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下
  • 王文光,朱映占,赵永忠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22404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历史-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西南民族1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1

一、民国时期政府治理西南的背景1

二、民国时期政府及相关政党、学术团体治理西南的思想3

三、民国时期政府对西南的治理目标与政策9

四、民国时期西南的政区设置12

(一)四川省的政区设置13

(二)西康省的建立与政区设置18

(三)云南省的政区设置22

(四)贵州省的政区设置33

(五)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治边机构设置41

五、民国时期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建设44

(一)经济建设44

(二)国民教育47

(三)民政建设53

(四)宗教管理6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西南民族61

一、民国时期对西南民族的认识与研究62

二、民国时期四川省的民族65

(一)民国时期四川的罗罗66

(二)民国时期四川的番族72

(三)民国时期四川的羌民77

(四)民国时期四川的苗人81

(五)民国时期四川的么些83

(六)民国时期四川的土家84

三、民国时期西康省的民族84

(一)民国时期西康的番族85

(二)民国时期西康的罗罗98

(三)民国时期西康的羌人103

(四)民国时期西康的其他民族103

四、民国时期云南省的民族104

(一)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概述104

(二)民国时期云南的罗罗105

(三)民国时期云南的窝泥126

(四)民国时期云南的傈僳132

(五)民国时期云南的倮黑138

(六)民国时期云南的古宗141

(七)民国时期云南的西番142

(八)民国时期云南的么些143

(九)民国时期云南的怒人145

(十)民国时期云南的俅人146

(十一)民国时期云南的阿昌147

(十二)民国时期云南的山头149

(十三)民国时期云南的民家152

(十四)民国时期云南的摆夷157

(十五)民国时期云南的苗人167

(十六)民国时期云南的瑶人178

(十七)民国时期云南的僮僚181

(十八)民国时期云南的仲家185

(十九)民国时期云南的卡佤186

(二十)民国时期云南的崩龙189

(二十一)民国时期云南的蒲满190

(二十二)民国时期云南的回族193

(二十三)民国时期云南的其他民族200

五、民国时期贵州省的民族202

(一)民国时期贵州的苗人204

(二)民国时期贵州的仲家214

(三)民国时期贵州的侗家219

(四)民国时期贵州的仡佬221

(五)民国时期贵州的木佬225

(六)民国时期贵州的水家226

(七)民国时期贵州的佯黄228

(八)民国时期贵州的僮家228

(九)民国时期贵州的瑶人229

(十)民国时期贵州的罗罗230

(十一)民国时期贵州的土家233

六、民国时期西南民族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234

(一)经济发展状况234

(二)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变迁236

(三)文化教育239

第三节 民国时期西南的民族关系241

一、民国时期的西南与内地241

(一)国人对西南民族的认知241

(二)西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247

(三)西南少数民族的国家观及其对政府民族政策的反应249

二、民国时期西南各省之间的关系255

(一)川藏、滇藏关系255

(二)川康关系257

(三)川滇黔关系258

三、西南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59

(一)西南地方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59

(二)西南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61

四、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271

(一)政治关系271

(二)经济关系272

(三)社会文化关系273

五、外国因素对西南民族关系的影响276

(一)侵略与抵抗对国内民族关系的影响277

(二)基督教对西南民族关系的影响277

(三)外国人的相关活动对西南民族关系的影响284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西南民族28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西南的治理及政区设置287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南287

二、西南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289

(一)云南的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289

(二)贵州的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292

(三)四川的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29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西南的政区设置与调整295

(一)西南的政区设置295

(二)西南的政区调整299

第二节 中央民族访问团、少数民族参观团与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00

一、中央民族访问团对西南民族的访问300

(一)中央民族访问团对云南民族地区的访问301

(二)中央民族访问团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访问304

二、西南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和内地参观访问305

三、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06

(一)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07

(二)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10

(三)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312

第三节 西南的民族识别与西南现代各民族的形成313

一、西南民族分布的基本特点313

(一)现代西南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13

(二)现代西南壮侗语族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15

(三)现代西南苗瑶语族苗族、瑶族的分布特点317

二、西南的民族识别318

(一)民族识别调查318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标准320

(三)民族识别经历的几个阶段323

(四)对西南民族识别的反思333

三、四川省(含重庆市)的民族336

(一)四川的彝族336

(二)四川的藏族337

(三)四川的羌族339

(四)重庆的土家族340

(五)重庆的苗族340

(六)四川的傈僳族341

(七)四川的布依族342

(八)四川的蒙古族342

(九)四川的壮族343

(十)四川的白族344

(十一)四川的回族344

(十二)四川的纳西族345

(十三)四川的满族345

(十四)四川的傣族346

四、云南省的民族347

(一)云南的彝族347

(二)云南的白族352

(三)云南的藏族353

(四)云南的哈尼族355

(五)云南的纳西族358

(六)云南的傈僳族359

(七)云南的阿昌族361

(八)云南的基诺族362

(九)云南的怒族364

(十)云南的独龙族365

(十一)云南的景颇族368

(十二)云南的普米族369

(十三)云南的拉祜族370

(十四)云南的壮族371

(十五)云南的布依族373

(十六)云南的水族374

(十七)云南的傣族375

(十八)云南的布朗族377

(十九)云南的德昂族380

(二十)云南的佤族380

(二十一)云南的苗族381

(二十二)云南的瑶族382

(二十三)云南的满族384

(二十四)云南的蒙古族385

(二十五)云南的回族387

五、贵州省的民族388

(一)贵州的苗族388

(二)贵州的布依族389

(三)贵州的侗族390

(四)贵州的土家族391

(五)贵州的彝族392

(六)贵州的仡佬族392

(七)贵州的水族393

(八)贵州的回族394

(九)贵州的白族396

(十)贵州的瑶族397

(十一)贵州的壮族397

(十二)贵州的畲族398

(十三)贵州的毛南族398

(十四)贵州的蒙古族399

(十五)贵州的仫佬族400

(十六)贵州的满族401

(十七)贵州的羌族402

六、西南各民族的文化402

(一)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文化402

(二)壮侗语族各民族的文化407

(三)苗瑶语族苗族、瑶族、畲族的文化409

(四)孟高棉语族各民族的文化412

(五)当代西南民族的非物质文化与文化保护419

(六)当代西南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423

第四节 中国西南当代的民族关系426

一、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建立42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民族关系的变化426

(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428

(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曲折发展431

(四)“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破坏440

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西南民族关系444

(一)西南民族工作中的拨乱反正444

(二)日益巩固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4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南民族关系451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大事年表454

参考文献528

后记5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