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 上
  •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1461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 册)3

第一篇 综 述3

第一章 工程简介3

第一节 建设目的和意义3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3

第三节 建设程序与决策4

第二章 工程概况8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8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11

第三节 工程特点和主要工程数量12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14

第三章 综合评价16

第二篇 建设管理19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19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23

第三章 建设管理机构27

第一节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27

第二节 部门职能28

第四章 设计管理31

第一节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31

第二节 初步设计阶段32

第三节 项目实施阶段32

第五章 质量与安全35

第一节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5

第二节 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和闭合41

第三节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42

第四节 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46

第五节 安全质量事故的教训与建议47

第六章 施工组织48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48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与重大调整49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54

第四节 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58

第七章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62

第一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62

第二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71

第八章 投资控制73

第一节 项目投融资体制73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73

第三节 合同管理75

第四节 验工计价管理77

第五节 财务管理78

第六节 变更设计管理79

第九章 征地拆迁80

第一节 省部纪要80

第二节 用地报批80

第三节 征地拆迁实施80

第四节 “三电”迁改86

第十章 环境保护88

第一节 复垦与绿化88

第二节 噪声、振动、电磁等88

第三节 水土保持90

第四节 环境管理90

第五节 竣工验收92

第十一章 工程监理95

第一节 监理管理机构与监理机构设置95

第二节 监理制度97

第三节 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98

第四节 质量验收制度102

第十二章 工程接口管理105

第十三章 工程咨询110

第一节 工程咨询模式110

第二节 主要工程咨询成果112

第十四章 信息化管理115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115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119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122

第一节 物资采购122

第二节 物资供应123

第三节 质量控制124

第十六章 队伍管理125

第一节 对专业队伍要求125

第二节 岗位培训128

第三节 劳务使用129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131

第一节 建设文化131

第二节 劳动竞赛131

第三节 廉政建设132

第四节 路地和谐共建132

第十八章 建设协调135

第十九章 工程验收138

第一节 验收方式138

第二节 静态验收138

第三节 动态验收139

第四节 初步验收141

第五节 安全评估141

第二十章 工程决算与资产托付143

第一节 工程决算143

第二节 资产托付143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144

第三篇 勘察设计153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153

第二章 线路设计156

第一节 线路走向与重大方案比选156

第二节 重大设计原则的确定159

第三章 地质勘察162

第一节 勘察工作概况162

第二节 工程地质选线167

第三节 重大工程及地质复杂工点的工程地质勘察172

第四节 经验及体会179

第四章 路基设计181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181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88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190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193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195

第六节 路堑设计199

第七节 填料设计201

第八节 过渡段设计203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206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209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210

第五章 桥涵设计214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214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17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220

第四节 墩台设计224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227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设计和特殊桥梁结构229

第七节 桥面系工程设计236

第八节 涵洞工程设计237

第九节 沉降变形设计238

第六章 隧道设计240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240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41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243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247

第五节 特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263

第六节 洞口设计269

第七节 洞内设施设计270

第八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271

第九节 防排水设计278

第十节 辅助坑道设计282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284

第十二节 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技术措施285

第七章 轨道设计288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288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89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290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291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304

第六节 道岔设计309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316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316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17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323

第四节 引入枢纽工程设计328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334

第六节 动车整备基地设计335

第七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337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339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339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40

第三节 一般站房设计341

第四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设计342

第五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363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366

第十章 通信设计368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368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368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372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374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383

第十一章 信号设计387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387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388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389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390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04

第十二章 电力设计407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407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408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410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411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25

第十三章 牵引供变电设计427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427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428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429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430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39

第十四章 综合SCADA系统设计441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441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442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接口设计443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443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54

第十五章 接触网设计455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455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456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458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459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69

第十六章 信息系统设计471

第一节 工程概况与主要工程数量471

第二节 规程规范和设计原则472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473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474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80

第十七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482

第一节 工程概况、特点及主要工程数量482

第二节 规程规范与设计原则483

第三节 与相关专业的接口484

第四节 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485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488

第十八章 综合接地系统490

第一节 设计概况及系统构成490

第二节 主要技术方案及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490

第十九章 工程接口设计493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493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494

