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追寻她们的人生 第6卷 女新闻工作者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卢小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ISBN:978751271279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女性-新闻工作者-访问记-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追寻她们的人生 第6卷 女新闻工作者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热爱音乐让我与广播结缘——贾玉芝访谈录2
编者按2
1.4岁失去父亲,寡母带大姐妹俩3
2.从小就喜欢唱歌,读书念到了女师大4
3.因病得福未返校,在家赶上“天晴了”6
4.迷上青年联合会,开启人生智慧7
5.战略转移断舍离,一步迈进新天地8
6.阴错阳差当教员,革命队伍称同志9
7.巧机缘进了吉林台,傻大胆创办文艺组11
8.吃午饭惹出玩笑话,长条凳牵来好姻缘13
9.半生躬耕少儿部,廿载倾情“小喇叭”15
访谈员后记22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朱军访谈录24
编者按24
1.金色童年,雅礼编织摇篮梦25
2.八年离乱,少年饱尝愁滋味26
3.五年耕读,革命启蒙在周南29
4.木兰从军,倚马可待刀笔记32
5.“约法三章”,军旅夫妻战地情34
6.“战地玫瑰”,三千里江山放异彩36
7.转业地方,事业家庭一肩挑43
8.蹲点采访,新闻一线是咱家48
9.勇于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50
10.关注进程,这才是我们的责任51
11.新闻一线,给生命注入活力54
12.热心公益,晚霞初照有余晖58
13.遗憾多多,唯愿人祸天灾少59
访谈员后记62
在新闻这片“草原”上纵马驰骋——斯热歌访谈录64
编者按64
1.故乡本名达巴克,蒙汉通融大富屯65
2.顺应历史之变,抓机遇草房致富兴文67
3.随“八一一”起义,从“世战”前线到内战前线,再闯烽火前线70
4.跌宕人生“四落四起”,感恩耀邦求实精神扶我再生80
5.当桥梁抓问题,政治真诚带业务84
6.捧接绵绵情,亲亲留人间88
7.离而不休,尽第二生命职责90
访谈员后记96
我本一棵“三类苗”——周建英访谈录98
编者按98
1.父亲希望我做个英勇的女子99
2.母亲给我的启发101
3.“亡国奴是不能笑的”103
4.少年时代的偶像有秋瑾105
5.大学期间牢记父亲的三个叮嘱107
6.“三类苗”承受阳光雨露109
7.南国山野和华南虎狭路相逢112
8.猴眼敲醒了人脑116
9.周总理关心救治烧伤女工118
10.永远难忘的老师——李瑞环121
11.从采访曹禺田汉到琢磨萝卜白菜124
12.想当一辈子记者的总编辑127
13.“拂袖儿”和“撒气儿”的故事130
14.12个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婚姻131
15.与“浅薄”宣战134
访谈员后记136
在北京的十一年是我的天堂——塔吉古勒·米尔伊达叶提访谈录138
编者按138
1.党给了我有活力的生命,枯木逢春139
2.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的汉族恩师和同事139
3.与庄学本一起采访141
4.每一天都生活在幸福和激情当中142
5.在北京,我什么福都享了;回新疆,我什么罪都受了144
6.我这50年默默忍受、相夫教子,很多人早已忘了我曾是新华社记者145
访谈员后记148
人生不烦恼——李钟秀访谈录150
编者按150
1.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51
2.在北京日报社工作时期156
3.在英文中国妇女杂志工作期间165
4.在中国妇女出版社工作时期175
5.退休生活和我的家庭177
访谈员后记183
梦想之路能走多远——金瑞英访谈录186
编者按186
1.出身皇族,祖父是光绪二品侍卫187
2.我出生就成了“丧门星”,是家中弃儿189
3.聪明学习好,家人开始刮目相看193
4.误打误撞考进人大新闻系,与梦想擦肩而过196
5.大学毕业“被爱情”,离开了北京200
6.山西17年,我的青春洒在了黄土地203
7.“文化大革命”袭来,在深渊里苦苦求生210
8.落户穷村,把自己炼成了农村妇女216
9.1975幸运年,平反了,有了第二个孩子219
10.调到中国妇女杂志社,成了“包公”记者220
11.用爱心帮助青少年罪犯走向新生227
12.为邓颖超写回忆录,重温伟人的情怀232
13.半百之年办政协报,困境之中梦想起飞235
14.转型公务员,参加十四届六中全会报告起草240
15.不管命运如何,总得打好人生这副牌241
访谈员后记243
磨出的青印永远去不掉了——郭玲春访谈录246
编者按246
1.童年经历了生活的动荡247
2.正直的父亲,善良的母亲,7个孩子一大家248
3.小时候我嗓门大,胆大,演讲得了第一名254
4.小学校里的“上海风情”255
5.男生送我贺卡,我意识到自己是女孩子259
6.我迷上了读剧本,图书馆成了半个家259
7.小时的作文比我写的新华稿好看261
8.5年大学,结识一帮好友,学会独立思考262
9.复旦剧社为我打开另一扇窗267
10.“四清”是我走向社会的开始268
11.“金山逝世”消息成为改进文风的契机272
12.懒散的作风让我愧对作协,愧对巴老275
13.记者生涯的最后几年277
14.我的婚姻和两任丈夫280
15.这辈子的欣慰与感激283
访谈员后记286
风雨平波有静潭——王秀琳访谈录288
