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生产指数理论·编制·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工业生产指数理论·编制·实践
  • 刘亮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3273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生产指数理论·编制·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前言1

第一节 反映工业生产经营的指数体系2

一、生产指数2

二、产品销售指数3

三、产成品库存指数4

四、订货合同指数5

第二节 工业发展速度的实质6

一、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综合发展速度6

二、工业生产的总量指标7

三、反映工业生产实物量的总量指标7

四、生产指数的动态数列8

一、固定价格法10

第三节 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类型10

二、消除价格变动因素法11

三、生产指数法11

第四节 不变价格总产值不适应新经济形势12

一、工业总产值指标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缺陷13

二、不变价格法难以继续使用15

三、不变价格总产值发展速度准确性的研究17

第二章 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实践27

第一节 计算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27

一、改革办法曾经过多次探索研究27

二、工业生产总量指标的选择28

三、实用的发展速度计算方法应具备的条件29

第二节 各种发展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30

一、总产值比例调整法31

二、价格指数调整法34

三、价格差额法39

四、价格因素分析法43

五、可比增加值法50

第三节 生产指数法的适应性51

一、生产指数法能够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的要求51

二、我国实行生产指数法遇到的问题54

第三章 工业生产指数法的基本理论56

第一节 工业生产指数法的原理56

一、生产指数法的特点56

二、生产指数法与抽样调查有根本区别58

一、生产指数综合公式的类别61

第二节 生产指数的综合公式61

二、各种综合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64

三、生产指数公式的恰当性检验65

第三节 生产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72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的类别72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与综合公式的差别77

