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债编总论 修订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玉波著;陈荣隆修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1033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债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债编总论 修订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修订版序1
自序1
绪论1
第一章 债1
第一、债权1
第二、债务6
第二章 债法11
第一、债法之意义11
第二、债法之内容11
第三、债法之修正12
第四、债法之特质15
附录一 民法偾编立法原则16
附录二 民法研究修正原则与债编通则研究修正重点17
本论19
第一章 债之发生19
第一节 总说19
第一、债之发生之意义19
第二、债之发生之原因19
第三、债之发生之立法例21
第二节 契约22
第一款 总说22
第一、契约之意义22
第二、契约之立法例23
第三、契约之种类25
第四、契约之原则32
第二款 契约之成立35
第一项 总说35
第一、契约成立之要件35
第二、契约成立之方法38
第二项 要约与承诺38
第一、要约38
第二、承诺46
第三项 要约交错50
第四项 意思实现51
第五项 悬赏广告53
第一、悬赏广告53
第二、优等悬赏广告59
第六项 契约之方式61
第三节 代理权之授与63
第一款 总说63
第二款 共同代理65
第三款 无权代理67
第一项 总说67
第二项 表见代理67
第三项 狭义的无权代理69
第四节 无因管理71
第一款 总说71
第一、无因管理之意义71
第二、无因管理之性质72
第三、无因管理之立法例73
第二款 无因管理之成立74
第一、总说78
第三款 无因管理之效力78
第二、管理人之义务79
第三、管理人之权利82
第四款 无因管理之消灭85
第五款 准无因管理86
第一、总说86
第二、不法之管理87
第三、误信之管理88
第四、幻想之管理89
第五节 不当得利89
第一款 总说89
第一、不当得利之意义89
第二、不当得利之立法例90
第二款 不当得利之成立91
第一、受利益92
第二、致他人受损害93
第三、无法律上之原因95
第三款 特殊不当得利102
第一、履行道德上义务之给付103
第二、清偿期前之清偿103
第三、明知无债务之清偿104
第四、因不法原因之给付105
第四款 不当得利之效力106
第一、不当得利之主体107
第二、不当得利之客体107
第三、不当得利返还义务108
第四、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112
第六节 侵权行为115
第一款 总说115
第一项 侵权行为之意义115
第一、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116
第二、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118
第二项 侵权行为之种类122
第三项 侵权行为之立法例123
第二款 一般侵权行为124
第一、须有加害行为125
第二、行为须不法125
第三、须侵害权利或利益127
第四、须致生损害133
第五、须有责任能力136
第六、须有故意或过失138
第三款 特殊侵权行为140
第一项 共同侵权行为140
第一、共同加害行为141
第二、共同危险行为144
第三、造意及帮助144
第二项 公务员之侵权行为145
第一、公务员侵权行为之意义145
第二、公务员侵权行为之成立147
第三、公务员侵权行为之效果148
第三项 法定代理人之责任149
第一、总说149
第二、法定代理人责任之成立150
第三、法定代理人之免责153
第一、总说155
第四项 雇用人之责任155
第二、雇用人责任之成立157
第三、雇用人之免责159
第五项 定作人之责任161
第一、总说161
第二、定作人责任之成立161
第六项 动物占有人之责任162
第一、总说162
第二、动物占有人责任之成立163
第三 动物占有人之免责164
第七项 工作物所有人之责任165
第一、总说165
第二、工作物所有人责任之成立167
第一、总说168
第三、工作物所有人之免责168
第八项 商品制造人之责任168
第二、商品制造人责任之成立170
第三、商品制造人之免责171
第四、商品制造人责任与责任保险172
第九项 动力车辆驾驶人之责任172
第一、总说172
第二、动力车辆驾驶人责任之成立173
第三、动力车辆驾驶人之免责174
第十项 一般之危险责任175
第一、总说175
第二、一般危险责任之成立176
第一项 总说177
第四款 侵权行为之效力177
第三、一般危险责任之免责177
第二项 损害赔偿之当事人178
第一、债务人178
第二、债权人178
第三项 损害赔偿之范围及方法179
第一、财产的损害180
第二、非财产的损害183
第四项 损害赔偿请求权185
