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强震动记录分析与应用 芦山Ms7.0地震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强震动记录分析与应用 芦山Ms7.0地震为例
  • 温瑞智,任叶飞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4809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强震-地震记录-地震反应分析-芦山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强震动记录分析与应用 芦山Ms7.0地震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强震动观测与芦山地震1

1.1 强震动观测1

1.1.1 国际发展简史1

1.1.2 我国数字强震动观测5

1.1.3 强震动记录应用12

1.2 芦山地震14

1.2.1 地震构造14

1.2.2 震源机制15

1.3 芦山地震的强震动记录19

1.3.1 主震记录19

1.3.2 余震记录21

参考文献23

第2章 地震动特性分析24

2.1 强震动记录数据处理24

2.1.1 数据常规处理24

2.1.2 数据深层处理26

2.2 地震动三要素31

2.2.1 幅值31

2.2.2 反应谱34

2.2.3 持时37

2.3 衰减特性40

2.3.1 与中国GMPE比较41

2.3.2 与NGA基础数据对比42

2.3.3 芦山地震动衰减模型拟合43

2.3.4 与NGA衰减模型对比45

2.3.5 区域性特征50

2.4 上/下盘效应54

2.4.1 上下盘划分54

2.4.2 峰值参数比较56

2.4.3 反应谱值比较58

2.4.4 与NGA模型比较60

2.5 地形效应62

2.5.1 典型台站分析62

2.5.2 不同台站间比较64

2.5.3 地脉动测试分析65

2.6 方向性效应67

2.6.1 中小地震方向性69

2.6.2 峰值方向性现象70

2.6.3 反应谱方向性现象72

2.6.4 持时方向性现象72

2.6.5 事件间傅氏谱比74

2.6.6 震源破裂参数反演77

2.7 小结82

参考文献85

第3章 谱比法分析地震动场地效应95

3.1 场地分类方法综述95

3.1.1 抗震规范指标法97

3.1.2 基于地质及地貌数据法99

3.1.3 反应谱形状法101

3.2 谱比场地分类方法102

3.2.1 H/V谱比法基本原理102

3.2.2 场地分类标准104

3.2.3 场地分类方法106

3.3 芦山地震台站场地分类110

3.3.1 记录选取与筛选110

3.3.2 场地分类流程111

3.3.3 分类结果112

3.4 场地非线性反应识别121

3.4.1 场地非线性反应识别方法122

3.4.2 芦山地震场地非线性反应研究125

3.5 小结134

参考文献136

第4章 广义反演法分析地震动构成143

4.1 地震动构成143

4.1.1 震源、路径与场地143

4.1.2 广义反演方法研究进展145

4.2 广义反演方法及强震动记录的选取147

4.2.1 广义反演方法147

4.2.2 强震动记录选取及处理151

4.2.3 参考事件的选取156

4.3 震源参数158

4.3.1 位移震源谱158

4.3.2 网格搜索方法确定震源参数159

4.3.3 Andrews方法确定震源参数166

4.4 品质因子169

4.4.1 品质因子169

4.4.2 Q值不确定性分析171

4.5 场地反应173

4.5.1 场地反应比较分析173

4.5.2 场地条件影响176

4.5.3 覆盖层厚度的影响177

4.6 小结179

参考文献181

第5章 强震动与滑坡190

5.1 地震滑坡190

5.1.1 地震与滑坡190

5.1.2 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评估191

5.1.3 芦山地震滑坡灾害191

5.2 Newmark位移理论模型192

5.2.1 Newmark位移理论模型192

5.2.2 简化Newmark位移理论模型194

5.3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地震诱发滑坡判别195

5.3.1 确定临界加速度195

5.3.2 判别地震诱发滑坡198

5.4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滑坡危险性分析201

5.4.1 地震滑坡快速评估201

5.4.2 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204

5.5 小结210

参考文献211

第6章 地震动与地震烈度213

6.1 芦山地震宏观烈度与震害213

6.1.1 芦山地震宏观烈度213

6.1.2 典型结构震害214

6.1.3 典型台站附近工程震害218

6.2 芦山地震仪器烈度224

6.2.1 中国地震烈度表定义烈度225

6.2.2 美国ShakeMap仪器烈度226

6.2.3 谱烈度227

6.2.4 其他仪器烈度228

6.3 烈度异常区230

6.3.1 异常区震害230

6.3.2 地脉动测试230

6.3.3 测试数据分析232

6.4 小结236

参考文献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