三、各种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的三种检验79

四、加权平均数公式比综合公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81

五、不同公式计算生产指数差异的分析82

第四节 公式的选择84

一、选择生产指数公式的原则84

二、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公式86

第一节 生产指数计算原则方法的统一88

一、四个统一的原则88

第四章 生产指数的总体方案88

二、生产指数统一计算原则和方法的目的91

三、统一前提下的灵活处理92

第二节 代表产品目录95

一、代表产品的含义及其作用95

二、代表产品的种类96

三、代表产品选取的原则97

四、代表产品代表性的依据是大数法则100

五、代表产品数量的合理限度102

六、地区如何补充代表产品103

第三节 代表产品的计量单位105

一、确定产品计量单位的原则105

二、确定计量单位的办法106

一、生产指数的分组109

第四节 生产指数的分组与产品编码109

二、生产指数的编码111

第五节 代表产品的覆盖率114

一、代表产品覆盖率的意义114

二、覆盖率的计算公式115

三、代表产品覆盖率的应用115

四、各地区计算和检查代表产品覆盖率119

五、代表产品覆盖率合理性的判断120

第五章 生产指数的权数123

第一节 权数的意义和种类123

一、权数的意义123

二、权数的特点124

三、权数的分类125

四、权数的选择130

第二节 计算权数的基础资料131

一、生产指数的权数基期131

二、权数基期的产品产量资料132

三、权数基期的价格资料135

第三节 直接权数的计算141

一、直接权数的计算公式142

二、产品权数的附加143

三、年度权数的计算与检查146

四、月度增加值直接权数的计算149

五、不允许使用少量代表产品计算权数151

第四节 分层权数的计算153

一、工业增加值的行业调整153

二、计算权数之前对不合理的行业增加值处理方法159

三、分层权数的计算公式161

四、分层权数的计算过程163

五、产品全价代替单位产品增加值计算产品权数165

第五节 各种权数的比较与分析165

一、工业增加值权数与工业总产值权数166

二、直接权数与分层权数167

第六章 半可变权数理论170

第一节 生产结构误差的含义170

一、权数基期与指数基期170

二、产生生产结构误差的原因171

三、使用实际统计资料计算时的生产结构误差174

第二节 消除生产结构误差的方法175

一、半可变权数法175

二、改变指数基期的规范计算方法177

三、半可变权数的原理179

四、半可变权数生产指数的验证181

第三节 半可变权数理论的作用185

一、定基指数动态数列的多种用途185

二、改变权数基期后生产指数的衔接计算186

三、月度生产指数的计算191

四、季节性生产的波动不影响生产指数的准确性192

第七章 工业生产指数的计算197

第一节 生产指数的计算办法197

一、工业生产指数的计算过程197

二、生产指数的规范计算方法200

三、月度生产指数与年度生产指数的衔接203

一、影响率的意义208

第二节 生产指数的影响率208

二、反映生产指数内部构成的影响率209

三、不同生产指数之间差异的影响率212

第三节 权数期内出现新产品生产指数的计算215

一、新产品出现生产指数调整的函意215

二、产品附加法216

三、增加值调整法219

四、提前改变权数基期220

五、有些情况无须进行生产指数调整220

第四节 生产指数的季节调整222

一、季节变化属于客观因素形成222

二、隔年环比指数较好的解决季节性差异223

三、同月平均法224

四、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226

第八章 生产指数的几个实用问题233

第一节 生产指数的局部与总体衔接234

一、生产指数局部与总体衔接的涵义234

二、生产指数的严格衔接235

三、生产指数的基本衔接238

四、总体与局部基本衔接的实践242

第二节 按工业企业标志分组的生产增长率244

一、生产指数分组的种类244

二、生产指数法按企业标志分组的困难245

三、按企业标志分组生产指数的计算方法246

第三节 产品的品种结构对生产指数的影响254

一、生产指数法反映品种结构变化的局限性255

二、国外解决品种结构变化的办法255

三、产品中品种结构变化的特点257

四、我国解决品种结构变化的办法259

五、某些规格品变化对生产指数影响程度的研究262

第四节 生产周期长的产品的进度统计266

一、生产周期长的含义266

二、生产周期长的产品产量计算方法268

第九章 工业企业的生产指数270

第一节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270

一、生产方向和产品固定少变的企业271

二、生产方向固定但多产品生产的企业271

三、改变生产方向转产其他产品的企业271

四、主要从事工业性作业的企业272

五、生产方向不固定经常变换产品生产的企业272

第二节 工业企业计算生产指数272

一、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办法273

二、确定工业企业的权数基期275

三、确定本企业的代表产品目录276

四、单位产品增加值的计算277

五、权数的计算281

六、工业企业生产指数的计算282

七、工业企业出现新产品生产指数的计算285

八、可变权数法287

第三节 可比增加值法290

一、工业增加值与产品增加值290

二、可比增加值法的计算公式291

三、代表产品的确定292

四、可比增加值法的计算过程292

第四节 其他计算方法294

一、价格指数紧缩法295

二、可比价格总产值法302

第十章 基层综合部门计算工业生产指数307

第一节 县级及县以下工业经济的特点307

一、工业行业相对集中307

二、经常会出现新产品308

三、产品经常变换308

四、加工过程比较分散309

五、工业性作业性质的生产较多309

第二节 生产指数法309

一、关于权数基期310

二、关于代表产品目录310

三、合理确定单位产品增加值312

四、改变权数基期后生产指数的衔接计算313

一、可比增加值法的基本原理318

第三节 可比增加值法318

二、代表产品目录320

三、可比增加值法的计算过程320

第四节 企业生产指数综合法322

一、统一规定生产指数基期322

二、权数使用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323

三、综合指数的分组324

四、权数期间企业变动的处理324

五、企业生产指数综合法计算过程325

第十一章 国外工业生产指数简介328

第一节 德国的工业生产指数328

一、德国制造业统计的调查体系328

三、代表产品的选择329

二、指数的体系329

四、代表产品的计量单位330

五、权数的计算332

六、生产指数的计算333

第二节 日本的工业指数334

一、日本编制工业生产指数的历史334

二、日本的统计调查335

三、工业指数体系337

四、工业生产指数339

第三节 英国的工业生产指数344

一、编制的范围和资料的取得344

二、权数的计算346

三、指数的计算347

四、指数基期与改变基期指数的衔接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