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三嫚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ISBN:978751007320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4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56页
- 主题词: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一、选题缘起1
二、研究背景2
三、选题意义3
(一)理论意义3
(二)实践价值3
四、本文结构4
第二章 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综述5
一、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历史发端5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与测量6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6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测量10
(三)关于工作不安全感概念与测量的总结12
三、工作不安全感的理论模型13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组织模型及其补充13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压力模型及其补充17
(三)关于工作不安全感理论模型的总结20
四、工作不安全感的实证研究20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20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后果研究21
(三)工作不安全感的调节变量研究24
(四)关于工作不安全感实证研究的总结26
五、对以往研究的评价26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还缺乏清晰的界定26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测量尚缺乏较为统一的工具26
(三)工作不安全感的前因及后果仍旧需要细致的探索27
(四)对调节工作不安全感的体验以及其消极后果的调节变量仍有待深入28
(五)需要加强对工作不安全感的纵向探索28
(六)需要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设计30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30
二、理论假设31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界定及结构假设31
(二)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假设32
三、研究方法34
(一)研究对象34
(二)数据收集方法35
(三)统计分析方法35
四、研究设计总结35
第四章 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编制36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36
二、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项目编制过程36
(一)问卷项目的获取36
(二)问卷项目的评估与修正52
(三)预试与修正53
三、正式施测53
(一)调查对象53
(二)调查过程53
(三)统计分析方法55
四、结果55
(一)工作不安全感结构的探索55
(二)工作不安全感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59
(三)工作不安全感结构的验证60
五、讨论64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心理结构64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测量工具65
六、小结66
第五章 不同人口学、组织学特征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差异比较67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67
二、研究方法67
(一)调查对象67
(二)统计分析方法67
三、结果67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总体状况67
(二)工作不安全感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比较68
(三)工作不安全感的组织学特征差异比较75
四、讨论84
五、小结87
第六章 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88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88
二、研究方法88
(一)研究对象88
(二)研究工具88
(三)统计分析方法90
三、结果90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90
(二)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2
(三)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作用92
(四)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97
四、讨论102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102
(二)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作用103
(三)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104
五、小结106
第七章 综合讨论108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结构与测量108
二、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111
(一)变量选择与理论基础111
(二)工作不安全感各维度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分析113
(三)心理契约破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115
(四)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分析117
(五)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总结120
三、研究结果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120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21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121
(二)本研究不足之处123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3
第八章 研究结论125
主要参考文献127
中文部分127
英文部分128
附录Ⅰ:访谈提纲136
附录Ⅱ:调查问卷138
热门推荐
- 1343939.html
- 1143191.html
- 1209841.html
- 3100520.html
- 3414023.html
- 2773801.html
- 567188.html
- 2504030.html
- 1894662.html
- 1624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0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2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2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0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9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9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7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