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对外开放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汉对外开放史
  • 武汉市档案馆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3383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2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对外开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开放,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引擎1

一、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武汉对外开放的非典型性1

序言 殷增涛 1

第一节 选择的必要——选择什么?3

一、疯狂的扩张时代3

上篇3

第一章 近代武汉开放的人文环境3

二、无奈的选择与顺应潮流的纠葛6

三、变局振动下的湖北武汉9

二、在原生型与次生型之间:武汉早期现代化发展的“汉口特性”12

第二节 开放性的生存空间13

一、重利的价值取向传统13

二、吞吐四方的发展区位17

三、经济活跃的广袤周边24

三、在被动与主动之间:武汉对外开放晚发早至的奥秘28

第三节 开放型的文化范式28

一、兵、商相糅的文化特色28

二、多元取向的文化底蕴34

三、儒、道互补的文化气质39

第一节 汉口开埠与江汉关的设置43

一、汉口开埠43

第二章 发展路向被扭转43

二、江汉关的设置50

第二节 租界的划定与洋行的设立69

一、汉口租界的划定69

二、洋行的设立88

第三节 外资银行与外资企业的创设100

一、汉口的外资银行100

二、汉口的外资工厂106

第三章 被迫开放下的嬗变116

第一节 商贸关系的变异116

一、传统贸易格局的突破116

二、传统商业航运业的转捩125

第二节 由抗争走向认同129

一、行帮角色作用的置换129

二、近代色彩的商品生产137

第三节 买办及其经济活动141

第四章 “十字架”征服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150

第一节 教会势力的侵入150

第二节 教会创设的学校与医院154

第三节 近代文化事业的兴起165

第四节 趋新求变的市民心态174

第五章 被动开放中的主动179

第一节 传统治术下的武汉社会180

第二节 张之洞督鄂184

第三节 张之洞的开放观192

一、“中体西用”论193

二、“商战”论198

三、“开门通商”论205

四、“以工为本”论210

五、外资可用论212

六、“兴学育才”论217

第四节 张之洞的开放举措221

一、张之洞推行近代化事业的基础条件221

二、掀起创建近代工业的浪潮227

三、以“商战”为风帆的近代商政256

四、近代文教事业的兴办259

第六章 “东方芝加哥”的崛起275

第一节 “东方芝加哥”溯源275

第二节 近代工业化运动的勃兴与武汉城市文明转型 278

一、张之洞督鄂前的武汉工业概况279

二、洋务实业格局的耸立280

三、民族工业的勃兴283

第三节 从传统商业市镇到开放性国际商埠293

一、近代商业贸易的全方位发展293

二、近代交通事业的肇启310

三、近代金融业的兴起315

第四节 市政兴革与武汉城市功能的提升320

下篇331

第七章 内陆开放型都会的形成331

第一节 近代的遗产332

一、从内贸型向国际贸易型的经济结构转型332

二、开放型城市社会经济形态之奠定335

第二节 从近代向现代的迈进344

一、政治鼎革与社会结构的变迁345

二、工业化与国际化的同步推进349

第八章 民初及中期的曲折开放历程359

一、从敌视到中立:列强对革命军的态度及其变化360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的对外政策360

