损伤744

第三十六章 脊柱脊髓战创伤746

第一节 脊柱脊髓解剖746

一、椎骨的解剖746

二、椎骨的连结与脊髓749

第二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病因750

一、间接暴力750

二、直接暴力751

三、脊柱脊髓损伤的少见原因751

四、脊柱脊髓损伤的内在因素751

第三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分类752

一、根据损伤后脊柱的稳定性分类752

二、根据脊柱损伤机制分类752

三、根据脊髓受损程度分类753

第四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病理754

一、原发性病理改变755

二、继发性病理改变755

三、继发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756

第五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临床症状757

一、一般临床表现757

二、神经损害临床表现758

第六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检查759

一、体格检查759

二、影像学检查760

三、体感诱发电位检查760

第七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诊断761

一、病史761

二、临床检查761

三、影像学检查762

第八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治疗764

一、脊柱脊髓战创伤的治疗现况764

二、脊柱脊髓战创伤的院前急救及治疗原则764

三、现场急救和急诊室处理765

四、脊柱脊髓战创伤的分级救治767

五、脊柱脊髓战创伤的非手术治疗767

六、脊柱脊髓战创伤的手术治疗770

第九节 脊柱脊髓战创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772

一、排尿功能障碍772

二、肠道功能障碍773

三、体温调节障碍773

四、呼吸障碍774

五、压疮775

六、战创伤后脊柱畸形776

七、其他并发症777

第三十七章 四肢战伤779

第一节 损伤类型779

第二节 手、足部火器伤救治780

一、手部火器伤780

二、足部火器伤783

第三节 四肢火器性骨折的救治785

一、流行病学特点786

二、火器性骨折致伤机制及类型786

三、四肢火器性骨折临床表现及诊断787

四、四肢火器性骨折救治原则787

五、不同部位火器性骨折的救治789

第四节 四肢关节火器伤795

一、四肢关节火器伤的分类795

二、四肢关节火器伤的诊断795

三、四肢关节火器伤的治疗原则795

四、常见四肢大关节伤的处理797

第五节 四肢严重伤伤员处置799

一、四肢严重伤紧急处置799

二、四肢严重伤骨科损害控制800

三、肢体毁损伤的处置802

四、创伤性截肢803

第三十八章 周围血管战创伤810

第一节 周围血管战伤后病理生理特点及分类810

第二节 周围血管战伤的检查及诊断811

第三节 周围血管战伤的急救813

第四节 周围血管战伤的处理814

一、术前准备814

二、血管清创术814

三、血管修复814

四、血管结扎817

五、术后处理818

六、并发症及处理818

第三十九章 周围神经战伤821

第一节 周围神经战伤病理821

一、周围神经断裂与变性821

二、周围神经再生822

三、周围神经的功能恢复822

第二节 周围神经战伤的分类和诊断822

一、分类822

二、诊断823

第三节 周围神经战伤的治疗824

一、早期清创824

二、二期神经修复825

三、晚期神经损伤的修复826

四、神经内弹片异物的治疗827

五、灼性神经痛827

第四节 四肢神经的损伤829

一、上肢神经损伤829

二、下肢神经损伤832

第四十章 多发伤835

第一节 临床特点835

一、生理紊乱严重835

二、死亡率高835

三、休克发生率高835

四、严重低氧血症835

五、容易漏诊及误诊836

六、处理矛盾多836

七、并发症多836

第二节 伤情评估836

第三节 院前急救837

第四节 诊断838

一、详尽地了解受伤史838

二、体格检查838

三、辅助检查838

第五节 治疗840

一、救治的组织实施840

二、VIP程序841

三、优先手术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841

四、各部位伤的治疗原则843

第六节 损害控制外科在多发伤的应用843

一、常见各部位创伤应用DCS的原则844

二、DCS适应证844

三、DCS的方法和步骤845

第四十一章 外军野战外科学的进展848

第一节 北约组织野战外科学848

一、阶梯治疗848

二、损伤类型849

三、人体对创伤的反应855

四、创伤处理855

五、各部位创伤859

第二节 俄罗斯野战外科学864

一、俄罗斯野战外科学的发展简史864

二、现阶段的俄罗斯野战外科学866

中英文名词索引871

英中文名词索引8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