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国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德俊等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700518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国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家与国防1
第一节 国家1
一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1
二 国家的职能5
三 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6
四 国家观念8
第二节 国防20
一 两种国防观21
二 国防的内容26
第三节 国防教育36
一 国防意识36
二 加强国防教育39
第二章 中国古代国防思想44
第一节 兵者国之大事45
第二节 寓兵于农48
第三节 足食足兵民信之52
第四节 兵无专主、将无重权与居重驭轻57
第五节 严明军法59
第三章 国防力量76
第一节 国防力量的概念76
一 什么是国防力量76
二 构成国防力量的要素及相互关系77
三 国防力量的评估81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力量体系84
一 中国的国防力量体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防力量体系85
二 中国的国防力量体系是以积极防御战略为特征的国防力量体系86
三 中国的国防力量体系是以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主体的国防力量体系86
四 中国的国防力量体系是有着巨大潜力的国防力量体系87
第三节 国防力量的运用88
一 近代和现代国际舞台上常见的运用国防力量的方式88
二 中国使用国防力量的一般原则91
第四章 国防政治93
第一节 国防政治的概念93
第二节 国防政治的构成97
一 社会制度97
二 国家政治的指导思想和总路钱98
三 外交影响99
四 政府效率100
五 战略决策水平和战略控制能力101
六 国民意志103
第三节 战略家的特征105
第五章 国防经济112
第一节 国防经济的概念112
第二节 国民经济与国防经济的关系(上)115
一 国民经济是国防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115
二 国防经济和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反作用121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与国防经济的关系(下)126
一 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126
二 国土建设兼顾国防经济的战略布局128
三 在军队中贯彻“军队要忍耐”的思想132
四 全体国民要十分珍视国家安全,以建设强大的国防为己任134
第四节 中国国防经济发展道路的探讨137
第六章 国防科技145
第一节 国防科技的概念146
第二节 国防科技的内容150
一 武器装备的科学技术150
二 军事学术153
三 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158
第三节 加快国防科技进步的步伐163
一 把加快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摆在国防现代化的首位163
二 进行超越自我的军事理论研究,建立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科学的军事理论165
三 大力发展国防教育事业168
四 国防科技走军民兼容之路170
第七章 国防文化172
第一节 国防文化的概念175
第二节 国防文化的内容179
一 作为意识形态的国防文化179
二 作为社会心理的国防文化191
三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国防文化对国防建设发挥作用的机制193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国防文化194
一 通过切实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先进的意识形态贯注于军队之中195
二 重视当代中国军人心理的研究,培养中国军人特有的性格、能力和气质196
三 重视心理战研究,加强积极的心理防卫,保持军人的心理稳定202
四 繁荣国防文艺创作,为军队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206
第八章 国防体育208
第一节 国防体育的概念209
第二节 国防体育的特点212
一 历史特别悠久212
二 在阶级社会中,国防体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213
三 强制性214
四 最广泛的群众性218
五 渗透性强、影响大219
第三节 开展全民国防体育运动221
一 国防体育既是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的需要,更是战争的需要221
二 把握国防体育的重点224
三 国防体育是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一部分,应该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225
第九章 国防精神227
第一节 国防精神与民族精神227
第二节 爱国主义230
一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讴歌、弘扬民族的长处和优点与反省、克服民族的短处和弱点的统一230
二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危机感、落后感、沉重感与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的统一232
三 艰苦奋斗,勒紧裤带干现代化234
四 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加快改革,再造民魂235
第三节 尚武精神237
一 尚武精神的概念和意义238
二 尚武精神的主要内容239
三 尚武精神的培植243
第四节 国际主义246
第十章 国防法制248
第一节 国防法制的概念248
一 什么是国防法制248
二 中国国防立法的层次和特点250
三 国防法制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25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国防立法255
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防建设的根本法255
二 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256
三 我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和任务257
四 我国最高国家军事机构259
五 军事审判机关和军事检察机关26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62
一 我国的兵役制度263
二 公民的兵役义务265
三 现役军人的优抚和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安置270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272
一 军衔、军衔制度及一般功能272
二 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意义274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若干规定276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279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的概念及其基本条件和培训280
二 现役军官的考核和职务任免281
三 现役军官平时任职的最低年限、最高年龄和服现役的最高年龄282
四 现役军官的奖励和处分284
五 现役军官的待遇285
六 军官退出现役286
第六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287