第二十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499

第一节 概 述499

第二节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99

第三节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501

第二十一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503

(下 册)539

第四篇 工程施工539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539

第一节 综 述539

第二节 代表性大型临时设施建设方案540

第二章 路基工程547

第一节 地基处理547

第二节 A、B组填料选择及填筑工艺551

第三节 软岩改良填料土填筑工艺554

第四节 基床表层填筑555

第五节 过渡段填筑557

第六节 路基压实质量标准558

第七节 路基质量检测项目及方法560

第八节 新型支挡结构施工564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系统施工568

第十节 路基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576

第十一节 经验与体会578

第三章 桥涵工程581

第一节 基础施工581

第二节 墩台施工589

第三节 简支箱梁制架592

第四节 简支、连续梁桥位现浇604

第五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617

第六节 特殊结构桥梁施工648

第七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672

第八节 涵洞工程施工680

第九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683

第四章 隧道工程685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685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699

第三节 洞口工程施工750

第四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755

第五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工程施工757

第六节 防排水施工764

第七节 辅助坑道施工767

第八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773

第五章 轨道工程780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780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783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823

第四节 道岔施工831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851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859

第一节 一般中间站场施工859

第二节 长沙南站站场施工867

第三节 联络线施工869

第四节 长沙动车运用所施工873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879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879

第二节 长沙南站站房施工883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施工891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901

第八章 通信工程905

第一节 工程概况905

第二节 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工法906

第三节 子系统调试924

第四节 联调联试929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936

第九章 信号工程937

第一节 工程概况937

第二节 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工法943

第三节 子系统调试948

第四节 联调联试951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959

第十章 电力工程961

第一节 工程概况961

第二节 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工法963

第三节 子系统调试975

第四节 联调联试977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979

第十一章 牵引供变电工程981

第一节 工程概况981

第二节 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工法982

第三节 子系统调试1004

第四节 联调联试1007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1008

第十二章 综合SCADA系统1012

第一节 工程概况1012

第二节 关键工艺工法1013

第三节 子系统调试1017

第四节 联调联试1020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1021

第十三章 接触网工程1024

第一节 工程概况1024

第二节 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工法1024

第三节 子系统调试1054

第四节 联调调试1063

第五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1067

第十四章 信息系统1069

第一节 工程概况1069

第二节 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工法1071

第三节 调试有关情况1082

第四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1085

第十五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1086

第一节 工程概况1086

第二节 关键工艺流程、工法和控制要点1087

第三节 调试有关情况1092

第四节 经验体会和建议1093

第十六章 综合接地系统1095

第一节 路基综合接地1095

第二节 无砟轨道综合接地1096

第三节 桥梁综合接地1096

第四节 隧道综合接地1097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1099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的施工1099

第二节 工程接口的质量控制1105

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1112

第一节 原材料选择1112

第二节 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1115

第三节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1116

第十九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1122

第一节 概 况1122

第二节 接触网系统1123

第三节 通信系统1128

第四节 信号系统1132

第五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1140

第六节 综合接地1144

第七节 电磁兼容1148

第八节 环境振动、噪声及声屏障测试1151

第九节 路基及过渡段1167

第十节 轨道动力性能测试1176

第十一节 大号码道岔动力性能测试1182

第十二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1186

第十三节 动车组动力学、牵引制动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1197

第十四节 动车组动力学性能检测1212

第十五节 动车组弓网受流性能测试1214

第十六节 轨道、接触网状态检测1218

第十七节 总结论和建议1222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1225

第一章 科研与技术创新的组织和实施1225

第二章 科研与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1227

第三章 各专业工程技术创新1231

第一节 路基工程1231

第二节 桥梁工程1231

第三节 隧道工程1231

第四节 轨道工程1232

第五节 通信工程1232

第六节 信号工程1233

第七节 电力工程1235

第八节 牵引供变电工程与综合SCADA系统1237

第九节 接触网工程1238

第十节 信息系统1238

第十一节 防灾与安全监控工程1239

第十二节 其 他1240

附录一 大事记1242

附录二 参建单位1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