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
  • 杨海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39488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基本理论1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3

第一节 行政的涵义3

一、行政的概念与特征3

二、研究行政的两门学科7

第二节 行政权的涵义8

一、行政权的涵义和特征8

二、行政权的构成要素10

三、行政权的分类11

四、行政权的内容12

五、行政权限19

一、行政法的涵义、特征23

第三节 行政法的涵义23

二、行政法的渊源30

第四节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33

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法的理论基础33

二、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探讨36

第五节 行政法的地位与功能39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9

二、行政法的功能42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5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45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特征45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作用46

一、讨论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8

第二节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8

二、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9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53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种类53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53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种类53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54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56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56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56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57

第四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58

一、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法律事实58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59

第二编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61

第四章 行政主体63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63

一、行政主体的涵义和特征63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65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类型和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67

一、行政主体的类型67

二、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68

第三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71

一、行政主体资格的内容71

二、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转移和丧失71

三、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72

一、行政机关的涵义和特征73

第四节 行政机关73

二、行政机关的种类74

三、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85

第五章 行政组织法87

第一节 行政组织法概述87

一、行政组织法的涵义和范围87

二、行政组织法的功能89

第二节 行政机关组织法91

一、行政机关组织法的涵义和内容91

二、我国国家行政机构设置的原则92

第三节 行政机关编制法97

一、编制和行政机关编制的涵义97

二、行政机关编制法的主要内容98

一、公务员的涵义100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法100

二、公务员的分类101

三、行政职务102

四、公务行为的认定103

五、各国国家公务员法的一般内容107

六、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主要内容108

七、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19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120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120

一、行政相对人的涵义、特征120

二、行政相对人的分类121

一、国家组织123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123

二、社会组织12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25

四、外国组织和外国人125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26

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126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127

三、提升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28

第三编 行政行为129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131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涵义与特征131

一、行政行为的涵义131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32

三、行政行为与相邻行为的区别133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134

一、行政行为的内容134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136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139

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139

二、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载量的行政行为141

三、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141

四、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142

五、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142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143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43

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45

第八章 行政立法148

第一节 行政立法的涵义148

一、行政立法的涵义148

二、行政立法的性质149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分类151

一、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151

二、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152

三、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152

第三节 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153

一、行政立法的主体153

二、行政立法权限154

一、行政立法的原则157

第四节 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157

二、行政立法的程序158

第五节 行政立法的法律效力161

一、行政立法法律效力的涵义161

二、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围162

第六节 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64

一、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立法的监督164

二、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65

三、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65

第七节 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166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涵义与特征166

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与行政立法、抽象性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167

三、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168

一、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特征170

第九章 行政许可170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170

二、行政许可的种类171

三、行政许可的适合领域和范围173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程序175

一、申请175

二、审查175

三、决定176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注销、吊销、撤销177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制度178

一、行政许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178

二、滥设行政许可的负面影响179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制度181

一、行政确认的涵义183

第十章 行政确认183

第一节 行政确认概述183

二、行政确认的内容184

三、行政确认的形式185

第二节 行政确认与有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186

一、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关系186

二、行政确认与行政裁决和行政处罚的关系187

第十一章 行政征收188

第一节 行政征收概述188

一、行政征收的涵义与特征188

二、行政征收的内容及种类192

二、缴纳申报194

第二节 行政征收的程序194

一、征收事项的登记194

三、款项征收195

四、行政征收的时限195

第三节 我国行政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途径196

一、存在的问题196

二、完善的途径198

第十二章 行政监督检查200

第一节 行政监督检查概述200

一、行政监督检查的涵义、特征200

二、行政监督检查的作用201

三、行政监督检查的分类202

一、一般监督检查203

第二节 行政监督检查的手段和方法203

二、统计监督205

三、审计监督205

第三节 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205

第十三章 行政处罚207

第一节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罚法207

一、行政处罚与行政处罚法207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209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210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210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212

一、行政机关213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213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14

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214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215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215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216

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决定217

一、行政处罚决定的一般要求217

二、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218

三、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219

四、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222

一、行政处罚执行的一般原则224

第六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224

二、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的措施225

三、关于罚款决定的执行225

第十四章 行政裁决228

第一节 行政裁决概述228

一、行政裁决的涵义与特征228

二、行政裁决与相关行为的区别229

三、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230

四、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230

五、行政裁决与行政审判231

第二节 行政裁决的种类231

一、对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232

二、对权属纠纷的裁决232

三、对侵权纠纷的裁决232

第三节 行政裁决的程序233

第十五章 行政强制235

第一节 行政强制概述235

一、行政强制的涵义与特征235

二、行政强制与相关行为的区别236

第二节 行政强制的种类237

一、对人身的强制、对行为的强制和对财产的强制237

二、即时强制和执行性强制238

第三节 行政强制的条件和程序241

一、行政强制的条件241

二、行政强制的程序241

一、行政给付的涵义247

第一节 行政给付的涵义与特征247

第十六章 行政给付247

二、行政给付的特征248

第二节 行政给付的内容和形式249

一、行政给付的内容249

二、行政给付的形式249

第三节 行政给付的程序250

第十七章 行政奖励252

第一节 行政奖励概述252

一、行政奖励的涵义与特征252

二、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253

一、行政奖励的内容254

二、行政奖励的形式254

第二节 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254

第三节 行政奖励的程序255

第四节 行政奖励的原则256

一、合法性原则256

二、适宜原则256

三、公正平等原则256

四、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257

五、及时性、时效性和稳定性原则257

第十八章 行政合同258

第一节 行政合同概述258

一、行政合同的涵义258

二、行政合同的特征259

一、行政合同的种类260

第二节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260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261