附论 论“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务员赔偿责任之关系188
第一、188
第二、188
第三、191
第一、债之标的之意义195
第一节 总说195
第二章 债之标的195
第二、债之标的之种类196
第三、债之标的之立法例197
第二节 种类之债198
第一、种类之债之意义198
第二、种类之债之特定200
第三节 货币之债202
第一、货币之债之意义202
第二、货币之债之种类202
第四节 利息之债206
第一款 总说206
第一、利息之债之意义206
第二款 利息之债之性质207
第二、利息之债之种类207
第三款 利息之债之发生208
第四款 利息之债之计算209
第一、单利之债209
第二、复利之债211
第五节 选择之债212
第一款 总说212
第一、选择之债之意义212
第二、选择之债之种类213
第二款 选择之债之特定213
第一项 选择之债特定之方法213
第一、选择213
第二、给付不能215
第二项 选择之债特定之效力218
第三款 选择之债与其类似概念之比较219
第六节 损害赔偿之债221
第一款 总说221
第一、损害赔偿之债之意义221
第二、损害赔偿之债之种类221
第三、损害赔偿之债之立法例222
第二款 损害赔偿之债之成立223
第一、成立之要件223
第二、成立之时期224
第三款 损害赔偿之方法224
第四款 损害赔偿之范围227
第一、总说227
第三、法定赔偿范围228
第二、约定赔偿范围228
第五款 损害赔偿之计算232
第六款 损害赔偿之效力233
附论 论过失相抵与损益相抵之法理235
第三章 债之效力244
第一节 总说244
第一、债之效力之意义244
第二、债之效力之内容244
第三、债之效力之立法例246
第二节 债务履行248
第一、债务履行之意义248
第二、诚信原则248
第三、情事变更原则250
第二、债务不履行之态样255
第三、归责事由255
第三节 债务不履行255
第一、债务不履行之意义255
第一款 总说255
第二款 给付不能265
第一、给付不能之意义265
第二、给付不能之效力268
第三、给付不能与履行期268
第三款 给付拒绝268
第一、给付拒绝之意义268
第二、给付拒绝之效力270
第四款 不完全给付270
第一、不完全给付之意义270
第二、不完全给付之效力272
第一、给付迟延之意义273
第五款 给付迟延273
第二、给付迟延之效力276
第三、给付迟延之终了279
第六款 债务不履行之共通效力280
第一、强制执行280
第二、损害赔偿281
第七款 受领迟延284
第一、受领迟延之意义284
第二、受领迟延之效力288
第一款 总说291
第一、保全之意义291
第四节 保全291
第三、受领迟延之终了291
第二、保全之方法292
第二款 代位权292
第一、代位权之意义292
第二、代位权之要件293
第三、代位权之主体294
第四、代位权之客体294
第五、代位权之行使295
第六、代位权之效力296
第三款 撤销权297
第一、撤销权之意义297
第二、撤销权之要件298
第三、撤销权之主体302
第五、撤销权之行使303
第四、撤销权之客体303
第六、撤销权之效力304
第七、撤销权之除斥期间305
第五节 契约之效力306
第一款 总说306
第一、契约效力之意义306
第二、契约效力之内容306
第三、定型化契约306
第四、缔约过失之责任307
第二款 契约之标的308
第一、契约标的不能之性质309
第二、契约标的不能之效力309
第一、定金之意义312
第一项 定金312
第三款 契约之确保312
第二、定金之种类313
第三、定金之效力314
第二项 违约金315
第一、违约金之意义315
第二、违约金之种类317
第三、违约金之效力318
第四、违约金之酌减321
第五、准违约金323
第四款 契约之解除324
第一项 总说324
第一、契约解除之意义324
第二、契约解除与其类似概念之区别325
第一、法定解除权326
第二项 解除权之发生326
第三、契约解除之立法例326
第二、约定解除权331
第三项 解除权之行使331
第一、解除权行使之主体331
第二、解除权行使之客体331
第三、解除权行使之方法332
第四项 契约解除之效力334
第一、契约效力之消灭334
第二、原状回复义务之发生335
第三、损害赔偿之请求338
第四、双务契约规定之准用339
第五项 解除权之消灭339
第一、总说341
第五款 契约之终止341
第二、终止权之发生342
第三、终止权之行使343
第四、契约终止之效力344
第五、终止权之消灭344
第六款 双务契约之效力345
第一项 总说345
第二项 同时履行抗辩权347
第一、同时履行抗辩权之意义347
第二、同时履行抗辩权与留置权之比较347
第三、同时履行抗辩权之成立348
第四、同时履行抗辩权之效力350
第三项 危险负担351
第一、危险负担之意义351
第二、给付不能之效力352
第七款 涉他契约之效力356
第一项 总说356
第二项 由第三人给付之契约357
第一、由第三人给付契约之意义357
第二、由第三人给付契约之效力358
第三项 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358