二、鄂军政府的《对外宣言》362

三、湖北军政府后期的对外交涉活动366

第二节 民元以来的华洋矛盾与中外交涉369

一、“租界问题”及其交涉370

二、关于中外经济纠纷的交涉377

第三节 德、俄租界的收回与特区的设置380

一、德、俄租界的收回与特区体制的创设381

二、审慎平稳的接收与开放务实的善后处置383

三、二元分治、华洋共管的特区体制387

第四节 民元以来武汉地方政府的开放政策与举措390

一、民元以来武汉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391

二、开放精神与现代原则的接合:民初以来武汉的几次市政规划394

三、民国中期武汉市政当局的开放性经贸政策400

第九章 从开放走向国际化406

第一节 武汉“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06

一、近代武汉“国际市场”的形成407

二、民国时期武汉“国际市场”的发展409

第二节 武汉“国际市场”的结构特征418

一、武汉“国际市场”构成的多元性418

二、武汉“国际市场”贸易方式的间接性422

三、武汉“国际市场”商品构成的初级性424

第一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举措431

第十章 开放的“赤都”431

一、“赤都”开放性探析433

二、“革命化”教育与排外情结438

第二节 反帝爱国斗争的凯歌:英租界的收回442

一、收回英租界斗争的导火索442

二、铁腕外交的抗争445

三、英租界的收回及特三区的设置448

第三节 革命洪流中的外资外企450

一、革命洪流中的外国企业451

二、调和劳资关系——国民政府对外的主要举措455

三、对外经贸的衰退457

一、现代市政组织的建立461

第十一章 民国中期的社会开放与经济发展461

第一节 武汉建市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461

二、现代市政事业的全面发展463

三、经济与政治的开放发展466

第二节 民国中期开放的停滞与社会经济的衰退469

一、民国时期武汉社会经济概况469

二、外贸大埠地位的衰颓及其原因472

第十二章 殖民统治下的畸形开放480

第一节 沦陷时期的涉外机关及外国在汉机构团体480

一、沦陷时期的伪政权和涉外机构480

二、沦陷时期外国在汉机构团体483

一、沦陷初期亲日反英美政策的宣传485

第二节 一边倒的畸形开放政策485

二、沦陷初期汉奸政府的涉外活动488

三、太平洋战争后亲日反英美政策的进一步发展491

第三节 日本在汉经济掠夺与对外经贸的全面衰退495

一、军事经济掠夺与殖民经济的初步确立495

二、排挤欧美势力,垄断对外贸易501

三、对外贸易全面下降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影响504

第四节 沦陷时期的租界社会507

一、沦陷初期的法租界507

二、沦陷时期的租界生活508

三、日、法交还租界和特三区管理权510

第五节 沦陷时期的殖民文化与教育511

一、亲日反共的文化政策511

二、日伪统治下的新闻和出版业512

三、日伪统治下的大众文化516

四、沦陷时期的文化团体518

五、殖民统治下的奴化教育520

第十三章 开放的全面萎缩524

第一节 “光复”后的“洋务”——日侨集中区里的“开放”524

一、对日、德侨民的政策524

二、武汉地区日本等国侨民的管理525

三、全方位“训导”与“思想训练”527

四、日、德侨民取向与“训导”的效果531

五、“集中管理”中的“开放”533

六、日本侨民东渡遣返534

第二节 “新汉口都市计划”与“利用外资”的谋划535

一、“利用外资”意识的萌动535

二、依赖美资建桥的幻梦537

三、《新汉口市建设计划大纲》与“利用外资”537

四、“拿来主义”与《利用外资议案》540

五、故调重弹:《新汉口之展望》542

第三节 外经外贸全面萎缩544

一、日本洋行势力退出武汉544

二、航运阻塞与外轮禁入内河及其影响547

三、汉口外贸地位一落千丈552

第四节 片面的“开放”:美国在汉势力急剧增长560

一、美国在汉社会政治影响及其领事馆活动561

二、战后美国经济势力的渗透566

三、美国文化的浸透568

第五节 金融危机与外资外企的撤出571

第十四章 开放的间歇579

第一节 外商势力退走武汉579

一、解放初期武汉外商概况579

二、对外商企业的监管与处置583

三、解放初期武汉外商的营运简况586

第二节 排斥与选择:建国初期的开放态势591

一、对西方国家态度及有关举措592

二、一边倒的对外开放与商贸598

第三节 对外经贸一波三折604

一、灵活务实的经贸政策与外贸的恢复604

二、武汉外贸口岸的开辟608

三、外贸政策的调整与贸易额剧烈波动610

第四节 武汉海关闭关:开放进程的间歇614

一、“封锁”、“禁运”的国际背景与“一边倒”的历史选择614

二、武汉海关闭关616

后记6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