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环境卫生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环境卫生学
  • 蔡宏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254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116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11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环境卫生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1

二、我国环境卫生的发展简史及工作成就8

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12

四、环境卫生工作者的任务14

第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与健康19

第一节 环境问题19

一、环境19

二、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21

三、环境影响的社会性22

四、环境污染与公害23

第二节 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26

一、全球气候变暖27

二、平流层的臭氧层破坏31

三、酸雨35

四、其他37

第三节 当代全球生环境问题的对策42

一、我国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43

六、产业技术体系的革新44

五、建立全球性环境保护制度44

三、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44

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援助44

二、制订全球公民环境行为准则44

七、气候变暖的全球对策45

八、臭氧层破坏的全球对策45

第三章 环境毒理学48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8

一、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49

二、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56

一、毒性作用62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62

二、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72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评定方法76

一、急性毒性试验77

二、蓄积性和耐受性试验80

三、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81

四、特殊毒性试验84

第四节 毒理学资料的外推88

一、外推的理论基础及影响外推的因素88

二、种属间和从动物到人的外推89

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的外推93

第五节 环境毒理学的应用95

一、环境化学物的毒理学评价95

二、在环境监测和人群健康影响研究中的应用97

三、在制订环境卫生基准和多介质环境目标值中的应用102

四、在阐明环境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中的应用104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109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109

一、致突变作用的类型110

二、致突变作用的机理112

三、致突变作用的后果117

四、环境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118

五、致突变试验的组合和结果评价124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的致癌作用129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29

二、致癌作用的机理131

三、致癌物的检测和确认138

四、环境中致癌物的评价与管理144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的致畸作用147

一、人类出生缺陷与化学物的致畸效应147

二、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148

三、致畸作用的机理153

四、环境中常见化学致畸物及其危害156

五、致畸的环境病因学研究与环境致畸物检测160

第五章 环境流行病学168

第一节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168

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168

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168

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69

第二节 暴露评价和健康效应测量170

一、暴露评价170

二、健康效应174

第三节 研究设计方法181

一、现况调查181

二、铅对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现况调查实例183

三、队伍研究185

四、铅暴露对儿童神经行为影响的追踪研究--队伍研究实例188

五、病例-对照研究190

六、病例-对照研究实例192

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应用193

一、已知环境因素的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193

二、已知疾病的环境病因探索195

三、人群中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198

四、卫生标准的研究203

五、特写环境因子的人群健康效应谱研究206

六、多种病因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208

第六章 环境中化学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和管理215

第一节 概述215

一、健康危险度评价和管理的目的及意义215

二、危险度评价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16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组成及其作用和基本评价步骤217

一、危害性鉴定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219

第二节 危害性鉴定219

四、危险度管理的主要内容219

二、危害性鉴定的主要科学依据220

三、资料收集和选择的要求221

四、健康效应的分类223

第三节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224

一、有阈化学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225

二、无阈化学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232

第四节 暴露特征评定238

一、一般性准则238

二、暴露评定的程序和内容240

第五节 危险度特征分析246

一、综合、分析、判断各阶段的结果246

二、危险度分析247

三、完成危险度评价结果的书面总结256

第六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分析257

一、经济损失分析的目的和意义257

二、对健康危害经济损失分析的步骤258

三、对健康危害的经济损失具体分析方法260

二、暴露评定263

一、危害性鉴定263

第七节 化学物致癌危险度评价263

三、剂量-反应关系评定264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268

第八节 致癌物定量危险评价实例--空气中多环芳烃致肺癌的危险度评价271

一、危害性鉴定271

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272

三、暴露评定275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275

第九节 发育毒物危险度评价277

一、前言277

三、危害性鉴定或剂量-反应关系评定278

二、定义和术语278

四、暴露评定283

五、危险度特征分析284

第七章 环境卫生标准287

第一节 环境卫生标准及其与基准和环境标准的关系287

一、定义、范围及制订程序287

二、环境卫生标准在我国标准化中的地位289

三、基准与标准的关系290

四、环境卫生标准与其它标准的关系291

第二节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292

第三节 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原则和方法294

一、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294

二、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294

三、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方法295

第四节 关于致癌物质卫生标准304

第五节 安全系数306

第六节 我国的环境标准308

第七节 问题与展望309

第一节 概述312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312

第八章 环境质量评价312

二、环境质量评价类型和程序313

三、环境质量报告书314

第二节 环境背景调查与污染源评价315

一、环境背景调查315

二、污染源调查315

三、污染源评价317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0

一、环境质量评价因子选择320

二、质量指数评价法321

三、质量分级评分评价法325

四、环境质量综合评价326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326

一、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327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328

