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鼻咽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黎,徐国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71969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鼻咽肿瘤-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鼻咽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流行病学1
一、流行特征1
二、家族聚集现象3
三、移民流行病学4
四、危险因素的调查4
五、病因假说6
第二节 易感基因和病因6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6
二、谷胱苷肽转移酶M1和细胞色素P450 2E1酶7
三、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和T细胞受体7
四、4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鼻咽癌易感基因7
五、鼻咽癌致病模式的提出8
第三节 解剖9
一、鼻咽的各壁结构9
二、鼻咽相邻重要结构及与肿瘤的关系10
三、鼻咽的血管分布11
四、鼻咽的淋巴引流11
五、鼻咽的神经支配12
六、鼻咽的组织学12
第四节 组织病理学13
一、大体分型13
二、镜下分型13
三、各病理类型的特点13
第五节 临床分期16
一、分期的规则及意义16
二、分期的手段16
三、目前常用的几种分期方法17
第二章 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23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23
一、物理阶段23
二、化学阶段24
三、生物阶段24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24
一、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24
二、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25
三、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27
四、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29
五、再群体化30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肿瘤组织的作用31
一、肿瘤的增殖动力学31
二、在体实验肿瘤的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得到的一些结论33
第四节 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效应34
一、正常组织的结构组分34
二、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35
三、正常组织的体积效应36
四、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损伤38
五、再次照射正常组织的耐受性41
第五节 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42
一、“生物剂量”的概念42
二、放射治疗中的生物剂量等效换算模型42
第六节 肿瘤放射治疗个体化的研究49
一、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析方法50
二、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的研究53
第三章 外照射剂量学和技术55
第一节 X(γ)射线射野剂量学55
一、射野剂量学中的基本概念55
二、散射因子56
三、百分深度剂量的特点57
四、组织模体比59
五、离轴比的特点60
六、等剂量分布的特点60
七、挡块和多叶准直器60
八、楔形板61
九、射野剂量计算62
十、人体曲面和不均匀组织对剂量分布的影响64
十一、组织补偿技术66
第二节 电子束射野剂量学67
一、射野输出剂量67
二、百分深度剂量的特点68
三、等剂量分布的特点69
四、人体曲面和组织不均匀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70
五、敷贴器的应用72
第三节 放射治疗的一般过程72
一、模拟定位73
二、治疗计划设计74
三、治疗计划验证76
四、治疗计划执行76
第四节 放射治疗技术77
一、调强的实现方式78
二、图像引导的实现方式80
第四章 影像诊断学87
第一节 鼻咽的大体解剖87
第二节 影像诊断方法88
一、平片检查88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88
三、磁共振成像88
四、超声扫描89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影像89
第三节 鼻咽部影像解剖89
一、鼻咽部横断面解剖89
二、鼻咽部冠状面解剖89
第四节 影像学表现90
一、鼻咽黏膜及邻近组织结构侵犯90
二、鼻咽周围结构侵犯93
三、伴发炎症及表现96
四、颈部淋巴结转移97
第五节 鉴别诊断99
一、鼻咽恶性淋巴瘤99
二、腺样囊性癌99
三、青年性血管纤维瘤99
四、腺样体增殖101
五、Thornwaldt囊肿101
第六节 影像随诊101
一、放疗后的影像学表现101
二、放疗后复发的影像学特点102
三、放射性脑损伤的表现103
第五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107
第一节 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107
一、概况107
二、早期诊断107
三、早期诊断策略110
第二节 临床表现110
一、原发癌引发的临床表现110
二、颅底受侵引发的脑神经麻痹综合征112
三、颈部淋巴结转移引发的临床表现112
四、远地转移引发的临床表现113
第三节 体格检查113
一、一般体格检查113
二、专科检查113
三、脑神经的检查114
第四节 间接鼻咽镜及内窥镜检查118
一、间接鼻咽镜检查118
二、前鼻镜检查118
三、光导纤维鼻咽(喉)镜检查118
第五节 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活检119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119
第七节 影像学检查120
一、X线平片检查120
二、CT/MRI检查120
