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现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后现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王新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414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后现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后现代与后现代背景1

第一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内涵1

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内涵之辨1

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相关概念解读6

第二节 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9

一、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9

二、后现代在解构中的建构13

第三节 后现代背景的特征16

一、思想观念的后现代转向17

二、文化内涵和形式的后现代转向18

三、思维方法的后现代转向22

第二章 后现代背景下的大学教育27

第一节 当代大学的转变27

一、功利化教育目的观的形成27

二、文凭的贬值与就业的不确定性29

三、大学的社会化和虚拟化趋势30

四、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疏离化倾向33

第二节 后现代大学的来临34

一、多元化的价值体系35

二、碎片化的学习时空37

三、被削弱的知识垄断39

第三节 后现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41

一、“政治教育目的”论与“去行政化”趋势41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诉求的博弈43

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45

第三章 后现代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51

第一节 后现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51

一、教师知识结构面临转型52

二、教师的地位受到影响53

三、教师的学术权威受到挑战54

四、教师的职业发展面临困境56

第二节 后现代背景下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58

一、后现代背景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59

二、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评价96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影响102

一、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102

二、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110

第四章 后现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1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和多样性教育模式的转变118

一、统一性与多样性教育模式的内涵118

二、后现代对当代统一性教育模式的解构119

三、后现代视野下多样性教育模式的建构12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教育模式的转变126

一、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解构127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129

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建构13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静态和动态教育模式的转变136

一、思想政治教育静态和动态教育模式的内涵136

二、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静态教育模式的解构139

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动态教育模式的建构144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启示150

一、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诠释151

二、后现代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154

三、后资本主义时代文化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58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63

一、现代主义的课程观163

二、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167

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思想政治课程的解构181

四、后现代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构194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后现代背景的应对216

第一节 应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16

一、坚持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服务的原则216

二、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继承精神217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下的多元并存218

四、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219

第二节 应对时应当处理的几组关系224

一、处理好“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224

二、处理好“软教育”与“硬教育”的关系226

三、处理好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关系229

四、处理好批判性与建构性的关系231

第三节 应对的具体措施233

一、防止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图谋,扭转僵化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倾向234

二、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36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后现代发展趋势240

四、推进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242

参考文献246

中文部分246

英文部分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