第一、向第三人给付契约之意义358
第二、向第三人给付契约之要件359
第三、向第三人给付契约之效力360
第四、向第三人给付契约之原因关系362
附论一:论让与请求权与赔偿代位363
附论二:论不安抗辩权371
第一节 总说380
第四章 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380
第二节 可分之债382
第一、总说382
第二、可分之债之成立384
第三、可分之债之效力385
第三节 连带之债387
第一款 总说387
第二款 连带债务388
第一项 总说388
第一、连带债务之意义388
第二、连带债务之性质389
第二项 连带债务之成立390
第三项 连带债务之效力391
第一、对外效力(债权人之权利)391
第二、就债务人一人所生事项之效力392
第三、对内效力(求偿权)400
第三款 连带债权405
第一项 总说405
第一、连带债权之意义405
第二、连带债权之性质406
第二项 连带债权之成立406
第三项 连带债权之效力407
第一、对外效力(债权人之权利)407
第二、就债权人一人所生事项之效力407
第三、对内效力411
第一款 总说412
第一、不可分之债之意义412
第四节 不可分之债412
第二、不可分之债之性质413
第三、不可分之债之规范413
第二款 不可分债权413
第一、不可分债权之意义413
第二、不可分债权之效力414
第三款 不可分债务417
第一、不可分债务之意义417
第二、不可分债务之效力417
附论一:准共有之债及公同共有之债419
附论二:不真正连带债务424
第五章 债之移转429
第一节 总说429
第一、债之移转之意义429
第二、债之移转之立法例430
第一款 总说431
第一、债权让与之意义431
第二节 债权让与431
第二、债权让与之性质432
第三、债权之让与性434
第二款 债权让与之效力437
第一项 对内效力437
第二项 对外效力439
第一、对于债务之效力440
第二、对于第三人之效力444
第一款 总说446
第一、债务承担之意义446
第三节 债务承担446
第二、债务承担之性质447
第三、债务承担与履行承担447
第四、债务承担之种类447
第二款 免责的债务承担448
第一、免责的债务承担之意义448
第二、免责的债务承担之成立448
第三、免责的债务承担之效力450
第三款 并存的债务承担453
第一、总说453
第二、约定之并存的债务承担453
第三、法定之并存的债务承担454
附论:论履行承担与契约承担457
第一节 总说461
第一、债之消灭之意义461
第六章 债之消灭461
第二、债之消灭之原因462
第三、债之消灭之立法例464
第四、债之消灭之共通效力465
第二节 清偿467
第一款 清偿之意义467
第二款 清偿之主体469
第一项 受领清偿人470
第一、受领权人470
第二、无受领权人472
第一、清偿义务人474
第二、一般之第三人474
第二项 清偿人474
第三、有利害关系之第三人(代位清偿)475
第三款 清偿之客体481
第一、一部清偿481
第二、代物清偿483
第三、间接给付485
第四款 清偿地487
第五款 清偿期490
第六款 清偿之费用492
第七款 清偿之抵充494
第八款 清偿之效力494
第三节 提存501
第一款 提存之意义501
第二款 提存之要件502
第二、提存之当事人503
第一、提存之原因503
第三、提存之标的物505
第三款 提存之效力506
第一、提存人与债权人间之效力506
第二、债权人与提存所间之效力508
第三、提存人与提存所间之效力509
第四节 抵销510
第一款 总说510
第一、抵销之意义510
第二、抵销与抵销契约511
第二款 抵销之要件511
第一、须有抵销之适状512
第二、须无抵销之禁止515
第三款 抵销之方法518
第四款 抵销之效力519
第五节 免除521
第一、免除之意义521
第二、免除之要件522
第三、免除之效力523
第六节 混同523
第一、混同之意义523
第二、混同之原因524
第三、混同之效力525
附论:论更改525
第一、更改之意义525
第二、更改之要件526
第三、更改之效力528
第四、更改与其类似制度之比较529
本书参考书目531
热门推荐
- 2061986.html
- 136496.html
- 563442.html
- 2284504.html
- 2197713.html
- 708218.html
- 307687.html
- 3756902.html
- 1049177.html
- 1314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0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8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6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5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7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