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袁毓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ISBN:978710006688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配价语法面面观1
第一节 “价”的定义和性质2
1.1.1 配价的化学插曲2
1.1.2 语言学上的“价”4
第二节 配价语法和依存语法7
1.2.1 配价和依存观念的源流7
1.2.2 配价语法和依存语法的关系12
1.2.3 历史的思考:青年语法学派的影响17
第三节 配价语法和格变语法21
1.3.1 解释语义学和生成语义学21
1.3.2 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26
1.3.3 从离散的格到原型角色32
第四节 配价语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38
1.4.1 配价语法在法国和德国的发展38
1.4.2 定价原则和动词的配价分类42
1.4.3 样例:一个配价语法的实用模式47
第二章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概观55
第一节 动词的“系”和句子分析56
2.1.1 动词的“系”及其各种补词56
2.1.2 动词的“系”和句式安排63
第二节 动词的“向”和歧义指数69
2.2.1 动词的“向”和句法空位69
2.2.2 名词配价和歧义指数77
第三节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兴起和发展85
2.3.1 对国外配价语法理论的介绍和评论85
2.3.2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全面展开88
第四节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中的理论分歧95
2.4.1 配价这种范畴的性质和基础95
2.4.2 确定价数的标准和测试方法102
第三章 汉语动词的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112
第一节 动词的价和配价层级113
3.1.1 动词的配价层级:联、项、位、元113
3.1.2 提取元的框架:原子句118
第二节 动词的联和语义场景124
3.2.1 语义场景的结构化:“框架一槽”和填项124
3.2.2 联的确定原则:典型性、现实性、适中性、专门性125
3.2.3 语义场景的词汇化:最小义项和最纯义项128
第三节 动词的项和句子压模130
3.3.1 联的语义角色化:格指派130
3.3.2 记忆容量的后果:句子压模137
第四节 配位方式和语义过程140
3.4.1 透视域的句法化:配位方式140
3.4.2 调整配位的语义机制:格的细分、合并和转化144
第五节 配位方式和语法过程150
3.5.1 调整配位的语法机制:(1)话题化150
3.5.2 调整配位的语法机制:(2)述题化156
第六节 配价语法和汉语语法的意合机制165
3.6.1 从基础句到派生句165
3.6.2 配位方式和意合机制167
第四章 一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171
第一节 从配价层级到配位方式172
4.1.1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困境172
4.1.2 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174
第二节 一元一位动词的配价和配位175
4.2.1 一元一位一项一联动词,简称一元动词175
4.2.2 一元一位二项二联动词,简称一元二项动词177
4.2.3 假一元二位动词178
第三节 一元二位动词的配价和配位179
4.3.1 一元二位二项二联动词,简称一元二位动词179
4.3.2 一元二位二项三联动词,简称一元二位三联动词184
4.3.3 一元二位二项四联动词,简称一元二位四联动词187
4.3.4 一元二位二项五联动词,简称一元二位五联动词188
4.3.5 一元二位三项三联动词,简称一元二位三项动词189
4.3.6 一元二位三项四联动词191
第四节 一元三位动词的配价和配位192
4.4.1 一元三位三项六联动词,简称一元三位六联动词192
4.4.2 一元三位四项五联动词194
第五节 形容词的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195
4.5.1 形容词和动词的界线195
4.5.2 一元形容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197
4.5.3 二元形容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203
第六节 从配价语法走向意念—交际语法208
4.6.1 对配价层级的反思208
4.6.2 走向意念—交际语法209
第五章 二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215
第一节 二元二位二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216
5.1.1 二元二位二项二联动词,简称二元动词216
5.1.2 二元二位二项三联动词,简称二元三联动词224
第二节 二元二位三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226
5.2.1 二元二位三项三联动词,简称二元三项动词226
5.2.2 二元二位三项四联动词,简称二元三项四联动词231
5.2.3 二元二位三项五联动词,简称二元三项五联动词234
第三节 二元二位四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235
5.3.1 二元二位四项四联动词,简称二元四项动词235
5.3.2 二元二位四项五联动词,简称二元四项五联动词236
第四节 二元三位三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237
5.4.1 二元三位三项三联动词,简称二元三位动词237
5.4.2 二元三位三项四联动词,简称二元三位四联动词245
5.4.3 二元三位三项五联动词,简称二元三位五联动词253
第五节 二元三位四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256
5.5.1 二元三位四项四联动词,简称二元三位四项动词256
5.5.2 二元三位四项五联动词262
5.5.3 二元三位四项六联动词269
第六节 二元三位五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274
5.6.1 二元三位五项五联动词,简称二元三位五项动词274
第七节 对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的再认识277
第六章 准二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279
第一节 准二元动词的归类和分类281
6.1.1 确定准二元动词的分布框架281
6.1.2 协同动词和针对动词的分布框架284
第二节 准二元动词构成的基本句式287
6.2.1 协同动词构成的基本句式287
6.2.2 针对动词构成的基本句式294
第三节 准二元动词句的语义模式299
6.3.1 协同动词句的语义模式299
6.3.2 针对动词句的语义模式303
第四节 常用的准二元动词及其界限307
6.4.1 常用的协同动词307
6.4.2 常用的针对动词308
6.4.3 准二元动词的内部差异和外部界限309
