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波中继通信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波中继通信原理
  • 广东省邮电学校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15045·总2572无6177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波中继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微波通信概论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一、什么是通信1

目录1

二、什么是微波通信4

三、微波通信的种类8

四、微波通信的发展趋势13

第二节 多路通信基本原理18

一、多路通信的概念18

二、实现多路通信的方法19

三、频率复用原理19

四、多路电话信号频谱的组成22

五、导频29

六、二次复用30

一、系统构成的考虑34

第三节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构成34

二、线路组成41

三、站上主要设备的作用和联接44

四、系统指标64

第四节 频率配置和波道干扰70

一、频率配置的基本原则70

二、二频制和四频制71

三、中频的选择73

四、波道干扰73

五、频率配置方案举例78

思考题87

附录1-1 我国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性能88

附录1-2 我国微波中继通信系统转接方式及接口标准89

第二章 调频多路电话传输90

第一节 多路电话信号的主要特性90

一、白噪声主要特性91

二、多路电话信号的主要特性96

第二节 调频波的基本特性106

一、调频与调相106

二、调频波的频谱分析109

三、调频制的门限效应121

第三节 微波通信线路的话路质量及传输标准122

一、话路质量的评定方法和评定标准122

二、噪声的来源和分类133

三、电话通道传输质量指标135

四、噪声指标对话路质量的影响144

五、电话噪声分配145

第四节 热噪声149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149

二、调频热噪声对话路的干扰作用156

三、话路的热噪声功率及其信噪比159

四、话路传输中的加重技术164

五、与衰落无关的热噪声169

六、微波线路基本参数的计算173

第五节 串噪声181

一、串噪声的分类181

二、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183

三、非线性失真与微分特性的关系185

四、微分相位失真与群时延失真191

五、串噪声指标计算199

第六节 调幅—调相转换引起的噪声217

一、AM—PM转换的基本原理218

二、AM—ρM转换失真引起的噪声222

三、降低AM—PM转换失真的一般方法228

第七节 干扰噪声229

一、干扰来源230

二、信号干扰噪声比的计算238

思考题和习题254

附录2-1 信号电平单位和噪声单位260

附录2-2 噪声功率和电平速算简表265

第三章 调频电视传输267

第一节 电视传输网268

一、电视传输方式268

二、电视网的组成269

第二节 电视信号一般介绍275

一、电视制式275

二、全电视信号280

三、调制极性284

四、隔行扫描285

五、电视信号特性(PAL—D)287

六、彩条信号296

一、国际电视转接电路299

第三节 电视传输标准299

二、电视传输假想参考电路300

三、电视通道传输性能301

第四节 电视传输系统的失真和干扰307

一、线性失真308

二、非线性失真322

三、杂波和干扰336

四、回波的影响345

第五节 电视传输中的加重及加权350

一、加重的必要性350

二、加重网络352

三、加权网络及其特性353

四、加重加权系数354

第六节 电视图象失真的叠加规律359

一、假想参考电路的失真叠加规律359

二、失真叠加规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360

三、多段电路串接时的失真叠加规律363

四、整个系统的失真叠加规律364

五、计算举例365

思考题和习题368

附录3-1 各种制式的黑白电视信号的主要特性371

附录3-2 几种制式的彩色电视信号的主要特性374

附录3-3 彩色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定375

第四章 数字微波传输379

第一节 概述379

一、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379

二、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特点381

三、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要求384

第二节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编码调制387

一、脉码调制388

二、增量调制422

三、脉码调制和增量调制的比较431

四、电视信号的数字化434

第三节 数字传输原理446

一、基带传输系统447

二、频带传输系统——调制解调方式464

第四节 数字微波中继系统500

一、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构成500

二、传播效应与频率配置502

三、调制解调方式的选择511

四、复用分级与设备系列512

五、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的兼容传输与复用转换524

六、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传输质量及指标分配530

七、数字微波收发信设备550

八、辅助系统557

思考题和习题5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