三、超声影像检查121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121
第八节 鉴别诊断121
一、恶性淋巴瘤121
二、鼻咽纤维血管瘤121
三、颅底脊索瘤121
四、颅内肿瘤122
五、鼻咽结核122
六、鼻咽慢性炎性增生性病变122
七、腺样体增殖122
八、鼻咽部单纯囊肿122
第六章 放疗前、中、后的临床处理125
第一节 放疗前准备125
一、核对资料125
二、知情同意书或委托书127
三、放疗前的口腔处理128
四、疼痛的处理129
第二节 放疗中放射反应的处理130
一、放射性皮肤、黏膜反应130
二、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反应的处理130
三、急性放射性腮腺反应131
四、放疗中的营养支持131
第三节 放疗后注意事项132
一、保护放疗区皮肤132
二、保持口腔卫生132
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133
四、功能锻炼133
五、营养及体育锻炼134
六、治疗后的复查和自查134
第七章 常规放射治疗137
第一节 常规照射流程137
一、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137
二、模拟定位139
三、设计照射野及制作模板139
四、模板校正139
五、制作整体挡铅139
六、剂量计算139
七、治疗139
八、射野验证143
第二节 鼻咽癌照射野的设计143
一、布野原则143
二、布野方法及步骤144
三、靶区范围144
四、常用照射野145
第三节 半束照射与全束照射技术的应用149
一、半束照射与全束照射技术的比较149
二、半束照射与全束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150
第四节 整体挡铅及多叶光栅技术151
一、整体挡铅技术151
二、多叶光栅技术151
第五节 不同分割方式的照射技术153
一、分段照射153
二、常规分割照射153
三、超分割照射153
四、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153
五、超分割后程加速照射153
六、连续加速分割照射154
第八章 三维适形及调强适形放射治疗155
第一节 CRT及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优势155
一、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155
二、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特点155
三、鼻咽癌临床解剖特点156
四、物理剂量分布的优势156
五、不同期别鼻咽癌治疗的个体化156
第二节 CRT/IMRT治疗的流程157
一、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的确定157
二、放疗前准备157
三、体位及固定157
四、影像资料的获得158
五、靶区、危及器官及重要功能脏器的勾画及PTV的确定158
六、处方剂量的规定158
七、治疗计划的设计、计算及优化158
八、治疗计划的评价及确认160
九、治疗计划的验证160
十、治疗计划的实施160
十一、摆位误差的评估和对将来计划设计时PTV的指导161
第三节 靶区的确定及勾画161
一、靶区的定义161
二、多种影像信息结合在靶区确定中的作用164
三、PTV的确定、误差来源及处理方式165
四、颈部淋巴引流区的分区166
五、靶区的勾画166
第四节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技术特点174
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特点174
二、对治疗设备及计划系统的要求174
三、人员配备和培训175
第五节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疗效175
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方式175
二、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剂量176
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176
四、腮腺功能的保护176
第六节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存在问题和对策178
一、靶区GTV/CTV的确定178
二、局部控制率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几率的分析178
三、肿瘤生物学效应178
四、颈部皮肤的保护179
第七节 图像引导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179
一、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意义179
二、功能影像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180
第九章 近距离放射治疗187
第一节 放射源188
第二节 现代近距离治疗机188
第三节 鼻咽癌腔内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189
一、适应证189
二、禁忌证(相对禁忌证)189
第四节 施源器的种类及放置方法189
一、管状施源器189
二、模型施源器190
三、气囊施源器190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90
第五节 剂量参考点和剂量监测点191
第六节 照射剂量及疗效192
一、照射剂量192
二、疗效193
第七节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94
一、常见并发症194
二、预防措施194
第十章 综合治疗197
第一节 化疗197
一、化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197
二、放化综合治疗的作用机制197
三、放化联合治疗鼻咽癌的常用药物198
四、鼻咽癌常用的化疗方案199
五、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策略199
六、鼻咽癌化疗常见毒副反应与处理202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203
第二节 放疗加热疗(鼻咽、颈部)204
一、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204
二、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204
三、应用热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4
