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声技术基础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声技术基础 修订版
  • 管善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3752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声技术基础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声波 听觉 电声标准1

1-1《有关声波的基础知识》1

1-1-1声波的基本参量与波动方程1

1-1-2平面波 球面波 波阻抗率6

1-1-3声波的能量关系10

1-2《人类的主要听觉特性 电声标准的意义》14

1-2-1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特点 级的概念15

1-2-2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特点 音高与音阶18

1-2-3人类听觉的频率响应 响度级的概念21

1-2-4人类听觉的非线性24

1-2-5人类听觉的掩蔽效应 电声指标的相对性25

1-2-6人类听觉的延时效应27

1-3《常见声音信号的特点 电声系统的基本要求》28

1-3-1声音信号的波形——频谱特点28

一、声音信号的时程特点 电声设备的稳态与瞬态要求28

二、声音信号的频谱特点 电声设备的频带要求29

三、声音信号的声色 电声设备的线性与非线性要求35

四、声音信号波形的不对称特点40

1-3-2声音信号强度的计量特点信号的动态范围与电声系统的动态阈41

一、声音信号强度的计量值声音信号的峰值因数与峰平比42

二、声音信号声压(或电压)强度的计量时间特性53

三、常用音量表54

四、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与电声设备的动态阈58

附录1-1《波动方程的推导》61

附录1-2《一些听觉特性的测量结果》66

附录1-3《声学测量中的一些规定》69

第二章 室内声学74

2-1《室内声的组成》75

2-2《闭室的混响声与混响时间》76

2-2-1闭室的简正频率77

2-2-2闭室的混响声扩散与混响时间79

2-2-3室内吸声处理与常用吸声材料和结构89

一、多孔材料90

二、穿孔板结构91

三、共振板结构94

四、帘幕95

2-2-4 最佳混响时间96

一、厅堂96

二、自然混响播(录)音室97

三、短混响播(录)音室99

四、电视演播室99

五、文学播(录)音室100

2-2-5混响时间的测量101

2-3《室内声学比 房间常数 混响半径》105

2-4《前期反射声》108

2-5《人工延时——混响技术》110

2-6《隔声》112

2-6-1室内噪声标准112

2-6-2隔声措施的一般原则115

2-6-3 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量117

一、单层密实均匀结构的隔声118

二、双层密实均匀结构的隔声119

2-6-4固体声的隔离措施121

2-6-5室内噪声级的计算121

一、房间只有一面墙受到噪声干扰时的情况122

二、房间的各构件都有噪声透进时的情况127

附录2-1《有关的吸声特性》128

附录2-2《播音室吸声处理设计实例》129

附录2-3《各种人工混响设备(系统)特性的比较》135

附录2-4《一些专用隔声结构的隔声量》136

第三章 电声器件基础 扬声器137

3-1《电——力——声类比》138

3-1-1力学线路139

3-1-2声学线路154

3-1-3力学与声学混合线路168

3-2《声的辐射》172

3-2-1辐射阻抗172

3-2-2辐射指向特性182

3-3《电动扬声器》187

3-3-1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力——声总系统图189

3-3-2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输入阻抗192

3-3-3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196

3-3-4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声压特性205

一、低频声压特性207

二、中、高频声压特性214

三、指向特性220

3-3-5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非线性畸变224

3-3-6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扬声器箱228

一、开箱228

二、闭箱229

三、反相箱236

3-3-7号筒式电动扬声器248

一、号筒的等效输入力阻抗和输入声阻抗248

二、号筒引起的非线性256

三、号筒的指向性257

四、号筒式电动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258

3-4《扬声器声场的工程计算》262

附录3-1 《无限大障板上圆振动活塞对单面媒质施加的作用力推导》272

附录3-2《无限大障板上圆振动活塞产生的远区场声压推导》276

附录3-3《无限大障板上圆形扬声器低频声压灵敏度的推导》278

附录3-4 《低频反相箱上扬声器与孔洞分别辐射声压的求解》280

第四章 电声器件基础传声器283

4-1《声波接收》283

4-1-1声波接收器特性的表征与声波衍射的影响283

4-1-2声波接收器的种类和它们的特性285

一、压力式声波接收器285

二、压差式声波接收器288

三、复合式声波接收器297

4-2《动圈传声器》301

4-2-1压力式动圈传声器301

一、简单压力式动圈传声器301

二、动圈传声器工作频带的扩展311

4-2-2声复合式动圈传声器315

4-2-3动圈传声器的非线性畸变318

4-2-4动圈传声器的瞬态特性320

4-3《带式传声器》321

4-3-1压差式带式传声器322

