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教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学模,伍柏麟,翁其荃等编写;蒋学模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4074·439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6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历史例证8
政治经济学要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1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16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的科学16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18
资本主义部分22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22
第一节 商品22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3
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26
商品的价值量27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0
第二节 货币32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32
货币的职能37
第三节 价值规律4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42
价值规律的作用44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47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47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47
劳动力的买和卖49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52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5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5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57
剩余价值率57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8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9
劳动力再生产的新条件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61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65
第四节 工资66
工资的本质66
工资的形式68
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70
第四章 资本积累7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73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73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7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7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77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80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8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88
资本的原始积累8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89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92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92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92
产业资本三个循环的统一9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96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96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7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99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00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100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01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04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107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110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110
利润和利润率110
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111
利润率平均化和生产价格112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15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115
商业利润116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18
借贷资本118
利息和利息率119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20
第四节 地租121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21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122
绝对地租124
土地价格和地价、地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26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2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129
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30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32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132
二次大战以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3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137
经济危机加速资本集中137
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138
第八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140
第一节 内垄断141
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141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44
国内垄断的发展148
垄断高额利润及其来源153
垄断和竞争155
第二节 国际垄断157
资本输出及其对国际垄断形成的作用158
帝国主义从经济上和领土上瓜分世界159
国际垄断的发展162
国际垄断利润及其来源165
国际垄断和国际竞争167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7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7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72
国家调节下的垄断高额利润及其来源174
第九章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178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或寄生性178
腐朽性或寄生性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特性178
垄断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两种趋势179
庞大食利者阶层和食利国的形成184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过渡性或垂死性186
过渡性或垂死性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特性186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社会主义客观前提的逐步成熟188
社会阶级矛盾加深和社会主义胜利的主观条件的逐步成熟19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必然性193
两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处193
民族独立国家及其经济发展的特点194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必然性198
社会主义部分20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0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产生203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06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形式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11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产生211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13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形式216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形式219
多层次的生产力和多种经济形式219
作为公有制经济补充的个体经济22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23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内容223
我国必须加速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225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搞现代化建设22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有计划发展2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中新型的经济关系233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233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互助互利关系236
社会主义的协作和联合238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2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46
社会主义生产服从于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246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249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25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有计划发展256
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257
社会生产中的主要比例关系260
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发展的实现机制26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2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及其特点272
社会主义生产还必须保持商品生产形式272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27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278
第二节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的调节作用281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生产的表现281
社会主义生产中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特点285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2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调节和竞争293
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调节的地位和作用293
社会主义竞争29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责任制和企业的资金运动3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300
经济效益与劳动时间节约300
社会主义责任制的实质和形式301
社会主义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305
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权3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311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和构成311
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果313
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速度3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赢利316
降低成本保证赢利是经济核算的基本要求316
社会主义赢利的本质和形式318
社会主义利润率和利润留成32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业和信贷3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业325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325
社会主义商业的形式328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3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334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渠道33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及其作用的特点3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337
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和作用337
社会主义银行340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34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分配346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346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346
物质生产部门及其内部的相互关系348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351
社会主义非生产部门及其与生产部门的关系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356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56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58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61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3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368
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368
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371
按劳分配的形式37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381
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组织者381
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保证383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386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高理想的社会386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86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389
彻底摆脱了旧社会的传统和痕迹390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93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阶段性393
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实现398
后记400
再版后记402
三版后记403
热门推荐
- 3486707.html
- 1835921.html
- 2608745.html
- 3701196.html
- 1014731.html
- 3044239.html
- 3411926.html
- 2909106.html
- 3160536.html
- 3801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7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6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3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1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6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0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3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5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