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杂技艺术通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安作璋主编;刘玉荣,刘德增,李予济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 ISBN:978754426026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54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720页
- 主题词:杂技-戏剧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杂技艺术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杂技2
概述2
第一章 上古三代杂技的起源与雏形5
第一节 杂技与渔猎活动5
一、杂技与飞石索的关系5
二、杂技与鱼叉鱼镖的关系7
三、拟声工具对杂技的影响8
四、杂技与“飞去来器”的关系9
五、杂技与弹弓弓箭的关系9
第二节 杂技在生产劳动中孕育成长13
一、农业手工业与杂技13
二、畜牧生产与动物的驯养15
第三节 远古战争与角抵角力21
一、角抵21
二、“讲武之礼”与射御、士举鼎22
第四节 拟兽形象的出现23
一、祭祀中的拟兽形象23
二、驱傩中的拟兽形象25
三、百兽率舞26
第五节 古优、古乐舞和远古游戏对杂技的影响29
一、古优、古乐舞对杂技的影响29
二、远古游戏蕴含的杂技技巧32
第六节 幻术与傀儡戏33
一、周穆王与化人33
二、偃师的傀儡戏34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杂技的发展35
第一节 歌舞杂技的兴起35
一、民间歌舞与杂技35
二、都市文化的繁盛与杂技艺人卖艺37
三、诸侯王对声色的追求38
四、士阶层的崛起与杂技的关系40
五、岩画中的杂技图像40
第二节 不断形成的杂技技艺41
一、耍弄技41
二、顶技43
三、橦技44
四、投掷技46
五、力技和口技48
六、角抵49
七、俳优52
八、幻术的出现55
九、动物驯化的发展56
第三节 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61
一、斗鸡走狗61
二、射雉弹鸟62
三、秋千长跷63
四、击剑64
第四节 伎艺人的生活及社会地位66
一、牛马不如的生活66
二、生命没有保障69
三、主人的私有财产71
第二编 秦汉时期的杂技74
概述74
第一章 秦汉杂技的发展76
第一节 早期的乐舞百戏76
一、秦罢讲武之礼为角抵百戏76
二、汉武帝扩大乐府及大型乐舞队伍的出现77
第二节 汉代出现的杂技热79
一、帝王显贵对杂技的崇尚79
二、民间对杂技的喜好83
第三节 汉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杂技84
一、杂技与外交活动84
二、中外杂技的相互影响85
第四节 汉代辞赋中对杂技的描述87
一、张衡《西京赋》中的杂技88
二、李尤、曹植辞赋中的杂技91
第五节 汉代杂技的表演形式92
一、宴乐百戏92
二、广场献艺94
三、行进表演94
四、院落百戏95
第二章 众技纷呈的汉代杂技97
第一节 汉代杂技的主要技艺97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97
二、幻术143
三、马上技艺148
四、动物戏149
第二节 汉代杂技的艺术特色154
一、独特的技巧154
二、追惊逐险的表演154
三、求新出奇的技艺155
四、华丽的服饰道具156
五、乐舞技的综合体现157
第三节 艺人的生活及社会地位158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杂技162
概述162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技164
第一节 杂技的缓慢发展164
一、在战乱中曲折发展的杂技164
二、多民族杂技的汇合168
三、南北杂技的不同风格169
第二节 杂技的主要技艺170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170
二、幻术179
三、马上技艺186
四、动物戏186
第三节 杂技与社会文化189
一、杂技与封建统治189
二、杂技与宗教190
三、杂技与乐舞191
四、杂技与文化生活192
五、杂技的社会地位192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杂技193
第一节 杂技的兴盛193
一、宫廷杂技渐趋兴盛193
二、杂技管理机构的增设196
三、民间杂技的发展197
四、南北杂技的融合200
五、多中心的杂技201
六、杂技演出的盛况201
第二节 杂技的各种形式及艺术风格206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206
二、幻术224
三、马上技艺228
四、动物戏229
第三节 中外杂技的大交流234
一、中国杂技东传日本234
二、“天竺伎”的传入238
三、波斯幻术的传入239
第四节 杂技与社会文化240
一、杂技与封建统治240
二、杂技与宗教243
三、杂技与乐舞244
四、杂技与文化生活245
五、杂技的社会地位247
第四编 宋辽金元时期的杂技250
概述250
第一章 宋代的杂技252
第一节 杂技的繁荣昌盛及特点252
一、宋代杂技昌盛的原因252
二、民间杂技的繁荣255
三、政治性降低,娱乐性增强256
四、新节目的涌现257
五、官民协作联合演出258
六、开放性与交流性的民族杂技大融合259
第二节 各具特色的演出形式260
一、富有特色的广场演出——“诸军百戏”260
二、宫廷杂技表演——圣寿节献艺265
三、大赦时杂技乐舞表演267
四、元宵盛会中的杂技表演267
五、观酺百戏270
六、艺人的作艺场所272
七、“路歧人”与撂地卖艺280
八、村落百戏281
