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学之形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土田健次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41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学之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宋代思想史研究的根本问题1
一、思想与思想史1
二、思想史上的变革期5
第二节 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12
一、什么是道学12
二、道学资料的独特性18
第一章 北宋的思想运动30
第一节 走向庆历前后的思想动态30
第二节 欧阳修——中央的动向43
一、问题之所在43
二、理45
三、人情55
四、自然与简易64
五、从欧阳修到王安石68
第三节 陈襄——地方的状况70
一、问题之所在70
二、新型讲学者72
三、讲学的内容78
四、性善说与颜子好学论82
五、《周易讲义》的特点88
六、陈襄学术的走向91
第二章 二程的先行者94
第一节 胡瑗——程颐之师94
一、问题之所在94
二、乐论与教育论97
三、对《易经》的解释106
四、胡瑗学术与程颐115
第二节 周程授受再考119
一、对周敦颐神话的检讨119
二、二程的态度121
三、程门的姿态130
四、连续与断绝133
第三节 周敦颐在宋代思想史上的地位136
一、周敦颐的思想倾向136
二、周敦颐思想的来源140
三、宋初古文家的性格144
四、从周敦颐到二程147
第四节 两种太极图150
一、周敦颐“太极图”之种种相150
二、“太极图”的思想159
第三章 程颢思想的基本结构164
一、天理164
二、善与恶170
三、对佛教的意识172
四、万物一体与敬177
五、气180
第四章 程颐思想与道学的登场184
第一节 程颐思想中所谓的“理一”184
一、初期道学者之间的协同感184
二、程颐“理一”论的要旨187
三、道学的万物一体观192
四、程颐的“理”概念202
五、善恶与训诂210
第二节 检证“理气二元论”的观点214
一、问题之所在214
二、道与阴阳217
三、性与气219
四、禀气与气化222
五、感应、盛衰、消长224
六、真元之气225
第三节 程颐《易传》的思想228
一、《易传》的意义228
二、《周易正义》批判的两种倾向230
三、《周易正义》批判的立足点234
四、《易传》的倾向236
五、《周易正义》与胡瑗对易的理解240
六、《易传》对易的理解247
七、《易传》中的“理”256
八、《易传》之诸特徵261
第五章 道学与佛教、道教264
第一节 道学与佛教的议论之“场”和范畴264
序说264
一、形成了共同的“场”267
二、道学之所得270
第二节 道学与华严教学277
序说277
一、根据“止”来批判佛教280
二、对法界观的理解282
三、程颐《易传序》的问题285
四、理性287
五、用以批判佛教的“理”289
小结292
第三节 就死的问题来看道学对佛教的批判294
序说294
一、道学的生死观295
二、道学以后310
第四节 二程的气论与道教312
一、程颢312
二、程颐315
第六章 对立者的思想318
第一节 王安石学术的结构318
一、问题之所在318
二、《周礼义》的特点322
三、《字说》的特点326
四、王安石的制度论332
五、“一道德”之含义342
六、王学与道学347
第二节 苏轼思想的轮廓353
序说353
一、道354
二、性365
三、天与人377
四、科举382
五、佛道389
小结394
第七章 道学的形成与展开399
第一节 晚年的程颐399
序说399
一、崇政殿说书400
二、流放涪州411
三、晚年415
第二节 杨时的立场426
序说426
一、反王学的立场430
二、祖述者的立场444
小结455
结语457
第一节 朱熹在道学史上的地位457
第二节 朱熹道统论的特点465
一、两重正统性465
二、与传灯论的差异468
三、师道论470
四、相反的两种要素473
五、道统论的去向474
中文版后记478
热门推荐
- 1388808.html
- 231331.html
- 1452594.html
- 2038288.html
- 2294081.html
- 1612217.html
- 3395127.html
- 2855498.html
- 3656941.html
- 1400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6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5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1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8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