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模超,邢安臣,张守俊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61525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1
第一节 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1
一、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华南、西南和沿海岛屿进军1
二、西藏和平解放6
第二节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7
一、中央人民政府7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9
三、民族区域自治10
第三节 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11
一、没收官僚资本11
二、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13
第四节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16
一、打击投机资本,控制物价飞涨16
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管理工作18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20
第六节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的开展23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23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24
三、毛泽东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5
第七节 抗美援朝运动26
第八节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和其他民主改革运动30
一、土地改革运动30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33
三、“三反”“五反”运动35
四、其它民主改革运动40
第九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3
第二章 有计划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4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46
一、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46
二、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48
三、总路线的内容、实质、特点及提出意义50
第二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51
一、“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51
二、“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内容52
第三节 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统购统销55
第四节 工业化建设的高潮58
一、工业化建设的高潮58
二、基本建设的显著成果60
第三章 文化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的新发展62
第一节 对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初步调整和改革62
一、改革旧的教育制度62
二、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65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67
四、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68
五、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70
六、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与反思72
第二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一次会议的召开76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76
二、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制定8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工作的开展83
一、建国初期的整党建党运动84
二、《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的出版86
三、粉碎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87
四、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活动与贡献89
五、各人民团体工作的开展92
第四节 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发展94
一、日内瓦会议9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97
三、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100
第四章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03
第一节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3
第二节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0
第三节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3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19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119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121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124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124
二、“一五”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125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127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127
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130
第五章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3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提出133
一、《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制定134
二、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135
三、全国第五次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37
四、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3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3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144
二、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147
第三节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150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背景150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15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56
一、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156
二、反右派斗争与扩大化的后果和影响158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发展16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162
一、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163
二、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167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69
一、“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169
二、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173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17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179
一、整顿人民公社179
二、降低“大跃进”的指标185
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88
第四节 庐山会议与“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190
一、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190
二、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斗争及严重后果194
三、国民经济继续“大跃进”196
四、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198
第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的开展·在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199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200
一、研究“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200
二、“八字方针”的提出201
三、中共八届九中全会203
第二节 农村政策的调整205
一、重返纠“左”的轨道205
二、调查研究年206
三、《农业六十条》与小队为基础211
四、农民的“创举”215
第三节 工商业与科学、教育、文艺工作的初步调整220
一、《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220
二、《科研十四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223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实施227
一、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227
二、西楼会议和中央五月工作会议231
三、调整形势逐步好转235
第八章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胜利完成·“左”倾错误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再度发展238
第一节 中国外交工作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238
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238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公开论战239
三、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广交朋友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4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246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251
一、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51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256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及主要的经验教训260
一、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260
二、十年探索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268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国大动乱27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准备和导火线271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准备271
二、“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273
三、“文化大革命”的序幕27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77
一、《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277
二、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异常措施278
三、《十六条》——“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281
第三节 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与形成283
一、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283
二、“一月风暴”和全国全面夺权286
三、二月抗争与反“二月逆流”288
四、刘、邓、陶被打倒290
五、林彪、江青勾结制造冤假错案293
六、“文攻武卫”——武斗升级29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与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97
一、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297
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01
第十章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303
第一节 “斗、批、改”运动全面展开304
一、“斗、批、改”任务的提出和确定304
二、“斗、批、改”全面开展305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308
一、林彪个人野心的膨胀308
二、林彪集团抢班夺权阴谋的大暴露310
三、林彪反革命集团武装政变的失败313
第三节 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316
一、周恩来努力纠“左”316
二、纠“左”与反纠“左”的斗争319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320
第十一章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322
第一节 “批林批孔”运动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323
一、“批林批孔”运动323
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326
第二节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各条战线开始整顿329
第三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国再度陷入混乱335
一、“四人帮”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336
二、全国再次陷入一片混乱状况338
第四节 天安门事件,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抗议运动339
第五节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343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外交工作、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34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起伏和调整347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和破坏347
二、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挫折349
三、国民经济的严重挫折与某些领域中的成就355
第二节 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开创358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359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日建交360
三、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363
第三节 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严重破坏和艰难发展365
第十三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366
第一节 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群众运动367
一、全国军民揭批“四人帮”的罪行367
二、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取得了重大胜利372
第二节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372
一、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为拨乱反正设置了障碍372
二、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374
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7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79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79
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82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工作中的新冒进384
一、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384
二、经济工作中的“新冒进”386
第五节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逐步恢复388
一、邓小平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拨乱反正388
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初步恢复和发展390
第十四章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39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392
一、中央工作会议392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94
第二节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398
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398
二、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认真落实各项政策400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制定与贯彻407
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407
二、新“八字方针”的制定及其实施409
三、国民经济的再调整413
第四节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试行417
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18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419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423
第五节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开始427
一、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427
二、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429
第六节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政策431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34
第十五章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3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439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439
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44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449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449
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452
第三节 对外开放深入发展456
一、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457
二、改革外贸体制和发展对外贸易458
第四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61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6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64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46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69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469
二、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74
第二节 治理整顿方针的推行和“七五”计划的完成476
一、进一步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476
二、“七五”计划的完成481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482
第四节 9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485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88
第一节 邓小平南巡谈话488
一、视察深圳的谈话489
二、视察珠海、顺德的谈话49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498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501
第五节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505
热门推荐
- 1183009.html
- 2381547.html
- 802922.html
- 551037.html
- 548768.html
- 2121572.html
- 3845894.html
- 3694207.html
- 240563.html
- 3428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9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8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7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9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5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0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9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