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原理
  • 杜振华,胡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948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5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7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8

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1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2

一、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21

二、经济规律的特点22

三、经济规律的类型2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4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25

二、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26

三、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27

四、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28

小结29

本章参考文献30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32

第一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32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33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6

三、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39

四、商品的价值量41

五、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46

六、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8

第二节 货币50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50

二、货币的本质54

三、货币的职能55

第三节 价值规律60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61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61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63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63

二、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65

小结68

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68

本章参考文献70

第三章 剩余价值生产71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71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71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75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77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77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80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82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82

二、劳动力再生产的新条件和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87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90

第四节 工资91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91

二、工资的形式93

三、工资量及其变动趋势96

小结99

本章参考文献10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积累及其历史趋势10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02

一、生产和再生产102

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103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05

四、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06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108

一、资本有机构成108

二、相对人口过剩111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1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114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11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16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116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117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118

小结120

本章参考文献121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122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22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22

二、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125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127

第二节 资本周转128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28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29

三、预付资本总周转131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33

一、社会资本与单个资本133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35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38

四、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意义141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41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42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43

三、资本主义危机的作用和意义145

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45

小结146

本章参考文献149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50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150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150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53

三、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155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58

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158

二、商业利润159

三、商业流通费用161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62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162

二、利息和利息率163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64

四、资本主义信用1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66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166

二、级差地租167

三、绝对地租170

四、土地价格172

小结173

本章参考文献174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175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75

一、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社会化176

二、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179

三、私人垄断组织形式的发展及其国家对其发展的影响180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184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发展185

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85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188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1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2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本质194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197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调节与管理199

一、宏观经济调节的理论基础199

二、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和机制201

三、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201

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206

小结207

本章参考文献209

第八章 资本国际化与国际经济关系211

第一节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211

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211

二、资本输出218

三、资本的国际化220

四、跨国公司与产业资本的国际化224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228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趋向228

二、竞争与合作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主旋律232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234

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相互依存235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与斗争235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36

四、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239

五、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3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性241

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241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243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244

小结247

本章参考文献249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250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250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50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51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5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贸易制度260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260

二、贸易全球化的制度安排267

第三节 经济区域化268

一、经济一体化268

二、地区经济集团化269

三、世界主要地区经济集团化组织简介272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275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其矛盾275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277

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280

小结286

本章参考文献28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2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289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289

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290

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2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294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94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296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29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必然性297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9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29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9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99

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00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303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30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305

二、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305

三、其他分配方式307

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308

小结309

本章参考文献311

一、经济体制的内涵与类型3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312

二、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313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探索313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315

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3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317

一、物品和生产要素317

二、现代产权制度318

三、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320

四、市场主体及其行为3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330

一、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330

二、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331

三、各类市场的运行特点33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335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337

三、政府宏观调控的机制338

四、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339

五、宏观调控体系34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34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34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342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343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346

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348

小结349

本章参考文献351

后记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