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书引语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仁甫著;徐湘霖校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955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古文献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书引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前人引语之作用1
一 言用1
二 事用2
三 言、事并用2
四 法用4
五 戒用4
六 美用5
七 刺用6
八 谏用6
九 问用7
十 答用8
十一 问答并用9
十二 诘用9
十三 辩用10
十四 案用11
十五 断用11
十六 申用13
十七 证用14
十八 证案语15
十九 证申说16
二十 喻用18
二十一 仿用19
二十二 借用20
二十三 垫用21
二十四 推用21
卷二 前人依照引23
一 明引23
二 藏引24
三 暗引25
四 摘引27
五 正引29
六 反引30
七 连引31
八 并引32
九 历引33
十 递引34
十一 双重引35
十二 包括引37
卷三 前人变易引39
一 约引39
二 意引40
三 译引41
四 异引43
五 倒引46
六 改引49
七 分引50
八 合引51
九 增引52
十 省引59
十一 截上引64
十二 歇后引65
卷四 前人引语通则67
一 引语当溯原始67
二 引语不必用原书68
三 引语有宽严68
四 传注引语,辞同字异,当仍其字而为之说70
五 引语明起止71
六 引语记出处76
七 引语标卷数78
八 引语表省略80
九 引语先以一二字明旨趣82
十 引语后加申解83
十一 引语加训释85
十二 引语连引连释87
十三 引语连类并引90
十四 引语传疑并引92
十五 并引分承,并引不拘次序93
十六 举官名示尊称95
十七 举人名分先后95
卷五 前人引语变例97
一 先出引语,后出人名书名97
二 引语先分引其词以为叙述(即将“某人说”插在引语中间)99
三 引语于韵语之前后自加韵语103
四 原语无韵,引语叶韵;原语叶韵,引语无韵106
五 连引、并引、连释叶韵108
六 引语省称111
七 引语通称114
八 引语泛称128
九 引语浑称131
十 引语避复135
十一 两语并属一人或一文,一语兼属两人或两书140
十二 各引一语而作用相同,同引一语而作用不同142
卷六 古人引语起止例辨145
一 古书有不言“某曰”,而使读者不知其为引语145
二 古书有引语在“某人”之上,而使读者不知其为引语146
三 古书有插“某曰”于引语之中,而使读者不知“某曰”之上为引语147
四 古书有引语之上承前省“某曰”,而使读者不知其为引语148
五 古书有引语之上用“夫”,而使读者不知其为引语149
六 古书有引语之上用“故”,省“曰”,而使读者不知其为引语149
七 古书有引语之上用“以为”,而使读者不知其为引语150
八 古书有明言“某曰”,而使读者不知引语之所止150
九 古书有不言“某曰”,而使读者不知引语之所起152
十 古书有连引两文,一言“某曰”,一不言“某曰”,而使读者误为一书153
十一 古书有连引数文以叶韵,中无“又曰”等字样,而使读者误为一诗154
十二 古书有引韵语之后,作者又自加韵语,而使读者误为一诗155
十三 古书有经传连引,但标经不标传,而使读者误以传为经155
十四 古书有引语之中又有引语,读者不知其为双重引,而误以为单引156
十五 古书有“曰”“以为”复用,而使读者误以“以为”连为引语157
十六 古书有的引语,因与原书字句小异,遂使读者不辨其为引语158
卷七 前人引语之失误159
一 误记人名159
二 误记书名165
三 误记篇名171
四 误人名为书名,误书名为人名174
五 误合两书为一书,误合两事为一事175
六 误合两人言为一人言,误分一人言为两人言178
七 误合两篇为一篇,误分一篇为两篇179
八 误合两章为一章,误合两句为一句181
九 误次序184
十 上下互误186
十一 误增误脱188
十二 误记言为记事,误记事为记言198
十三 因误解而误引,因误引而误解200
十四 当引而不引,不当引而引202
十五 引语不切合,引语不可据205
卷八 后人对引语之误会211
一 误解语211
二 误属读212
三 误借用为本事214
四 误一书为两书,误此书为彼书,误此篇为彼篇216
五 误见在为逸文,误逸文为见在218
六 误异文为逸文,误逸文为异文220
七 原有引语而后误脱,原无引语而后误增221
八 原引语少而后误增多,原引语多而后误减少223
九 引语误为申加,申加误为引语225
十 以不误为误,以误为不误234
卷九 后人对引语之利用237
一 据引语以存古义237
二 据引语以寻佚事238
三 据引语以显成语239
四 据引语以复亡书240
五 据引语以补阙文243
六 据引语以证衍文245
七 据引语以纠颠倒246
八 据引语以正误字248
九 据引语以通异文249
十 据引语以定属读250
十一 据引语以明韵读251
十二 据引语以审语气252
十三 据引语以核错简253
十四 据引语以厘篇章255
十五 据引语以考旧本257
十六 据引语以得主名260
十七 据引语以决时代261
十八 据引语以别家法262
十九 据引语以分真伪263
二十 据引语以辨诬罔265
校订后记&徐湘霖267
热门推荐
- 61990.html
- 2600443.html
- 2009790.html
- 3652876.html
- 275245.html
- 3352282.html
- 384502.html
- 1061712.html
- 2593130.html
- 704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5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1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9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0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0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6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