编者按288
1.我的父亲母亲289
2.童年时期的懵懂印象290
3.新中国成立后才上小学290
4.边准备考初中边干农活儿292
5.我考上当地最好的中学293
6.我考上了山东大学295
7.母亲摆摊变卖家底支持我读书296
8.我和我的爱人297
9.工作没多久就赶上“文化大革命”298
10.《中国妇女》杂志复刊300
11.万里长城万里行301
12.谢绝了组织安排的“官职”302
13.创刊《中国妇女报》艰苦又快乐304
14.叫声“大姐”就觉得亲309
15.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310
16.我是个开明豁达的妈妈312
访谈员后记315
声音有约,40年意犹未尽——佟雅坤访谈录318
编者按318
1.我的父亲母亲:父亲特别谦和319
2.从小爱唱歌:外号“小夜莺”321
3.“文化大革命”中的转折:家人因出身问题被遣返回老家322
4.“上完大学再去行不行?”——祖国需要就是你的志愿324
5.“练兵”作业播出:播音部飞出了“金凤凰”326
6.麻袋装信:最初没想报名主持人330
7.“别把自己当盘菜”:是中央台这“喇叭”大332
8.恋爱受阻:出身不好的不让谈,出身好的还不让谈335
9.如果岁月重来:还会选择做播音,还是愿意做女性338
访谈员后记343
我庆幸此生没有虚度年华——白玛乔访谈录346
编者按346
1.该跟父母撒娇的年纪我离开了家乡347
2.糊里糊涂中决定了我一生的职业349
3.初当记者 激情满怀350
4.失意之时不曾动摇曾经的梦想353
5.温暖的家庭是我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357
6.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我庆幸此生没有虚度年华358
访谈员后记362
女闻天籁 润物细焉——叶咏梅访谈录364
编者按364
1.出生在黄浦江边,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共产党员365
2.举家北上援建国棉二厂 开放的家有自己立家之本367
3.活泼灵敏人称“叶猴”从小受宠“吃小灶”369
4.我考上市级重点中学 最喜欢的是体育课372
5.闹“文化大革命”赋闲去了工厂搞文艺编创初露锋芒374
6.当知青插队陕北星星沟 穿军装入伍西安小雁塔376
7.当编辑引出了广播生涯 天作合有情人终成眷属378
8.老天厚爱,给我成事的缘分383
9.广播人的由衷之情 成为作家期待的最高报酬385
10.敏而行编织信息网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87
11.“无极之路”让我顿悟人生 看淡名利使我追求完美390
12.退而不休编撰《天籁文库》 涉足绘画续写多彩人生394
访谈员后记398
我是一只自由飞翔的鸟——熊蕾访谈录400
编者按400
1.懵懂少时:一笑就收不住401
2.兵团岁月:他们人是真好409
3.南开时光:不学桥牌,英语就白学了415
4.考研经历:政治60分算高分了419
5.新闻生涯:硬碰硬的“特稿”数不胜数423
6.退休授业:有一次把学生给吓坏了435
7.最爱旅游:用英语表现了一把“吵架”438
访谈员后记442
我和《中国日报》的故事——黄庆访谈录444
编者按444
1.我的父亲母亲445
2.我考上了上外附中446
3.“文化大革命”中成为三班倒的工人447
4.我成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448
5.在堪培拉教育学院认识了我的他448
6.为解决两地分居忍痛割“爱”449
7.《中国日报》筹备小组英才济济451
8.参与《中国日报》创办工作453
9.1981年6月1日《中国日报》正式创刊454
10.《中国日报》的几个突破455
11.《中国日报》对我的培养456
12.1999年参加艾森豪威尔项目后的感想459
13.新闻工作者是在记录历史461
14.创办《二十一世纪英文报》462
15.发起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463
16.世界妇女大会的会刊和论坛464
17.对中国性别平等进程的忧思465
18.对外传播,从自卫到自信467
19.我又回到熟悉的大学讲堂468
20.对于女性来讲,玻璃天花板哪里都有469
21.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英文采访471
22.对于父母,我还有一点儿遗憾472
23.退休后写字、画画、出去走走474
访谈员后记476
附录 时代、组织和性别三重结构下的职业人生478
热门推荐
- 1188057.html
- 30707.html
- 2683530.html
- 3508661.html
- 2054907.html
- 2292626.html
- 3142623.html
- 3284457.html
- 1937712.html
- 2795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5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0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9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0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2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9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