第三节 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和解除262

一、行政合同的缔结262

二、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265

三、行政合同的履行268

四、行政合同的变更和解除269

五、行政合同的终止270

六、行政合同争议的解决途径270

第十九章 行政指导272

第一节 行政指导概述272

一、行政指导的涵义272

二、行政指导的特征280

三、行政指导的作用281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种类282

第三节 对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283

第四编 行政程序法291

第二十章 行政程序法概述293

第一节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的涵义293

一、行政程序的涵义和种类293

二、行政程序法的涵义和功能296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299

一、世界范围内两次行政程序立法高潮剖析299

二、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回顾319

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328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328

二、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330

第五编 行政法制监督与救济335

第二十一章 行政法制监督337

第一节 行政法制监督概述337

一、行政法制监督的涵义及其特征337

二、行政法制监督的种类338

第二节 行政法制监督体系340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341

二、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341

三、检察机关的监督342

四、审判机关的监督342

第一节 行政监察概述343

一、行政监察与行政监察法343

第二十二章 行政监察343

二、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345

第二节 行政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348

一、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历史沿革348

二、现行行政监察机关的设置350

三、行政监察机关的管辖、职责和权限351

四、行政监察人员355

第三节 行政监察程序356

一、行政监察机关检查的程序356

二、行政监察机关的调查程序356

三、对行政处分和监察决定、监察建议的救济程序357

四、关于移送问题358

二、监察人员的法律责任359

三、被监察对象的法律责任359

第四节 行政监察法律责任359

一、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律责任359

第二十三章 行政审计361

第一节 行政审计概述361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61

二、审计法和行政审计363

第二节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364

一、审计机关364

二、审计人员368

第三节 行政审计行为程序369

第四节 行政审计法律责任371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374

一、行政复议的涵义与特征374

第二十四章 行政复议374

二、我国的行政复议立法376

三、行政复议的原则377

第二节 行政复议范围380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范围380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范围381

三、行政复议排除范围382

第三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384

一、申请人384

二、被申请人385

三、第三人386

一、行政复议的申请387

四、代理人387

第四节 行政复议申请与管辖387

二、行政复议的管辖388

第五节 行政复议的受理390

一、行政复议受理机构390

二、行政复议的受理391

第六节 行政复议的审理、决定与复议决定的执行392

一、行政复议的审理392

二、行政复议的决定393

三、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395

第七节 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395

一、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395

三、其他有关法律责任396

二、被申请人的法律责任396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法概述397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397

一、行政诉讼的涵义与特征397

二、行政诉讼法398

三、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399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02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402

二、我国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标准404

三、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404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管辖408

一、行政诉讼管辖的涵义408

三、地域管辖409

二、级别管辖409

四、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410

五、裁定管辖410

六、我国专门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411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412

一、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涵义412

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413

三、诉讼代理人417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程序41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418

一、行政诉讼起诉与受理的关系418

二、行政诉讼的起诉419

三、行政诉讼的受理420

一、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概述422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422

二、行政诉讼第一审判决423

第三节 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424

一、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概述424

二、行政诉讼第二审判决424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425

一、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概述425

二、再审案件的裁判426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执行427

一、行政诉讼执行的含义、种类427

二、行政诉讼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42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430

一、举证责任的涵义430

第二十七章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和法律适用430

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承担431

三、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内容432

四、被告不能举证的法律后果432

五、在行政诉讼中对被告取证权的限制433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433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涵义433

二、行政审判的法律依据434

三、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434

第二十八章 行政诉讼中的其他有关问题436

第一节 对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436

一、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涵义和性质436

二、妨碍行政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437

一、行政诉讼的裁定438

三、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43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裁定和决定438

二、行政诉讼的决定439

第二十九章 行政赔偿441

第一节 行政赔偿与行政赔偿立法441

一、行政赔偿的涵义及其构成要件441

二、行政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42

三、行政赔偿立法444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范围447

一、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447

二、侵权财产权的范围448

三、行政赔偿责任的排除448

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449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449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449

第四节 行政赔偿程序451

一、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452

二、对赔偿请求的行政处理452

三、行政赔偿诉讼的提起与受理453

四、行政赔偿的审理、判决与执行453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455

一、行政赔偿的方式455

二、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456

三、行政赔偿费用458

四、行政赔偿请求时效459

五、行政赔偿的特别保障规定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