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93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思想探源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93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思想探源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
  • 星云大师监修;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永明,永进,永本,满果,满耕编辑 著
  • 出版社: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 ISBN:957457126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93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思想探源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星云大师1

凡例1

华严「法界缘起观」的思想探源&黄俊威1

绪论1

第一章 《华严经》中所彰显的「法界缘起」思想7

第一节 《华严经》的成立7

第二节 《华严经》的根本思想架构15

第三节 华严思想的传承和影响30

第二章 「法界缘起」的思想史渊源33

第一节 从「十四无记」到「法界缘起」的进路33

第二节 从「十二支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40

第三节 从「业感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55

第四节 从「赖耶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95

第五节 从「真如缘起」到「法界缘起」的进路131

第六节 从「法身、报身、化身」到「法界缘起」的进路162

第三章 杜顺「法界缘起观」的形上学进路171

第一节 杜顺的生平略述171

第二节 《五教止观》的内涵171

第三节 《法界观门》的内涵187

第四章 智俨「法界缘起观」的形上学进路211

第一节 智俨的生平略述211

第二节 智俨的《一乘十玄门》思想212

第三节 智俨的「因门六义说」228

第五章 法藏「法界缘起观」的形上学进路235

第一节 法藏的生平略述235

第二节 法藏的「法界缘起说」236

第三节 法藏的「六相圆融说」248

第四节 法藏的「新十玄门」260

第五节 法藏的「法界观」263

结论269

主要参考书目273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释依淳277

第一章 绪论277

第一节 研究本文的动机277

第二节 研究本文的方法279

第二章 「本生经」概说283

第一节 本生的意义283

第二节 本生与因缘、本事及譬喻的关系285

第三节 「本生经」的分类及特色291

第三章 「本生经」最初的兴起309

第一节 「本生经」兴起的原因309

第二节 「本生经」最初兴起的时间310

第三节 由各地的壁画、浮雕看本生经的发展312

第四章 小乘(部派)经律二藏中的本生谈319

第一节 《阿含经》中的本生谈320

第二节 五部律中的本生谈331

第五章 菩萨思想的起源、发达与本生谈的关系345

第一节 菩萨名词释义345

第二节 菩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48

第三节 部派佛教的菩萨观353

第四节 部派佛教菩萨思想的特色356

第六章 「本生经」中的特殊思想373

第一节 授记思想的产生373

第二节 念佛思想378

第三节 十方现在多佛及多菩萨的信仰380

第四节 广发誓愿的思想382

第七章 大乘佛教兴起与「本生经」385

第一节 大乘佛教的兴起与「本生经」的关系385

第二节 十方现在佛菩萨本生的列举389

第三节 大乘本生与本愿思想401

第八章 现存「本生经」的集成409

第一节 为叙述佛传而编成的本生集成409

第二节 提倡菩萨道的本生集成415

第三节 依特殊方式编成的北传本生经集426

第四节 南传本生经集成444

第九章 「本生经」在文学中的地位449

第一节 「本生经」文学趣味的列举449

第二节 本生文学与印度文学的关系454

第三节 本生经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462

第十章 结论467

第一节 从教史的发展上看467

第二节 由本生的数量和分布情形看470

第三节 由对文学的影响上看471

第四节 由对文化的保存上看472

第五节 由艺术浮雕的遗迹来看472

第六节 由教育的作用上看473

参考书目4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