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透过历史的表象 中国改革2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80661068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透过历史的表象 中国改革2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回顾篇1
第一章 我国微观基础的重要变化3
一、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根本变革3
改革前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运行4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7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14
二、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的高速成长18
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1988年)18
非国有经济的徘徊和调整阶段(1989—1991年)23
非国有经济的重大突破和迅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25
三、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26
在计划经济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让利”改革(1978—1986年)27
在新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企业承包制的改革(1987—1991年)30
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居主导地位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1992年至今)31
不同所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总支出的支配力35
四、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变化35
不同所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总收入的贡献率39
第二章 我国市场环境的重要变化45
一、价格改革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形成的重要基础45
商品价格改革阶段(1978—1988年)46
价格改革的调整阶段(1989—1991年)48
市场价格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1992年至今)51
产品市场化的进程54
二、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4
要素市场化的进程56
三、市场竞争秩序的初步建立60
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的探索60
国家调控市场手段的探索62
市场竞争秩序法制化的探索63
第三章 我国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变化67
一、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68
逐步拆除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框架(1978—1988年)68
宏观调控手段的不配套所带来的困扰(1989—1993年)75
初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框架(1994年至今)79
二、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82
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82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84
三、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初步转变88
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88
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89
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90
第四章 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94
一、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94
对外贸易体制的初步改革94
以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为主线的配套改革97
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100
改革以来,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103
二、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105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105
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109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115
三、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初步接轨11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19
中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123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远影响132
反思篇143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概括14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145
我们走过的道路146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伺起步159
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65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169
改革的初始阶段(1978—1983年):从旧体制的薄弱环节入手,培育新体制的生长点169
改革的展开阶段(1984—1988年):在肢解旧体制的同时,新体制因素开始成长174
改革的僵持阶段(1989—1991年):新旧经济运行机制的矛盾与冲突178
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在建立新体制的进程中对传统体制核心部位进行攻坚181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3年)189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演进189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4—1988年)190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1989—1991年)1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至今)193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196
一、“行政性分权”:肢解旧体制的重要手段196
“行政性分权”的初始动因197
“行政性分权”的作用机理202
“行政性分权”的实际效果207
二、“双轨制”:塑造了跨越新旧体制的桥梁212
“价格双轨制”的来龙去脉212
经济体制的全面“双轨”状态217
“双轨制”的历史作用222
三、“增量改革”:构筑了新体制成长的制度基础227
增量改革形成的原因228
增量改革的作用机理232
增量改革的制度贡献237
第七章 改革的主要教训243
一、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滞后243
产权制度的变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244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并没有完全解决国有产权制度问题246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仍不能回避国有产权制度改革问题248
二、政府职能转换滞后251
国家要保护国有产权制度251
国家在保护国有产权制度方面的代价254
改革进入闭锁通道的潜在危险256
三、思想观念转变滞后258
传统思想观念的局限性258
转变思想观念对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260
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符合客观实践261
展望篇267
第八章 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69
一、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折关口269
90年代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270
市场方面的制约273
体制方面的制约277
二、发展是硬道理280
扩大内需的归宿是发展280
加快城市化步伐284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288
发挥制度变革重要作用291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94
顺应发展大趋势294
勇于面对挑战298
开放条件下的协调发展301
第九章 改革攻坚与社会稳定308
一、现实经济体制的突出矛盾308
国有企业问题成为经济转轨的“瓶颈”309
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市场化的严重制约因素313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成为经济市场化的主要障碍318
二、利益结构的分化和思想观念冲突323
地区分化和城乡二元结构324
社会阶层分化与潜在危机329
思想观念冲突错综复杂335
三、重视改革的风险与控制339
经济改革面临风险因素加大339
改革配套性要求更加迫切343
让更多的人富起来346
一、改革的基本趋势与特征351
第十章 改革的趋势展望与设想351
二、改革的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355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358
以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为重心,重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359
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362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政府改革和规范政府行为365
以健全社会主义财产制度和信用制度为重点,完善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367
结束语371
后记374
热门推荐
- 997738.html
- 2384904.html
- 1780231.html
- 1627374.html
- 1732323.html
- 288483.html
- 2914475.html
- 357669.html
- 1915529.html
- 367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5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8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1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9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2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8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