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329

四、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337

五、环境影响综合评价343

第五节 环境影响医学评价343

一、环境影响医学评价内容和程序343

二、环境影响医学评价指标和方法345

四、健康危害的经济损失估算347

三、环境对健康影响的预测347

第九章 环境化学物的监测方法350

第一节 环境样品的分离富集技术350

一、无机化法350

二、气态分离法352

三、溶剂萃取法354

四、固相萃取法355

第二节 光谱分析357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57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60

三、荧光分析364

四、发光分析技术366

第三节 电化学分析370

一、电位分析法370

二、库仑法372

三、极谱法373

四、阳极溶出伏安法375

五、电位溶出分析375

第四节 色谱分析376

一、气相色谱法376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380

三、离子色谱法382

第十章 环境卫生工作的法制管理387

第一节 环境卫生法学与环境卫生法概述387

一、环境卫生法学的概念与任务387

二、环境卫生法的概念和特征387

三、环境卫生法律关系387

四、中国环境卫生法体系389

第二节 卫生行政与环境卫生监督390

一、中国卫生行政机构及职责390

二、卫生监督391

第三节 环境卫生执法证据393

一、证据的概念393

二、诉讼证据的特征393

三、证据的分类393

四、证据的收集和保全394

五、证据的种类395

第四节 环境卫生执法程序397

一、环境卫生执法程序的依据397

二、环境卫生行政处罚程序397

一、环境卫生执法文书399

第五节 环境卫生执法文书与建档工作399

二、环境卫生执法档案400

第十一章 大气污染与健康403

第一节 大气污染的来源403

一、工业企业403

二、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404

三、交通运输404

四、地面扬尘404

第二节 大气中二氧化硫及其它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404

一、二氧化硫404

二、氮氧化物407

三、一氧化碳409

四、多环芳烃412

五、其它污染物415

第三节 颗粒物质的毒性研究416

一、颗粒物的来源416

二、颗粒物的形态和粒径417

三、颗粒物的化学组成419

四、颗粒物的一般毒性420

五、颗粒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421

第四节 光化学烟雾的毒性研究422

一、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形成条件423

二、光化学烟雾的毒性425

第五节 石棉污染427

一、石棉污染的来源427

二、石棉污染对健康的危害428

第六节 大气污染与肺癌429

第七节 汽车废气与健康432

一、汽车废气的形成及其化学组成433

二、汽车废气占大气有害物质中的比例433

三、汽车废气对居民健康的危害435

第八节 酸雾、酸雨的形成与健康437

一、酸雾、酸雨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437

二、酸雾、酸雨对人群的直接危害与间接危害438

第九节 绿化在大气卫生防护中的作用439

一、城市绿化对调节微小气候的作用439

二、绿化对空气的净化作用440

三、大气污染对植物的损害作用441

第十节 大气卫生防护新措施443

一、有害气体控制技术443

三、汽车废气净化445

二、除尘技术445

第十二章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448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448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448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性状及主要危害450

