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丛书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演进与绩效研究 1842-201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书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55201571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842-2012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丛书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演进与绩效研究 1842-201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空间演化及度量的理论与实证1
第一节 长时段经济史的新视角:空间的力量1
一、第三只“眼睛”的出现1
二、空间与经济的合流:历程与观点3
三、将空间经济分析置于发展地理学的视野之中8
第二节 选题的缘起、意义、方法12
一、缘起与价值:长时段空间研究的缺失12
二、为何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14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9
第三节 相关研究起点概述22
一、文献与近代长三角地区经济地理研究22
二、空间视角下的现代长三角地区经济空间研究23
三、长三角空间经济的演化与绩效26
四、基本内容、主旨、框架27
第一章 晚清时期经济空间的重构与绩效(1842—1914)30
第一节 经济空间变革的背景30
一、口岸开放与经济变革31
二、交通运输改进33
三、商业、手工业与近代工业34
第二节 近代早期空间演化的逻辑36
一、区位与循环因素36
二、要素流动与路径41
三、从贸易到地方性生产47
四、简评:近代早期空间经济的演化52
第三节 经济地理的重塑与绩效55
一、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分割55
二、经济密度的空间变化63
三、经济距离的空间演变68
四、简评: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72
第二章 民国时期经济空间重构与绩效(1915—1949)75
第一节 经济空间变革的背景75
一、交通运输的发展75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76
第二节 近代晚期空间演化的逻辑79
一、区位选择与循环因果79
二、交通运输与要素流动81
三、经济聚集与扩散84
四、政策与市场的互动87
五、简评:近代空间经济的演化90
第三节 经济地理的变迁与绩效93
一、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分割93
二、经济密度的空间变化101
三、经济距离的空间演变111
四、简评: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115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经济空间的重构与绩效(1953—1978)117
第一节 经济空间演变的背景117
一、整体向上的经济调整117
二、计划下的产业经济119
三、基础交通的发展122
第二节 空间演化的方式125
一、区位消逝与计划形成126
二、计划下的城市与乡村127
三、城乡分割下的经济效率130
四、空间分散与聚集131
五、简评:改革前的空间演化133
第三节 经济地理的重塑与度量134
一、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分割134
二、经济密度的空间变化138
三、经济距离的空间演变147
四、简评:空间结构的演变150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经济空间的重构与绩效(1979—2012)151
第一节 经济空间变革的背景151
一、发展战略的改变151
二、交通状况的变化153
三、外资的引进157
四、经济一体化趋向158
第二节 空间演化的过程与机制159
一、开放与基础建设160
二、要素流动与集散161
三、政策因素163
四、简评:改革开放以来的演化机制164
第三节 经济空间效应及其度量165
一、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分割166
二、经济密度的空间变化173
三、经济距离的空间演变180
四、简评:空间经济的演变183
第五章 区域经济活力的源泉:开放与创新(1842—2012)186
第一节 经济增长活力之源:理论基础186
第二节 近代被动开放下的市场化创新189
一、被动开放下的市场化190
二、以企业及企业家为主体的制度创新194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19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度约束下的创新204
一、老工业基地的形成204
二、计划经济下的开放207
三、计划经济下的创新210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与创新212
一、新格局下的主动开放213
二、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216
三、开放与创新的联动219
第五节 简评:区域经济活力的源泉239
第六章 重构与绩效: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演进(1842—2012)241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演进242
一、密度、距离、联系(分割)242
二、空间演进的路径246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演进的启示249
一、空间演进的经验与逻辑250
二、基于发展地理学的观察259
第三节 简评:长三角经济区演进与绩效267
参考文献269
热门推荐
- 1882877.html
- 3525513.html
- 868514.html
- 368548.html
- 3124252.html
- 674037.html
- 2410580.html
- 1120081.html
- 1931655.html
- 3512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9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2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8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9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6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7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7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9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3725.html