第五节 配位方式的转变和谓词价的飘移311
6.5.1 动词和形容词在配位方式上的差异311
6.5.2 谓词的支配能力和介词的作用316
6.5.3 谓词和介词的合并322
第六节 零元谓词和二元不及物动词324
6.6.1 零元谓词及其假论元324
6.6.2 二元不及物动词328
第七章 三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332
第一节 取得义三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33
7.1.1 表示取得义的三元动词333
7.1.2 谓词隐含造成的三元动词336
7.1.3 使动用法造成的三元动词338
7.1.4 表示称号的三元动词340
第二节 给予义三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42
7.2.1 不能用介词引导与事的三元动词342
7.2.2 在后面用“给”引导与事的三元动词344
7.2.3 在前面用“给”引导与事的三元动词349
7.2.4 在前后用“给”引导与事的三元动词350
7.2.5 用“向/给”引导与事的三元动词353
第三节 三元四联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55
7.3.1 表示取得义的三元四联动词355
7.3.2 表示给予义的三元四联动词356
7.3.3 三元五联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58
7.3.4 三元四项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60
第四节 准三元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63
7.4.1 三元一位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63
7.4.2 表示取得义的三元二位动词365
7.4.3 表示给予义的三元二位动词368
7.4.4 表示协同义的准三元动词372
第五节 动词的语义预设和配价转变376
7.5.1 动词意义的转变及其对与事的预设376
7.5.2 给予—取得两向动词的配价和配位382
第八章 主谓谓语句的配价和配位分析387
第一节 主谓谓语句和汉语的类型388
第二节 主谓谓语句的语义连结模式389
8.2.1 VP的自由说明语作S/S’389
8.2.2 VP的补足语作S/S’391
8.2.3 隐含的谓词的补足语作S/S’393
第三节 主谓谓语句的句法派生过程395
8.3.1 动词宾语的前移及其条件395
8.3.2 内嵌宾语的前移及其条件399
8.3.3 降级宾语的前移及其条件401
第四节 话题化过程和话题结构403
8.4.1 话题化过程的形式规则403
8.4.2 汉语和英语在话题结构上的一致性405
8.4.3 多重话题结构的语用和配列特征407
第五节 跟话题化相关的语法过程411
8.5.1 话题化的语法后果411
8.5.2 主语和话题的语法特性414
8.5.3 基础句的主语和派生句的主语418
第六节 递归原则和参数设定421
第九章 述结式的配价和配位分析423
第一节 述结式及其构件的配价423
9.1.1 V1+V1→VC424
9.1.2 V2+V1→VC425
9.1.3 V2+V2→VC2426
9.1.4 V3+V1→VC427
9.1.5 V3+V2→VC3428
9.1.6 配价整合: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428
第二节 述结式的论元整合的类型429
9.2.1 并价:述结式的价数等于述语和补语的价数之和429
9.2.2 消价:补语动词以述语动词为配价成分431
9.2.3 共价: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的从属成分所指相同434
第三节 述结式论元指派的准入规则438
9.3.1 论元整合的结果:等价、减价和增价438
9.3.2 使动关系的层次及其论元指称440
9.3.3 述结式论元指派的准入规则444
第四节 述结式配价的控制—还原分析447
9.4.1 V1+V1→VC447
9.4.2 V2+V1→VC449
9.4.3 V2+V2→VC2455
9.4.4 V3+V1→VC456
9.4.5 V3+V2→VC457
9.4.6 V1+V2→VC458
第五节 由述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和派生句式459
9.5.1 从基础句到无标志的派生句的推导459
9.5.2 从无格标句到有格标句的派生过程468
第六节 多义述结式及相应的配位方式475
9.6.1 述结式的施受指称及相应句式475
9.6.2 使役的“让”字句和被动的“让”字句478
第十章 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的互动482
第一节 从动词配价走向句式配价482
10.1.1 动词配价学说和论元结构理论482
10.1.2 动词变价和论元增容过程485
10.1.3 句式语法和句式配价489
第二节 表达精细化和句式套用、词项代入491
10.2.1 句式意义从何而来?491
10.2.2 句式套用和词项代入494
10.2.3 动词代入的语用动因:表达的精细化497
第三节 句式对动词的选择限制条件501
10.3.1 句式的不完全能产性501
10.3.2 语义场景和基本层次概念504
10.3.3 义项固定、词汇衍生和论元结构改变506
第四节 句式扩张的认知基础和逻辑机制512
10.4.1 句式套用的认知基础:隐喻投射和完形包装512
10.4.2 归纳和类推:超越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之间的循环论证516
10.4.3 句式扩张的逻辑机制:归因推理和动因解释519
第五节 从原理走向规则的互动研究522
附录 关于配价语法研究答客问525
0.开场白525
1.研究配价语法的缘起525
2.理论背景和学术渊源528
3.徘徊于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之间530
4.整体把握和还原论分析532
5.配价语法和汉语语法的意合机制533
6.配价语法和认知解释536
7.句法的串行推导和大脑实时处理541
8.在方法的背后寻找智慧547
参考文献551
术语索引563
英文目录571
旧版后记574
新版后记576
热门推荐
- 725750.html
- 1158329.html
- 751.html
- 3840126.html
- 463121.html
- 682139.html
- 2418732.html
- 3640113.html
- 85930.html
- 2382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4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0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3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3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3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8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5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7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