第二节 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455

一、燃煤释放的有害物质455

二、燃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56

三、肺癌458

四、其他疾病464

第三节 燃用生物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469

一、生物燃料的种类469

二、燃用生物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469

第四节 燃用煤气、液化石油气及其它液体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472

一、概述472

二、室内二氧化氮空气污染472

三、室内一氧化碳的污染474

第五节 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释放的污染物及对健康影响475

一、氧及其子体475

二、甲醛477

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79

第六节 人工空气调节装置造成的空气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480

一、人工空气调节装置的类型及卫生学特点480

四、不良建筑物综合征480

二、人工空气调节可能造成的空气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482

第七节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分析测试特点484

一、长期累积浓度监测法484

二、短期浓度监测方法487

第十三章 水体卫生491

第一节 概述491

一、水的重要意义491

三、我国水资源概况492

二、水的分布和循环492

四、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493

五、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494

第二节 水体污染的来源495

一、工业废水496

二、生活污水497

三、医院污水498

四、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498

一、物理性污染物499

第三节 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499

六、其它499

五、废物的堆放、掩理和倾倒499

二、化学性污染物502

三、生物性污染物515

第四节 水体卫生防护520

一、水体卫生防护的有关法规520

二、废水的处理及其进展521

三、水体污染的调查和监测532

第一节 饮水与健康536

一、饮水的生理学和卫生学意义536

第十四章 饮水卫生536

二、饮水中的病原体与介水传染病537

三、饮水中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41

四、饮水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44

第二节 饮用水的净化549

一、混凝沉淀550

二、过滤559

第三节 饮用水的消毒567

一、概述567

二、氯化消毒569

三、氯胺消毒574

四、过氧化氯消毒578

五、臭氧消毒582

第四节 饮用水的卫生管理586

一、饮用水的有关法规586

二、饮用水的卫生监测589

三、饮用水的卫生调查591

第十五章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594

第一节 土壤环境594

一、土壤的组成594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595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595

四、土壤的微生物性状597

五、土壤环境的机能599

六、土壤在生态平衡中的变化600

第二节 土壤卫生600

一、土壤的卫生意义601

二、土壤特点与土壤卫生603

第三节 土壤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605

一、工业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605

二、含粪污水对土壤的污染609

三、农药对土壤的污染610

四、交通运输对土壤的污染611

第四节 土壤卫生防护612

一、土壤卫生监测612

二、土地处置废弃物的卫生监督613

第十六章 微量元素与健康616

第一节 概述616

一、微量元素的定义与分类616

二、环境中微量元素对生物的重要性616

三、微量元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618

一、水体中的微量元素619

第二节 环境中的微量元素619

二、岩石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623

三、大气中的微量元素625

四、生物中的微量元素625

五、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630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631

一、微量元素的动力学631

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637

三、微量元素生物效应的两重性640

一、微量元素与无机元素的相互作用641

第四节 微量元素之间及其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641

二、微量元素与有机物质的相互作用647

第五节 微量元素与健康和疾病649

一、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649

二、微量元素过多过少所致特异性疾病654

三、微量元素对其它疾病的影响656

四、微量元素与癌症的关系659

第一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定义、分布特点和影响发生因素665

第二节 地方性氟病665

第十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665

一、地方性氟病的流行病学666

二、氟的生物学作用和地方性氟病发病机理669

三、地方性氟病临床表现及诊断671

四、地方性氟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675

第三节 碘缺乏病679

一、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679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682