一、压差式带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灵敏度特点322

二、压差式带式传声器的其他特性328

4-3-2压力式带式传声器和电复合式带式传声器329

4-4《电容传声器》333

4-4-1压力式电容传声器333

4-4-2声复合式电容传声器344

4-4-3压差式电容传声器与电复合式电容传声器346

4-4-4驻极体电容传声器351

4-4-5电容传声器的非线性畸变353

4-4-6电容传声器的瞬态特性355

4-5《各种传声器有关参量频响的比较》356

4-6《传声器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358

附录4-1《压力式声波接收器声一力变换因子的推导》360

附录4-2《压差式声波接收器声波作用力的推导》362

附录4-3《电容传声器产生的信号电势推导》363

第五章 磁带录声机365

5-1《磁带录声机的组成》366

5-1-1磁带录声机的机械系统366

5-1-2磁带录声机的磁——电系统373

5-2《录声磁带》378

5-3《超声频消磁原理》381

5-3-1消磁原理磁带微段的概念381

5-3-2对消磁超声频振荡器与消磁头的要求384

5-4《超声频偏磁录声原理》386

5-4-1磁带微段的录声磁化386

5-4-2超声频偏磁强度与录声质量390

5-4-3记录带磁通频响与录声均衡392

5-4-4记录带磁通强度399

5-4-5对录声系统的要求401

5-5《磁带放声原理》403

5-5-1磁带放声时的磁——电变换403

5-5-2放声高频损失406

一、放声磁头缝隙损失406

二、放声间隔损失409

三、磁头方位倾角损失410

四、磁头磁芯损失414

5-5-3低频轮廓效应414

5-5-4放声放大器的频率均衡417

5-6《磁带录声机的噪声与动态阈》421

5-6-1录声机的噪声421

一、磁带背景噪声422

二、直流剩磁噪声423

三、调制噪声424

四、磁带录声的特殊噪声——复印效应426

5-6-2磁带录声机的动态阈与信噪比426

附录5-1《我国专业磁带录声机(6.3毫米磁带)的国家标准(节录)》430

附录5-2《噪声降低设备》432

附录5-3《脉码磁带录声机简介》439

第六章 电声系统与调声控制台442

6-1《典型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442

6-1-1以声音信号为连贯主体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443

6-1-2以图象信号为连贯主体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446

6-2《电声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47

6-3《调声控制台》451

6-3-1调声控制台的声音信号通路451

一、信号输入451

二、信号混合455

三、节目放大器459

四、电平调整器459

五、线路放大器462

六、频响控制463

6-3-2调声控制台的电平图与电平调整器的极限衰减量465

6-3-3声音信号的监测与监听470

6-3-4输入通路开关与有关警示信号的联锁预选转接系统473

6-3-5对讲系统478

6-3-6人工延时与混响的引入480

6-3-7调声控制台的典型电路简介483

一、输入级电路484

二、输出级电路488

三、频响调节电路490

6-4《传声器拾声方法简介》493

6-4-1一些拾声原则494

一、拾声传声器适用声压级的确定494

二、拾声传声器指向性的确定495

三、拾声距离的确定496

四、注意减小声波干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502

五、有指向传声器近区效应的均衡507

6-4-2一些拾声实例508

一、单传声器拾声例508

二、多传声器拾声例509

三、活动声源的拾声513

第七章 立体声技术515

7-1 《立体声的特点》515

7-2《人对声源方向的判别机理》517

7-3《双声源给人的方向感立体声正弦定律》524

7-4《立体声信号的产生与声象方向的导演》530

7-4-1 X--Y制拾声方法 高频声象方向预校正530

7-4-2 M-S制拾声方法536

7-4-3 A--B制拾声方法537

7-4-4模拟人头制拾声方法与信号处理542

7-4-5单传声器拾声方法545

7-5《声象调节电路与立体声调声控制台》547

7-6《立体声与单(道)声的兼容 立体声信号的记录与传送》558

7-6-1磁带记录559

7-6-2唱片560

7-6-3无线电广播560

一、导频制调频广播561

二、极性调幅制调频广播564

7-6-4兼容的单(道)声特点 兼容性下降的原因与影响566

7-7《对立体声系统各环节的特殊要求》570

7-7-1相移问题570

7-7-2串声问题571

7-7-3演播室特性571

7-7-4节目监听室572

附录7-1《双扬声器重放强度型立体声信号在听者两耳处产生的低频简谐声波状态推导》574

第八章 立体声文艺节目的录制578

8-1《录声节目重放与厅堂演出的声学差异和艺术差异》578

8-2《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将艺术作品进行分类与相应的录声方式》584

8-3《录声前的技术准备工作》587

8-3-1录声系统与设备的可信性检查587

一、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的双重检查587

二、线性与非线性特性的配套检查590

三、动态阈与电平储备的检查591

四、极性检查592

8-3-2监听系统可信性的检查593

一、监听系统(包括设备和房间)的设置原则593

二、监听系统(包括设备和房间)的可信性检查要点595

8-4《立体声文艺节目的录制要点》600

一、节目总气氛的处置600

二、声象范围的总体安排601

三、声象层次的总体安排602

四、人工延时——混响的正确运用604

五、立体声图示仪的运用605

六、单声兼容6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