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封建”考论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封建”考论 第2版
  • 冯天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545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封建”考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记1

第一章 “封建”本义10

一、释“封”11

二、释“建”14

三、释“封建”17

四、西周封建22

五、东周封建、郡县并行35

六、秦汉以下:制度主流“非封建”44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60

一、秦廷议“封建”61

二、汉、晋“封建论”64

三、唐代“封建论”70

四、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74

五、“封建”有益思想学术创发论86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91

一、《文献通考·封建考》92

二、两种《续文献通考》及《皇朝文献通考》、《皇朝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105

三、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108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113

一、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113

二、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四民平等”122

三、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并汲纳西义129

四、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135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140

一、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140

二、Feudalism释义148

三、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155

四、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宗法封建”与“契约封建”160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167

一、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168

二、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173

三、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181

第七章 日本学界对“封建时代”的定位及历史分期说186

一、日本启蒙学者以“籍土之制”、“封建之制”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187

二、“封建时代”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194

三、“封建时代”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203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212

一、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观213

二、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217

三、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认定“封建时代”终止于周末,秦以下为“霸朝”223

四、章太炎的“封建”观229

五、孙中山对“封建”概念的把握,拒绝“反封建”提法,坚持“反专制”的一贯主张233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240

一、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241

二、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245

三、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252

四、陈氏“反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泛化的“封建×”格式对后世影响甚巨257

五、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264

第十章 苏俄及共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272

一、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273

二、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281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289

一、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290

二、“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293

三、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295

四、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299

五、其他论说304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317

一、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318

二、“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321

三、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324

四、指称现实中国为“封建”的论说产生原因探略330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333

一、泛化“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334

二、1926年以后毛著泛化“封建”用例337

三、《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342

四、“五种社会形态”单线递进说为泛化封建观提供理论框架347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357

一、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358

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361

三、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366

四、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土地可转让的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373

五、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379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392

一、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393

二、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397

三、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402

四、钱穆及其《国史大纲》406

五、张荫麟及其《中国史纲》409

六、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410

七、胡适及其《今日思想界的一大弊病》413

八、雷海宗及其《中外的春秋时代》420

九、费孝通及其《皇权与绅权》422

十、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426

十一、齐思和、胡厚宣论“封建”430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434

一、中国历史分期鸟瞰434

二、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441

三、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445

四、周秦之际: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转化,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转化452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455

一、名辩之学不可轻慢456

二、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创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460

三、秦以下两千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置、形义脱节464

四、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467

五、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477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皇权时代”取代“封建时代”486

一、“宗法制”的流变486

二、“民得买卖”土地制度(地主制)的演绎496

三、“大一统”的“专制帝制”趋于强化504

四、秦至清两千余年的社会形态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此一历史阶段简称“皇权时代”515

五、试拟中国历史分期名目:原始时代—封建时代—皇权时代—共和时代518

附录(一) 皇帝梦:皇权时代的一种社会心理520

附录(二) 从士人效忠对象的变化,看封建时代与皇权时代的差异526

结语531

主要参考文献539

跋549

第二版后记5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