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
  • 刘新跃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457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视角与意义4

一、问题的界定4

二、问题的提出9

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16

四、研究的意义17

第二节 主要概念解析21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界定21

二、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界说22

三、耦合的概念界说25

第三节 相关研究概述28

一、科研管理创新28

二、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33

三、其他相关领域的管理创新37

四、国内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的不足之处38

第二章 管理创新主体的多元性40

第一节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的功能40

一、推动功能40

二、协调功能41

三、导向功能42

四、创新功能43

第二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主体的多元性43

一、管理创新主体的系统43

二、管理创新主体的特性44

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的多元性45

第三章 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54

第一节 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作用管理创新之借鉴54

一、国外政府机构资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54

二、政府管理创新的启示57

第二节 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作用问卷调查60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60

二、政治方向与学术自由的调查情况60

三、基金投入与资源配置的调查情况61

四、宏观调控与部门特殊利益的调查情况62

五、科研管理流程的调查情况62

六、科研评价与行政化倾向的调查情况63

第三节 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作用的体现与缺陷63

一、方向引领主导与学术自由背离导致价值危机64

二、投入机制主导与资源配置功利化导致资源危机66

三、宏观调控主导与部门特殊利益固化导致制度危机70

四、科研管理流程主导与程序公正缺位导致公信危机73

五、科研评价评审主导与评价评审行政化倾向导致质量危机76

第四节 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创新的方向78

一、观念的创新78

二、投入机制创新80

三、制度创新82

四、主体角色创新84

五、决策过程创新85

六、评价体制创新86

第四章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作用89

第一节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作用的外部要素分析89

一、教育的公共性与行政化管理倾向90

二、高校功能分化与差别对待94

三、编制管理与教师身份性薪酬96

第二节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作用的体现与优化期待98

一、发展战略组织与科研理念优化期待98

二、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优化期待100

三、科研人力组织与管理机制优化期待103

四、学科组织与基层单位组织优化期待105

五、情感组织与学术权力优化期待107

第三节 创新的方向109

一、理念创新109

二、学科管理创新111

三、科研管理人员与机构管理创新113

四、项目经费管理创新115

五、评价的管理创新116

六、协调管理关系117

第五章 教师科研人员的基础性作用119

第一节 教师科研人员基础性作用的问卷调查119

一、对象与方法120

二、结果与分析120

三、学术自由、科研主体地位、创新动力与环境的调查情况120

四、科研自主与科研生涯规划的调查情况121

五、生存发展需求与待遇的调查情况122

六、教师科研人员的责任自由、进取心和自律性的调查情况123

第二节 教师科研人员基础性作用的体现与阻碍124

一、学术自由平等与科研主体不公平124

二、科研自主与科研生涯规划性不强126

三、生存发展需求与待遇问题影响教师科研人员创新主动性127

四、责任自由与少数教师科研人员存在不思进取、学术自律性较差的现象128

五、创新动力与创新的社会环境不容乐观129

第三节 教师科研人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精品力作少之原因分析131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31

二、静态博弈132

三、静态博弈下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囚徒困境”133

四、导向机制135

五、激励机制136

六、约束机制137

第四节 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创新的外部条件137

一、激励概述138

二、运用组织人际关系管理理论鼓励教师科研人员自我管理139

三、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激励教师科研人员科研创新141

四、运用强化理论,营造科研外部环境142

五、运用公平理论,做好科研人员的评优考核142

六、运用期望理论,实现成果转化144

第五节 教师科研人员自我管理146

一、自我管理的理念146

二、自我管理的方向148

三、自我管理的方法150

第六章 多元主体的和谐耦合与政策设计152

第一节 观念植入153

一、多元主体管理理念的共同创新153

二、契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创新规律156

三、创新文化理念158

第二节 制度设计160

一、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间相互促进制度设计161

二、高校与教师间相互促进的制度设计168

三、相互监督制约机制的设计171

第三节 技术保障175

一、先进的技术是耦合的平台175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耦合的保障176

三、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是耦合的实现机制177

第七章 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现状与创新建议180

第一节 安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与管理工作概况180

一、安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概况180

二、安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概况184

三、安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92

第二节 安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建议195

一、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195

二、在高校层面198

三、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层面199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202

一、总结202

二、研究展望205

参考文献20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21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课题215

后记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