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谭史斋论稿五编 第5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学勤总顾问;葛志毅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9116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史学-中国-古代-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谭史斋论稿五编 第5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文化与士1
引言:士为中国文化之仆隶1
一、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4
二、师道与学统7
三、学统、道统与政统20
结语:士作为中国式的独特人文角色26
重论士之兴起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地位27
一、以士为代表的新型四民社会之兴起27
二、士原本为周代贵族社会基层管理者的身份33
三、孔子设教与士的人文性格转换37
试论分封与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问题42
一、早期分封在研究中国古代国家文明起源问题中的意义42
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路径45
三、渊源于氏族制的姓氏制度与分封49
四、早期分封的再诠释53
五、《路史》关于分封与姓氏的记述56
六、余论:等级制分封与国家文明的起源59
封建概念考辨63
一、封建63
二、分器、分物与分封67
释炎帝神农氏71
奚仲作车考论79
一、奚仲作车79
二、车正考辨84
三、奚仲作车的文化史意义88
四、乘龙、驾马与作车96
五、车圣奚仲与薛国历史110
重论孔子的历史文化定位问题117
一、孔子地位在汉代的官方定位与《春秋》素王说117
二、“五四”及“文革”时期对孔子的批判与战国封建论126
三、孔子继承周礼为华夏文化缔造根脉132
结语139
试论儒家的君子人格及其道德形上学理念140
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人遭遇与儒家的君子道德责任伦理人格理想140
二、儒家道德人文化的“天”、“命”概念146
结语:儒家道德形上学及其人文理性之思辨深度157
试论《左传》是事义兼传的儒学化史籍159
一、汉代以来经学背景下的《左传》之争159
二、孔子儒家的君子理想162
三、儒家君子的崇学品格166
四、儒家的君子之学169
五、《左传》出于儒家175
六、《左传》与儒家君子之学的渊源关系179
结论:《左传》是一部既传事又传义的儒学化史籍184
《左传》“君子曰”与儒家君子之学186
一、君子概念内涵的转换186
二、《左传》“君子曰”之由来及其影响190
三、《左传》“君子曰”与《公羊》、《榖梁》“君子”解经语之比较194
结语:儒家的君子之学202
元亨利贞释论204
一、“元亨利贞”所谓四德本为占辞204
二、《周易》中的占辞209
汉代《易》学与谶纬图书之学213
一、《易》学与谶纬图书213
二、谶纬图书与河洛受命218
三、谶纬图书释义221
结语:河图洛书与汉《易》象数学231
郑玄研究论纲232
小议历史与历史学的意义245
一、小引:历史是一种承载245
二、认识主体在史学中的地位影响247
三、以史为鉴与史学研究251
四、历史知识的本质253
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255
一、以史为修身立国的纲纪大法255
二、直书实录的史法正义262
三、鉴戒垂训的深意史旨266
四、注重史家的德业修养273
先秦的记事史官与史籍281
一、史官之职与历史记事281
二、编年纪事方法产生于西周厉、宣之世289
三、《春秋》、《尚书》与《诗》的编纂297
余论:历史记事的经世功能303
战国诸子史学思想发凡305
一、诸子学说取证于历史310
二、对社会历史的合理解释311
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316
四、邹衍的历史观321
五、诸子史学思想成就的历史地位327
结语:史学与中国文化329
论传统学术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史学科学化问题330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理性传统及其在近代遇到的挑战330
二、世界文化背景下中国近代史学的科学化追求334
三、中国文化性质的现代反思340
四、余论:务必关注史学的人文特征341
“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346
一、国学思潮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346
二、国粹、国故、国学诸概念的辨析349
三、国学与科学355
四、国学与中国学术文化传统366
结语:“国学”与现代中国学术之建立373
说诚375
后记378
热门推荐
- 596458.html
- 3726165.html
- 532367.html
- 1990768.html
- 3580895.html
- 1107966.html
- 149106.html
- 861654.html
- 1139262.html
- 3818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6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4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9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1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7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1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