第三节 杂技的主要技艺282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282
二、幻术296
三、马上技艺299
四、动物戏300
第二章 辽金元时期的杂技305
第一节 辽金时期的杂技305
一、射柳与击鞠306
二、少数民族的杂技308
第二节 元代的杂技309
一、元代杂技的衰落309
二、元代的杂技技艺312
附录 记载杂技资料较多的著述320
一、调露子《角力记》320
二、陈旸《乐书》322
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324
四、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324
五、耐得翁《都城纪胜》324
六、赵昇《朝野类要》325
七、吴自牧《梦粱录》325
八、周密《武林旧事》326
九、马端临《文献通考》326
十、《宋史·乐志》328
第五编 明清时期的杂技330
概述330
第一章 明清杂技的发展332
第一节 杂技发展的新特点332
一、宫廷杂技的衰落332
二、民间杂技的繁荣335
第二节 民间的杂技活动336
一、行香走会336
二、江湖卖艺347
三、走堂会349
第三节 戏剧表演中的杂技技艺350
一、戏剧中串演杂技幻术的原因350
二、神话剧中的杂技351
三、武打戏中的杂技352
四、文戏中的杂技352
五、黄梅戏和徽班中的杂技353
六、戏剧中的幻术与机关布景356
第二章 明清杂技的艺术成就358
第一节 宫廷杂技359
一、明代宫廷中的杂技359
二、清代宫廷中的杂技361
第二节 民间杂技的表演技艺366
一、各种形式的形体技艺366
二、幻术390
三、马上技艺398
四、动物戏400
第三节 农民起义军中的杂技艺人409
一、杂技艺人的悲惨生活409
二、杂技艺人与农民起义411
附录 记载杂技资料较多的著述414
一、王圻及其子王思义《三才图会》414
二、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414
三、陈眉公《神仙戏术》414
四、蒲松龄《聊斋志异》415
五、张潮《虞初新志》415
六、徐珂《清稗类钞》415
第六编 近现代杂技418
概述418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晚清时期的杂技420
第一节 杂技的缓慢发展420
一、杂技发展面临的困境420
二、宫廷杂技的冷落422
第二节 江湖杂技表演技艺424
一、常见技艺表演424
二、晚清的戏法及唐再丰的《鹅幻汇编》444
三、动物戏449
第三节 民间民俗活动中的杂技技艺459
一、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杂技技艺459
二、其他民间民俗活动中的杂技技艺462
第四节 吴桥和宁津地区的杂技468
一、吴桥的杂技门派468
二、宁津的杂技活动469
第五节 杂技艺人的隐语——“春典”473
一、“春典”的产生及作用474
二、“隐语”与“春典”475
三、“春典”中的“放块”说475
第六节 中外杂技的交流与融合476
一、外国马戏魔术进入中国476
二、中国杂技艺人到国外演出483
三、中外杂技的相互融合488
第二章 民国时期杂技的发展492
第一节 舞台杂技魔术492
一、舞台杂技的发展492
二、舞台魔术的发展505
三、魔术知识的传播活动513
第二节 民间杂技马戏的发展517
一、杂技马戏班团的发展517
二、演出设施的更新和多种经营方法521
三、马戏班团的表演技艺523
第三节 杂技艺人的作艺场所531
一、北京天桥的杂技活动531
二、上海游乐场所中的杂技活动551
三、天津“三不管”及附近地区的杂技活动559
四、开封相国寺的杂技活动569
五、汉口新市场及其杂技活动574
第四节 抗战期间杂技艺人的爱国行动576
一、杂技艺人的义演与捐献活动576
二、“卖口”中的抗日宣传577
三、百人舞狮团578
四、魔术表演中的抗日宣传578
第五节 中外杂技交流的进一步发展579
一、外来马戏表演及有关马戏内容的影片579
二、在国外演出的中国杂技艺人及班团584
三、中外杂技的合作演出587
四、中外魔术的交流及相互影响590
第六节 延安杂技600
一、延安杂技的萌芽600
二、延安业余杂技团601
三、延安杂技团603
四、延安西北儿童剧团605
五、延安杂技的特点及表演技艺605
附录609
附表1 晚清及民国时期来华演出的部分外国马戏魔术班团及艺人609
附表2 晚清及民国时期活动在社会上的我国部分杂技魔术班团及艺人615
附表3 晚清及民国时期我国杂技魔术班团及艺人演出的部分杂技魔术节目618
结束语620
大事记623
参考文献629
图版与插图目录638
后记653
热门推荐
- 2955094.html
- 3802966.html
- 658943.html
- 379240.html
- 2701979.html
- 2810385.html
- 3449404.html
- 2279402.html
- 2581964.html
- 3459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8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4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8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2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0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1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2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3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