三、地方性克汀病684

四、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688

一、砷在自然界的存在690

第四节 地方性砷中毒690

二、地方性砷中毒分布及特点691

第五节 地方性硒中毒和硒缺乏692

一、硒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692

二、地方性硒中毒694

三、硒缺乏696

第十八章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与健康699

第一节 汞污染与健康699

一、汞的理化性状699

二、汞在自然界的分布700

三、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702

四、汞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蓄积704

五、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709

六、环境汞污染的防治措施715

第二节 镉污染与健康715

一、镉的理化性状716

二、镉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归718

三、镉的环境水平与人体健康720

第三节 铬污染与健康731

一、铬的理化性状731

二、铬的污染来源及现状732

三、铬污染对健康的危害733

四、防治措施737

第四节 铅污染与健康737

一、铅的理化性状737

二、铅污染来源及现状738

三、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739

四、防治措施743

三、钒污染对健康的危害744

二、钒污染来源及现状744

一、钒的理化性状744

第五节 钒污染与健康744

四、防治措施746

第六节 铍污染与健康746

一、铍的理化性状746

二、铍污染来源及现状746

三、铍污染对健康的危害747

四、防治措施749

第七节 钼污染与健康749

一、钼的理化性质749

二、钼污染来源749

四、钼及其化合物的毒性750

一、钼在体内的代谢750

五、防治措施751

第八节 钴污染与健康751

一、钴的理化性质751

二、钴污染来源751

三、钴在体内的代谢752

四、钴及其化合物的毒性752

五、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52

六、防治措施753

第一节 农药在环境中的转化与降解755

第十九章 农药污染与健康755

一、农药的光解756

二、农药的微生物降解758

第二节 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764

一、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分布764

二、农药在水体中的迁移与分布765

三、农药在大气中的迁移与分布767

四、农药在生物间的转移与分布770

第三节 环境农药污染与健康771

一、概述771

二、农药的环境污染与健康773

第四节 农药损害的预防785

一、卫生评价785

二、卫生监测788

三、消除农药污染的措施789

四、管理法规791

第二十章 环境物理因素与健康796

第一节 非电离辐射与健康797

一、概述797

二、可见光797

三、紫外线799

四、红外线804

五、电磁辐射806

第二节 电离辐射与健康810

一、概述810

二、环境电离辐射的来源811

三、放射性物质从环境到人的转移816

四、放射性污染对人的生物效应817

五、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原则819

第三节 磁场与极低频电磁场820

一、概述820

二、磁环境的生物效应824

三、磁场的防护原则827

第四节 微小气候827

一、概述827

二、微小气候对机体健康的影响829

三、气候适应833

四、微小气候的综合评价835

第五节 天气与气候和健康840

一、天气与气候对健康影响的多样性840

二、天气和气候对健康影响的渠道841

三、发病的天气和气候因素843

四、天气和气候对死亡率的影响845

第六节 声与健康848

一、环境噪声848

二、次声857

三、超声860

第七节 高山环境862

一、概述862

二、高山环境的生理反应863

第八节 空气离子化866

一、概述866

二、空气离子的生物学效应868

三、空气离子的应用869

四、空气离子化的卫生学评价870

第九节 激光872

一、概述872

二、激光生物学作用原理872

三、激光对机体的损伤作用873

四、激光的防护874

第十节 生物节律877

一、概述877

二、似日节律879

四、似年节律882

三、似周节律与似月节律882

五、生物节律的应用883

第二十一章 环境生物性污染与健康887

第一节 空气的生物性污染与危害887

一、空气生物性变应原污染与所致疾病887

二、污水处理和喷灌所引起的空气污染891

三、军团菌与军团菌病892

第二节 经水传播微生物所致疾病897

一、沙门氏菌与沙门氏菌病898

三、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所致疾病902

二、志贺氏菌与志贺氏菌病902

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与所致疾病906

五、致病性弧菌与所致疾病906

六、气单胞菌与所致疾病911

七、邻单胞菌与所致疾病912

八、弯曲菌与所致疾病913

九、假单胞菌与所致疾病914

十、贾第鞭毛虫与贾第鞭毛虫病915

十一、隐孢子虫与隐孢子虫病917

第三节 环境病毒学研究进展919

一、水与污水中的病毒920

二、底泥、污泥和土壤中的病毒929

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与所致疾病932

第四节 自粪排出病原体的生态与流行病学性状942

第五节 医院内感染945

一、医院内感染的意义945

二、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学947

三、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952

第一节 家用化学物品概述955

一、家用化学物品的分类955

第二十二章 家用化学物品与健康955

二、家用化学物品带来的主要卫生问题956

第二节 家用化学物品所致室内污染957

一、家用化学物品中VOC的释放957

二、室内有机化合物污染960

第三节 家用化学物品所致皮肤损伤963

一、化妆品所致皮肤损伤963

二、家庭用品所致皮肤损伤966

一、从家庭用品和材料中释放的有机化合物对健康的潜在危害969

第四节 家用化学物品的其它健康危害969

二、家用化学品误服和误用所致危害974

三、家庭用品中有毒成分的潜在危害975

