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满族 保山瓦房乡水沟洼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良方主编;满族调查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24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 满族 保山瓦房乡水沟洼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区域背景情况1
二、选择理由2
三、调查过程3
第一章 民族溯源6
一、民族渊源6
(一)民族源流6
(二)民族迁徙6
(三)水沟洼满族的来源7
二、历史陈述9
(一)保山市历史沿革9
(二)瓦房乡历史沿革10
(三)水沟洼村历史沿革11
第二章 生态环境12
一、地理位置12
二、环境和资源12
(一)地形12
(二)气候12
(三)土壤13
(四)水文和水利资源13
(五)矿产和石材资源14
(六)自然植被14
(七)野生植物14
(八)野生菌类15
(九)野生动物15
(十)旅游资源16
(十一)栽种和饲养的动植物资源16
三、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17
(一)居住地的选择17
(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格局18
(三)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20
(四)水资源的利用22
(五)森林资源的利用24
(六)野生植物的利用26
(七)草场资源的利用27
(八)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28
(九)栽种作物和饲养家畜29
四、水沟洼发展的环境压力30
(一)自然力形成的环境压力30
(二)人类行为形成的环境压力31
五、环境生态意识33
(一)传说33
(二)现代环境意识34
六、环境与生态建设36
(一)村寨的环境建设36
(二)庭院的美化37
第三章 人口38
一、人口的自然状况38
二、人口的素质状况39
(一)身体素质39
(二)文化素质40
三、人口的行职业结构41
四、生育状况42
五、人口的迁移流动43
六、计划生育44
第四章 经济46
一、所有制形式的变化46
二、种植业47
(一)种植业结构47
(二)土地耕作制度和方法47
(三)生产工具49
(四)粮食作物49
(五)经济作物53
三、养殖业56
(一)养殖品种56
(二)饲养情况57
(三)销售情况58
四、手工业58
(一)编织业59
(二)冶铁业59
(三)制鞍架59
(四)酿酒60
(五)石匠60
(六)木工60
五、商品贸易61
(一)衡量器61
(二)市场61
(三)商品定购62
(四)市场交易62
(五)个体工商业63
六、消费66
(一)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66
(二)消费心理67
(三)消费能力68
七、扶贫70
八、经济来源72
第五章 社会婚姻家庭74
一、社会结构74
(一)家族74
(二)村社机构77
(三)社团组织79
(四)社会分层(按经济收入分)82
二、族群关系83
(一)本民族内部的关系83
(二)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84
三、婚姻86
(一)传统的婚姻制度86
(二)择偶规则87
(三)婚配条件88
(四)婚姻的成立89
(五)婚姻礼仪89
四、家庭91
(一)家庭结构及形成原因91
(二)家庭功能93
(三)家庭规模94
(四)家庭分工95
第六章 村级政治组织及村民的政治态度96
一、政治体系96
(一)建国后村级政治组织的变迁96
(二)水沟洼村满族担任党和政府干部的情况96
(三)水沟洼村的政治权力97
二、政治参与98
(一)政治参与的形式98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100
三、政治沟通101
四、政治文化103
(一)政治认同103
(二)政权取向103
(三)政治信任105
(四)民主法制取向106
(五)对政治“输入”与“输出”的取向111
(六)政治能力112
(七)政治效能感114
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15
(一)党支部和村委会115
(二)社长116
(三)乡人大代表116
(四)村务建设117
第七章 多民族融合的文化125
一、居住习俗125
(一)居住环境及房屋布局结构125
(二)房屋的建造和落成仪式126
二、饮食习俗130
(一)饮食的结构和进餐时间130
(二)婚丧嫁娶饮食131
(三)吃生肉的习俗和杀年猪131
(四)各种肉类腌制品132
(五)腌菜的种类及制作132
(六)其他风味食品132
(七)饮酒喝茶133
(八)待客习俗134
三、人生礼仪习俗134
(一)出生和命名134
(二)认干爹(妈)和作朋友(姐妹)135
(三)恋爱、求婚和订婚136
(四)结婚过程和仪式137
(五)丧葬139
四、岁时节日习俗141
(一)春节141
(二)其他节日142
五、其他文化样式143
(一)服饰143
(二)手工艺品144
(三)玩具游戏145
(四)现代传媒文化145
六、文学艺术145
(一)神话传说145
(二)山歌146
(三)壁画147
(四)墓群147
第八章 民族教育149
一、传统教育方式与内容149
(一)家庭教育149
(二)礼仪教育151
二、现代基础教育152
(一)学校概况152
(二)师资队伍概况154
(三)师资培训155
(四)教学设备155
(五)教育收费和教师待遇156
(六)教学情况156
(七)素质教育158
(八)满族教师黄加艾简介159
三、成人教育159
(一)耕读小学159
(二)扫盲夜校160
(三)农技校160
第九章 科技与卫生161
一、民族医药及医疗161
(一)民族医药及文献161
(二)民族传统治疗方法161
(三)现代医疗技术的运用162
(四)医德与医术的传授方式162
(五)卫生室与医疗设施162
(六)巫医163
二、百工技艺163
(一)传统酿酒工艺163
(二)金麦糖制作164
(三)制茶工艺164
(四)土制布纺织165
(五)菜花腌菜165
(六)干腌菜的制作166
(七)水磨166
(八)编织工艺167
(九)妇女传统手工艺167
三、现代科技的推广167
(一)现代科技部门的设置167
(二)科技人员的培养168
(三)科技的宣传169
四、现代科技的引进运用169
(一)粮食作物技术的引进和运用170
(二)养殖业技术的引进和运用174
(三)林业水利科技的引进和运用176
(四)医疗卫生科技的引进和运用177
(五)加工业科技的引进和运用179
(六)兰花栽培技术179
(七)采矿业科技179
(八)交通运输科技180
(九)信息传播科技181
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181
(一)科技与生产发展182
(二)科技与生活发展184
(三)科技与人口素质185
(四)科技与观念更新186
第十章 宗教190
一、民间宗教190
(一)山神崇拜190
(二)祖先崇拜191
(三)财神崇拜193
(四)土神崇拜197
(五)铁神崇拜201
(六)其他崇拜202
二、佛教203
三、香通(端公)204
参考书目206
后记207
热门推荐
- 668253.html
- 2669151.html
- 2133374.html
- 2129705.html
- 2348669.html
- 2703676.html
- 3807038.html
- 1089174.html
- 2597041.html
- 1844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2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5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2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2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4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4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7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7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