一 文职干部的概念289
二 文职干部应具备的条件290
三 文职干部编制范围的原则290
四 文职干部的职务和职务等级291
五 文职干部的最低服务年限292
第七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292
一 现役士兵的分类及职责293
二 士兵的服役管理293
三 士兵的军衔294
四 士兵的奖惩295
五 士兵的待遇296
六 士兵退出现役297
第八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297
一 军人及其职责298
二 军队内部关系300
三 军人日常生活制度和管理规则302
四 军人誓词303
第九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303
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基本内容305
二 奖励306
三 处分307
四 控告和申诉309
第十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309
一 军事秘密的范围和等级309
二 战时保密工作311
三 保密制度311
四 保密工作的领导312
五 奖励与惩罚313
第十一节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313
一 优抚对象和优抚工作制度314
二 死亡抚恤314
三 伤残抚恤315
四 优待316
第十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317
一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概念317
二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种类319
三 条例的适用范围324
四 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处罚原则325
第十三节 国防法制建设的探讨327
一 建立国防立法专职机构及其相应的法律事务部门327
二 逐步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国防法制体系329
三 加强国防法制的理论研究331
四 严格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332
五 开展国际法的研究和介绍333
第十一章 国防发展战略335
第一节 国防发展战略的概念335
一 什么是国防发展战略335
二 国防发展战略的特征及层次339
第二节 制定国防发展战略的依据342
一 对与国防发展战略在时间上相对应的国际战略格局的正确预测和判断342
二 国家发展战略348
三 国家政治战略350
四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351
五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352
六 传统与经验356
七 国防发展战略的前后衔接和协调356
第三节 关于中国国防发展战略目标、重点、阶段和对策的探讨357
一 国防发展的战略目标357
二 国防发展的战略重点360
三 国防发展的战略阶段368
四 国防发展的战略对策368
第四节 培养国民的国防战略意识373
一 国防发展战略需要民众373
二 民众需要国防发展战略375
第十二章 人民军队376
第一节 军队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376
一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377
二 军队是战争的主要工具379
三 军队在和平时期的威慑作用380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382
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首先是具有中国政治特色的军队384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是同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军队385
三 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是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队386
四 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是贯彻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建军思想的军队386
五 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是体现了中国地理环境特征的军队387
第三节 军队的社会职能和社会的国防职能389
一 军队的社会职能390
二 社会的国防职能392
三 用法律手段来调节军队的社会职能和社会的国防职能393
第十三章 国防后备力量395
第一节 国防后备力量的概念395
一 什么是国防后备力量395
二 国防后备力量的构成396
第二节 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意义398
一 国防后备力量具有国家武装力量“方面军”和“后备军”的双重地位401
二 国防后备力量具有四化“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双重作用402
三 国防后备力量具有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实战”和“威慑”的双重功能403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405
一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与整个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相一致405
二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以适应现代局部战争的需要为主要目标407
第四节 民防409
一 民防的产生和发展409
二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巩固的民防体系410
第十四章 战争动员413
第一节 战争动员的概念413
一 战争动员及其分类413
二 战争动员的意义415
三 当代战争动员的一些新特点418
第二节 战争动员的内容421
一 政治动员421
二 武装力量动员424
三 国民经济动员426
四 人民防空动员429
第三节 我国战争动员的探讨430
一 动员机构430
二 动员计划432
三 建立战争动员法规,依法实施战争动员433
第十五章 战争435
第一节 战争的起源与本质(上)436
第二节 战争的起源与本质(下)442
一 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442
二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444
第三节 战争的作用451
一 战争的破坏作用452
二 战争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454
第四节 坚持正义战争459
主要参考书目464
热门推荐
- 2256925.html
- 1464063.html
- 1434575.html
- 531552.html
- 1144568.html
- 1409731.html
- 628386.html
- 1451483.html
- 933888.html
- 487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2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1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7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6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6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2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