四、疗效205
第三节 中医治疗206
一、中医古籍文献中对鼻咽癌的相关论述206
二、鼻咽癌的中医病机及分型207
三、中医药防治鼻咽癌的基础研究207
四、中医药防治鼻咽癌的临床观察209
五、治疗210
第四节 分子生物靶向治疗212
第十一章 残存/复发灶的临床处理219
第一节 诊断219
一、残存/复发的定义219
二、诊断原则220
第二节 治疗原则和适应证220
一、再程常规外照射220
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221
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21
四、调强适形放射治疗221
五、挽救性手术222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22
一、临床研究背景222
二、鼻咽部解剖及生理特点222
三、作为外照射后残存病灶的推量治疗223
四、复发后再治疗的选择方法之一224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224
六、FSRS靶区确定、射野设计及剂量分割方式225
七、疗效评价225
八、并发症及处理225
第四节 外科解救治疗226
一、病理特点226
二、解剖概要226
三、外科治疗227
四、解救手术的效果229
第十二章 特殊类型鼻咽癌233
第一节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233
一、临床发病特点233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233
三、治疗233
四、影响预后的因素234
第二节 老年鼻咽癌235
第三节 鼻咽腺样囊性癌235
第四节 妊娠期鼻咽癌236
第五节 鼻咽癌合并副癌综合征236
第十三章 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239
第一节 疗效239
第二节 影响预后的因素240
一、患者相关性因素240
二、疾病相关性因素240
三、治疗相关性因素242
四、分子生物学相关因素243
五、患者一般状况245
第十四章 远地转移的治疗253
第一节 骨转移254
一、发生机制254
二、临床表现254
三、诊断254
四、治疗255
五、疗效及预后256
第二节 肺转移256
一、影像学表现256
二、诊断257
三、肺转移后疾病进程及总体评估257
四、治疗257
第三节 肝转移258
一、诊断258
二、治疗259
三、疗效及总体预后259
第十五章 放射损伤263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放射损伤263
一、解剖264
二、发病机制264
三、临床表现264
四、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及治疗265
第二节 皮肤损伤266
一、解剖266
二、临床表现266
三、发病机制267
四、耐受剂量267
五、治疗268
第三节 黏膜损伤269
一、解剖269
二、临床表现269
三、发病机制269
四、耐受剂量270
五、治疗270
第四节 放射性颌骨坏死271
一、解剖271
二、临床表现271
三、发病机制271
四、诊断272
五、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分级272
六、耐受剂量272
七、治疗273
第五节 放射性口腔干燥症273
一、解剖273
二、临床表现274
三、发病机制274
四、耐受剂量274
五、诊断275
六、治疗275
第六节 垂体功能低下277
一、解剖277
二、临床表现277
三、发病机制277
四、耐受剂量278
五、诊断278
六、治疗279
第十六章 护理及功能锻炼285
第一节 放疗前护理285
一、摘除金属物质285
二、口腔预处理285
第二节 放疗期间的护理285
一、腮腺急性放射反应及预防285
二、照射野内的皮肤护理286
三、口腔黏膜护理286
四、鼻咽、鼻腔黏膜反应的护理287
五、骨髓抑制症状及护理287
六、饮食调整288
第三节 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护理288
一、紫杉醇增敏化疗的护理288
二、顺铂增敏化疗的护理289
第四节 心理护理290
一、放疗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290
二、心理护理290
第五节 功能锻炼291
一、张口困难291
二、造成张口受限的几个因素291
三、张口功能锻炼方法291
四、张口功能锻炼的效果291
五、健康教育291
第六节 出院指导291
一、预防并发症的指导292
二、饮食及用药指导292
三、复查指导292
第十七章 营养支持治疗295
第一节 营养不良与恶病质的发生机制295
一、厌食295
二、解剖因素296
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异常296
四、细胞因子作用296
五、治疗因素297
第二节 营养状况评估297
第三节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299
一、肠内营养299
二、肠外营养300
三、营养支持疗效的监测301
第四节 营养支持治疗302
第五节 营养支持的其他问题303
第十八章 随诊305
第一节 随诊必备的信息资料305
第二节 随诊的定义和目的306
一、随诊的定义306
二、随诊的目的306
第三节 鼻咽癌的随诊方式306
一、常规随诊306
二、专题随诊307
第四节 随诊内容307
一、询问病史307
二、体格检查307
三、影像与实验室辅助检查307
附录1 Karnofsky评分标准309
附录2 常用药物毒性标准V3.0(CTCAE)节选311
附录3 RTOG急性放射反应的简要评价标准327
附录4 RTOG晚期放射治疗反应的评价标准329
索引331
热门推荐
- 3691788.html
- 2426716.html
- 1590291.html
- 1794266.html
- 2493990.html
- 1553177.html
- 3313474.html
- 3522386.html
- 3667950.html
- 114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2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5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1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2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1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