四、家用农药及其毒性976

第五节 家用化学物品的法规和管理977

一、化妆品的法规和管理978

二、家庭用品的法规和管理982

第二十三章 吸烟与健康989

第一节 烟草的有害成分与作用989

一、一氧化碳989

五、烟焦油990

四、烟碱990

三、氢氰酸990

二、二氧化碳990

六、镉991

七、放射性元素991

第二节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991

一、吸烟与癌992

二、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992

三、吸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993

五、吸烟影响视力994

四、吸烟与消化系统疾病994

六、妇女吸烟的危害995

七、吸烟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996

八、吸烟对生殖系统的影响996

九、青少年吸烟危害更大997

第三节 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影响997

一、被动吸烟与癌症998

二、孕妇及儿童被动吸烟的危害998

第四节 吸烟危害情况999

一、国外吸烟状况999

二、我国吸烟状况999

第五节 控制吸烟与法律1000

二、我国控制吸烟情况1001

一、世界上控制吸烟的历史1001

三、我国控制吸烟危害的立法情况1002

第十四章 公共场所卫生及其管理1005

第一节 概述1005

第二节 空气卫生及其改善措施1005

一、内源性污染气体1006

二、悬浮颗粒物1006

三、微小气候1008

五、通风换气和空气调节1009

四、公共场所CO2含量的卫生学意义1009

第三节 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1011

一、概述1011

二、消毒方法1011

三、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012

四、消毒效能的几项指标1013

五、空气消毒1013

六、用具工具消毒1014

七、物品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1015

一、概述1016

二、预防性健康检查及持健康证上岗1016

第四节 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护1016

三、经常性健康监护1018

第五节 健康教育1018

一、概述1018

二、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的内容1019

三、从业人员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019

四、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1020

第六节 旅店卫生1020

一、概述1020

二、基础卫生准则1021

三、旅客易患的疾病1022

四、卫生管理1023

第七节 理发美容店卫生1023

一、概述1023

二、基础卫生准则1024

第八节 公共浴池卫生1024

一、概述1024

二、基础卫生准则1025

第九节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1025

一、概述1025

二、基础卫生准则1026

一、概述1027

第十节 游泳场所卫生1027

二、基础卫生准则1028

三、游泳易患的疾病和意外伤害1028

第十一节 医院候诊室卫生1029

一、概述1029

二、基础卫生准则1029

一、城市规划卫生的任务和目的1031

二、我国城市规划卫生工作的历史经验1031

第一节 城市规划卫生1031

第二十五章 城乡规划卫生1031

三、城市规划现状1033

四、城市规划卫生要求1035

五、改善城市规划卫生对策1039

第二节 村镇规划卫生1040

一、当前村镇规划卫生的主要问题1041

二、产生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042

三、可采取的改善对策1043

第二十六章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其对策1047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对工程及健康的影响1047

一、目的和意义1048

第二节 环境水利医学评价方法1048

二、环境水利医学评价程序1049

三、基本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1051

四、资料分析与现状评价1054

五、环境影响医学预测1054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区环境医学规划及医疗卫生服务保障1056

一、坝区工程特点1056

二、施工区环境医学规划与污染预测1057

三、坝区环境医学背景状况1058

四、建立施工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059

一、移民健康与安置政策1060

第四节 水库工程移民安置区的卫生规划1060

二、移民安置区环境医学背景调查1062

三、移民安置区卫生规划原则1062

第五节 水库库底卫生清理1064

一、淹没区卫生清理《规范》要求1064

二、库底卫生调查及清理对象与方法1064

第二十七章 自然灾害中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其对策1067

第一节 自然灾害类型及灾情标准1067

一、中国自然灾害与灾情1067

三、灾害程度标准1069

二、自然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1069

一、疫病流行成因1070

第二节 灾后疫病流行问题1070

二、促成疫病流行条件1071

三、常见疫病1071

三、组织救灾医疗队1074

四、预防接种1074

五、灭蚊灭蝇1074

二、通过监测、预报及警报系统加强疫情报告制度1074

一、制订正确的防御自然灾害的对策1074

第三节 防灾救灾的卫生防疫措施1074

六、灭鼠消毒1075

七、尸体处理1075

八、建立公共卫生设施1075

九、给水卫生1075

附录10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77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报批稿)1077

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报批稿)1120

索引11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