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
  • 罗洪铁主编;周琪,张家建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533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人才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人才概述1

(一)人才的含义和类型1

(二)人才的本质属性9

(三)人才的价值13

二、人才学概述18

(一)人才学的诞生和发展18

(二)人才学的研究对象35

(三)人才学的理论体系37

第二章 人才学的理论基础39

一、马、恩、列、斯的人才思想39

(一)关于人才重要作用的论述39

(二)关于人才素质的论述42

(三)关于人才环境的论述44

(四)关于人才的培养、识别、选拔和使用的论述47

二、我国三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54

(一)毛泽东人才思想54

(二)邓小平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论述64

(三)江泽民的人才思想72

第三章 人才开发的历史考察83

一、人才开发的历史考察83

(一)前农业文明时代的人才开发(距今300万年~350万年左右至新石器时代)84

(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人才开发(新石器时代~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87

(三)工业文明时代的人才开发(15世纪末16世纪初为下限)97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105

二、人才思想的历史演变116

(一)西方国家的人才思想史简述117

(二)我国古代和近代人才思想简史139

第四章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158

一、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158

(一)人才素质形成阶段158

(二)外在活动质变阶段164

(三)社会承认阶段165

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研究168

(一)理论界关于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的探讨168

(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170

(三)研究人才规律的意义181

第五章 先天素质与成才191

一、先天素质的含义及其形成191

(一)先天素质的含义191

(二)先天素质的形成193

二、先天素质对成才的影响198

(一)先天素质与成才关系的有关观点199

(二)先天素质对成才影响的具体表现202

三、人的潜能的研究与开发的概况205

(一)生命科学对人的潜能研究206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对人的潜能研究与开发210

四、优化先天素质,促进人才成长212

(一)优化先天素质的重要意义212

(二)优化先天素质的主要措施213

第六章 人才的素质研究220

一、人才素质理论的历史考察220

(一)人才素质理论的历史发展考察220

(二)人才素质理论历史考察的启示223

二、人才素质的结构与功能224

(一)人才素质的含义与结构224

(二)人才素质的作用237

三、人才素质的开发246

(一)人才素质的开发的条件246

(二)人才素质的开发253

第七章 人才成长的环境研究269

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理论269

二、中外人才成长环境理论研究综述276

(一)中国古代关于人才成长环境的理论276

(二)西方国家关于人才成长环境的理论282

三、人才环境概述287

(一)人才环境的涵义和类型287

(二)人才环境的特点291

(三)人才环境的功能294

四、自然环境与人才成长301

(一)自然环境影响人才成长301

(二)人才影响自然环境310

五、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311

(一)社会环境影响人才成长311

(二)人才认识和改造社会环境349

第八章 人才的社会承认353

一、社会承认概述353

(一)社会承认的含义和属性353

(二)社会承认的构成要素355

(三)社会承认的类型358

(四)社会承认的作用360

二、社会承认的原则和方式362

(一)社会承认的原则362

(二)社会承认的方式366

三、社会承认的科学化369

(一)社会承认理论的深入研究369

(二)社会承认组织建设的加强370

(三)社会承认队伍建设的加强371

四、社会承认失误的减少和避免372

(一)社会承认失误的含义373

(二)社会承认失误产生的原因374

(三)社会承认失误减少和避免的对策378

第九章 人才结构研究382

一、人才结构概述382

(一)结构概述382

(二)人才结构的一般理论385

(三)人才结构的类型387

二、研究人才结构的意义389

三、人才群体结构研究390

(一)人才群体结构概述391

(二)人才群体结构的基本功能398

(三)人才群体结构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402

四、人才结构优化416

(一)人才结构优化的含义和原则416

(二)人才结构优化的途径419

第十章 人才的识别、选拔和考核424

一、人才的识别424

(一)人才识别的含义及意义424

(二)中国古代人才识别历史考察429

(三)人才识别的方法432

二、人才的选拔444

(一)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历史考察444

(二)人才选拔的原则450

(三)人才选拔的方式459

三、人才的考核463

(一)人才考核的含义与意义463

(二)我国人才考核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464

(三)人才考核的内容472

(四)人才考核的步骤及方法475

(五)人才考核中的社会化评价482

第十一章 人才的使用489

一、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和用人制度489

(一)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489

(二)中国古代用人制度演变505

二、中国近现代人事制度的演变512

(一)中国近代人事制度的发展512

(二)新中国初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备51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停滞517

(四)改革开放初期干部人事制度的恢复、发展和改革518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和深化519

(六)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演变史的反思521

(七)中国共产党的用人思想522

三、人才使用的原则与方法525

(一)人才使用的原则525

(二)人才使用的方法527

四、人才的评估和激励529

(一)人才的评估529

(二)人才的激励543

五、人才使用中的再开发552

(一)人才使用中再开发的内涵和类型552

(二)人才使用中再开发的方法553

第十二章 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558

一、人才流动558

(一)人才流动的含义、类型和必然性558

(二)人才流动的规律、作用和形式563

(三)人才流动的原则572

二、人才市场研究574

(一)人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574

(二)我国人才市场的作用578

(三)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建设580

主要参考文献592

后记6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